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12 11:48:24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选]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万以内数的减法》是新课程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里的三位数退位减法的一节课。在这堂课中,深刻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在新课开始,利用课本上的情景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时,让学生自主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及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教学情境的设置上增加趣味性,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创设了三年级的学生到云南旅游,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还要到丽江这条旅游线路,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紧密联系,教学随时随地伴随在身边,这样就让需要解决的问题变得生动了活泼了,易于学生接受,也符全学生的思维特点,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探索的欲望,和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已掌握的知识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使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成为学习新知的诱发剂,这是学习数学时经常采用的有效方法。在本单元教学中:将两位数、减法的笔算知识,进行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知识;将学生了解的.加减的互逆关系,进行迁移学习加减法的验算知识等。在教学时,可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内容,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重视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小学数学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比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要表扬使用口算方法的学生,也要表扬在脑中想竖式的学生,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算法进行思维提升,让知识本身及其中包含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后续学习的扎实基础,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对于图形的知识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所以当我由光明小学校园场景图引入新课时学生很快就能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丰富了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同时也马上激起了学生的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按照边的数量的不同把四边形与其他的图形区分开来,这为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生活中的四边形处处可见,因此在新课教学时,让学生描一描校园里的四边形,欣赏生活中四边形,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内容都是与学生学习或生活密切相关的。

  如何给四边形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但在教学中,我试图通过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让学生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类的,并且试着让每个学生都说,同时对每个学生的发言我都很关注,眼睛看向学生,包含着激励的目光.有些问题学生在齐答时,老师不仅仅听大多数学生的意见,而且对其中少数学生发出的不同回答也非常关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3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所以,学好这部分的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让学生在第一学段明明白白地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呢?这节课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理解了周长的实际含义:

  一、在实践中感知周长含义

  对于“周长”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实际含义,即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从而真正理解周长,形成表象。对此,我引导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1、指周长:

  指一指手中不同图形的周长;

  2、说周长:

  说说在通过指周长后你对周长的`理解;

  3、画周长:

  用彩笔画一画手中树叶图形的周长;

  4、找周长:

  找一找我们身边不同物品平面的周长。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使学生逐步建立“周长”这一概念的表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空间观念。

  二、在体验中解决周长问题

  在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环节上,我组织学生充分运用手中工具采用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寻找不同图形的测量方法,可以独立操作,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操作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直尺量(规则图形),有的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不规则图形),有的直接在直尺上滚动(圆形).体现了从多种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4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爸爸今年35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小明今年几岁?像这样的题目学生基本上不会去做加法减法或者乘法,因为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都会做除法。当然也有的学生会猜数,用验证的方法做。35是几的5倍?这个数字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算出来。这道题如果我不去挖掘它,没有人会做错的,他们都是没有办法才做对的。但是为什么做除法绝大多数学生肯定说不清楚。所以在学生做对的基础上我要求他们画图,运用这个直观的线段图来说想法,找到关键句,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把小明看成一份画一格,爸爸就是5格,这5格就是35岁,那么一格就是7岁。让学生搞清楚两者的数量关系,为什么要做除法?这个问题也是这题的关键,学生能说清了那么这节课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教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并且能一题多解,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但少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所以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还有点困难,还有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

  这节课主要是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正确估算,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1.结合“送温暖”的情境,让学生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列出算式:576÷6。

  2.引导估算。请学生估一估,每所希望小学大约能分到多少本书。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如:把576看成是600,600÷6=10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 不足100本;或6×90=540,每所学校分到的书多于90本……综合学生的分析,上面除法算式的商应该是一个两位数,且大于90小于100。

  3.求准确商。先请学生独立试做,然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着重解决:被除数百位上的“5”比除数“6”小怎么办?商“9”写在什么位上?

  4.回答问题,并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

  每节课我都会尽量突出重点,把复杂的东西摒弃,让学生有一个更清晰的解题思路。这节课我就让学生掌握方法,强调容易出错的问题,效果还比较理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6

  学生对测量在大脑里不知是怎样做的,因此先了解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的活动。如,量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量橡皮差有多长,量一条线段有多长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1厘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同时用手势分别表示1厘米和1米以及1分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在大脑中感知长度概念,再引导学生推算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接着用厚度不足1厘米的身份证,让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约是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学生在直尺上认识了1毫米后,可以测量不是整厘米的较短的物体。接下来我安排了10厘米长的硬纸条给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1分米”长的'物体。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身份证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约是1毫米,还有个小朋友说出了10张纸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把学生带入思考问题当中。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学习地位,引导学生估一估再测量,并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测量纸条、针线以及线段和身边的实物,如圆珠笔、铅笔、笔盒、粉笔、课桌等长度。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1分米、1毫米、1米、1厘米的长度概念。为今后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其次是不会用直尺来测量,第三是测量的方法不灵活。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7

  《轴对称图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且比较熟悉的图形。因此,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整个过程我充分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但课后,我想了又想:还是不应该一上来就把抽象的事物展现给学生,应把实际转化成抽象,这样更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在让学生画图形的另一半,使成为轴对称图形时,不应该拘泥与一种形式,放开,让学生选任意一边为对称轴画另一半,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环节,应该让学生通过学的知识,画轴对称图形。既然学了,就应该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新知画轴对称图形,再一次把抽象回归到生活中。总的来说,这节课该放手还是不够放手,作为老师应该多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是能做到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8

  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乘法估算,只要你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有意识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你会觉得数学很有趣。估算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当它运用到生活中的时候,要注意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用好我们的数学!

  关于估算的几点思考:《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从三年级开始,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

  大纲要求: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要靠老师持之以恒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除了让学生学习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形成合理选择估算策略的意识外,在计算教学中也要重视让学生养成运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的习惯。例如,在教学精确计算之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计算结果的范围;在精确计算之后与估算结果对比,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等。长此以往,培养学生用估算来检验精确计算结果的习惯,体会估算的价值。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9

  我的一节数学课《分数的初步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讲课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许多。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我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我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我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平均分成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我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我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我:“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我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我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我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0

  教学反思一: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教学反思二:

  本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并进一步感受了千米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与是比较积极的,参与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还要加以巩固,做到熟练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1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这个“找一找”的环节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

  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四边形》教学反思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我的这节课的一大特色。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

  3、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 ……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

  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尝试找到一个总的计算方法观察这些计算时共通的地方。使学生能形成一种习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可能性教学》反思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股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广角》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本人在该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2

  《购物》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在具体的情景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计算对孩子来说是干巴巴的,既单调又枯燥。我想怎样创设“购物”这一情境,把学生熟悉并十分感兴趣的“购物”这一生活情境引入课堂。首先,我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图书馆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气作为图书助理员想邀请我们三(6)班的同学一起去,但是有一个小小要求,需要做对他出的`口算题,在这儿很自然的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同时也为新课奠定了基础。

  教学时,我通过和淘气一起购置柜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让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由学生自己理解所给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钱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学生出现了多种算法:(1)12+12+12+12=48,(2)画图(3)口算(4)通过列竖式进行计算12X4=48。根据学生的4种解答,我先鼓励学生的做法,让学生体会哪种算法既简单又不会出现错误,由学生交流后最后得出列竖式,并结合教具来理解竖式计算的算法,让学生了解算理,从而学会了本节的新知。

  看了孩子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自己解决问题,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真的孩子的能力是无法估计的。我真是笑在脸上,喜在心里呀!因为,这节课不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了计算,体会了算法多样化,达到了本节课预定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了如何进行小组交流;如何倾听、借鉴、反思,达到算法的优化;如何进行相互评价;如何学习数学等等。同时,也让我明白了: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3

  此课之前,学生们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们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上我主要分以下几步骤进行教学:

  一、“比眼力”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探究兴趣。

  首先出示两个长方形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猜测哪个周长短一些,为了验证学生们的猜测,引出学生计算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展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引导学生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数形结合理解算理。我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区分两组长和宽的颜色来帮助学生理解。由长方形的长逐渐变短,变到正方形。自然的.引导学生们探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巩固周长的概念,同时可强化长、正方形特征的表象。

  三、注意方法优化,总结周长公式。

  在总结长、正方形周长公式时,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学生在探索大量具体图形的周长经验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四、练习的设计,应有层次和坡度。

  我设计了四种题型。抢答、口算、选择、解决问题。但由于时间关系只完成了两道题。这是教师教学时间把握的失控,还有习题不符合学生们的认知规律,没有循序渐进。

  整节课上下来,我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对于教材的钻研不够透彻,二是教学用语不规范,三是教学组织方法不当,四是练习没有达到巩固的实处,只注重了结果没有问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修炼自己的语言,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4

  不足及启示:

  一、课前复习占用时间太多,没有做到好的开头作用。

  二、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一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

  启示:可加大教学内容的难度。

  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可以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可以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提示太繁琐,课堂气氛不活跃

  根据学习提示,汇报展示环节不够理想。教师一味地反复强调笔算乘法的方法这一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

  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一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可以开展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可以开展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这样补充设计后,教学内容就会充实些,教学难就会深刻些,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浓厚些,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活跃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5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

  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整堂课以“大卖场”为背景,用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饮食与健康”话题引入教学,让学生不仅了解了一些健康生活小常识,又激起学生很高的'学习欲望。从琳琅满目的大卖场中选择自己想了解的商品信息,进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学得自然、轻松。有探究的乐趣、有成功的体验;有学习的机会,有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即将学习的内容,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校的学习,只能选取最基本的知识教给学生,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或终生学习。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四种本领:即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创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从小培养起探究精神,义不容辞。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2-15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2-08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5-2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10-2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教学反思01-09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05-26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荐】03-21

【推荐】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3-21

【精】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3-21

【热门】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