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6 12:14:49 幼儿园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1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然后从中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手空练习,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有时为了维护孩子的自尊,对质量不高的作品干脆不作讲评。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一次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如有违反,往往受到以抹布擦洗的处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幼儿园绘画教学是教师与幼儿整体互动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和灵感,才能相得益彰,才称得上是成功的教学。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固然,有目的、有计划的预成教材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以某一种教材为蓝本制定出来的,它便于教师的讲授准备和材料准备,但教师备课时往往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幼儿。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内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应与观察法、谈话法等相结合,并灵活运用方能提高教学效果。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一次绘画“谜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谜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他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怕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渲泄出来,把心理期待与直觉观察融为一体,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作者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每周两节的美术集体活动满足不了幼儿更多的绘画需求,应给予幼儿以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彼;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2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

  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固守教材,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教师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

  二是讲评范围狭小,模式固定。讲评作业时,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

  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三是绘画空间局限,忽视环境布置、区角等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作用。幼儿园每年或每学期的室内外环境布置,是教师们非常看重的。为了保持墙面的美丽整洁,画面布置一般都设计在幼儿可望不可及的高处,而能让幼儿伸手可及的墙面、地面,则必须保持整洁无瑕,不让乱涂乱画,幼儿只能在纸上或作业本上进行作业。幼儿随意发挥的自由创作空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为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指明了方向。

  笔者认为,教师应在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方面多作研究和努力,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孙悟空、猪八戒已不是名著中的想象人物,而是幼儿能直接从电视里看得见的活生生的形象。

  “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也不再是幼儿感兴趣的房子的模样,他们可能对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更为投入。再如,大炮、坦克是幼儿喜欢可又比较难画的武器,可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的高新武器却让孩子们大饱眼福,坦克、大炮、飞机、航母、导弹?,孩子们竟能画得栩栩如生。可见,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以上多种方法都有其具体的'运用环境,需要教师灵活把握。

  幼儿绘画能力千差万别,对于在观察法、谈话法基础上还无从下笔的幼儿,教师应及时进行个别示范,帮助其树立信心,勇敢地拿起画笔。对于绘画操作过程中遇到暂时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与合作者。

  如一次绘画“迷宫”时,一位小朋友马上就要成功了,可迷宫被一个笔误变成了死胡同,面对一筹莫展的幼儿,我适时引导她说:“将关键的一条竖线怎样改变就会成为通道呢?”,稍加指点,小朋友茅塞顿开,将竖线改成一扇门,“死道”变“通途”,幼儿思维被激活了。可见,示范法的应用应和观察、谈话等方法相结合,因人、因情施教,这样才能既帮助弱者,又不限制强者,才能保证不同水平的幼儿“有胆敢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

  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宣泄出来,借物象表达心象,抒发自己率直的感情。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结合比例不合常规,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四、课内空间与课外空间相结合。

  常常发现不少孩子取出水彩笔在桌上、椅上、墙上、地上,甚至手上、脸上,随心所欲地涂画着。如果教师充分利用活动室周围环境,善于寻找拓展幼儿绘画的空间,则不仅可以改变幼儿不良习惯,还可以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提高绘画技能。班级的美术区角放上纸和笔,便于幼儿随画随取;

  六个平面的长方体食品箱贴上白纸,更是幼儿作画的好地方,一层一层地画,一层一层再贴,画好的五彩缤纷纸箱还可以用来做游戏,幼儿乐此不疲;平净明亮的玻璃固然卫生,但贴上幼儿撕纸作品,把它布置成窗花,更富有>童趣;选择部分贴上瓷砖的洁白墙面作为幼儿绘画场所,幼儿会大胆装饰,欢喜无比,因为美丽的教室里不只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作品,更有触手可及、举目可见的幼儿自创作品,幼儿又怎能不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总之,自由创作空间的扩大,可有效提高幼儿绘画积极性,促进孩子们手脑并用,随心所欲,大胆表现,较大限度地发掘幼儿内在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只有创作空间的不断拓展,孩子们手中的五彩笔才能画出更加富于创意的、五彩缤纷的神奇画卷!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3

  本次活动是一个意愿画,在绘画的形式上,幼儿接触得比较少。意愿画是孩子把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最喜欢的人和物记忆下来,通过想象,运用画的形式表示事物或情节。这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极好方式,对智力发展有很大益处。在活动的引题上,我是第一次尝试让幼儿进行示范,我是想让幼儿的这种示范,激发其他幼儿的'绘画兴趣和想象力,并通过鼓励不够大胆的幼儿,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以前,幼儿都会看到老师怎样画,然后对老师进行模仿,因为老师本身就是一个模仿的对象,在某一方面会影响到幼儿发挥的空间。今天看到幼儿的示范,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幼儿会进行模仿,但有更多的幼儿能动动自己的脑筋。但这样的方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就是幼儿的示范不够规范,如果教师能给幼儿做及时的点评,那样会更好。在绘画材料和形式上,我在原有的教案上做了一些改动,把水粉颜料改成了蜡笔,目的是让幼儿能够更多的运用绘画的技巧,虽然以往幼儿都有画花的经验,但大多是画同一种花,本次活动是画花园,花的品种会更加多,我认为自己在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方面掌握得不够好,所以在活动中没有对他们有特别的绘画要求,目标不够明确。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4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绘画作为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幼儿园深受幼儿喜爱。幼儿借助绘画舒展内心的喜好和兴趣,表达着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感受。而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其作用应该主要体现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那么,如何在绘画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把绘画变成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创作、体验快乐的活动,则是教师必须在绘画教学中首要注重的问题。然而,回想起自己平日的绘画教学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尽如意之处,例如:我们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先看教材,找出教学目标,教材要求画什么就画什么。而且方法多是先出示范画进行讲解,再分步教画,我们画一笔,幼儿跟着画一笔,随后再让幼儿参照范画作画,模仿比较好的还可以再添画一些小花、小草、小鸟、太阳等,以丰富画面。幼儿在学习中亦步亦趋,画面大同小异,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比较呆板。讲评作业时,我们教师似判断是非的法官,对幼儿模仿比较象的.、画面添加内容多的、画面干净整洁的作品往往大加赞赏,甚至用小红花、五角星来作为奖赏。而对画面单调、模仿不象、作业散乱的幼儿作品则不予肯定,有的甚至批评、指责幼儿没有认真作画。而对绘画天生敏感的幼儿毕竟少数,这少数的幼儿往往成为教师固定的讲评对象,不利于激发更多幼儿的绘画热情。

  上述问题不利于幼儿拓展绘画思维,发挥创意,其弊端十分明显。那么如何把握幼儿绘画教学呢?如何激发幼儿自由表达和个性创造呢?在具体的实施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四个结合”:

  一、预成教材和生成教材相结合。

  知识更新、信息多变的今天,幼儿的认知经验已今非昔比,他们更喜欢接受新奇、从现实中随机派生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能随时贴近和把握幼儿生活,从既定的教材中走出来,寻找易为幼儿接受的题材。教师如果能根据幼儿生活实际和兴趣,留心发现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并喜欢的事物,在预成教材的基础上,适时生成新教材,则不仅能丰富和发展预定目标,更能开拓新的教材教法,促进幼儿更为愉快、成功地作画。

  二、示范法与观察法、谈话法相结合,并灵活运用。

  示范法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提高短期作画水平,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观察法是幼儿学习绘画的重要方法,在教材确定之后,课前或课堂上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幼儿注意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特点,体验活动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谈话法在幼儿绘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幼儿创设宽松开放的谈话环境,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

  三、教师评价与幼儿评价相结合。

  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一幅作品完成后,幼儿往往会根据题材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色绘色地讲出来,语言被分配在图画中的每一个角落。幼儿的自我表述,激发了大胆表现的欲望,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爸爸的唾液有“黄豆一般大”是因为“爸爸生气时太吓人,说话声音很大,喷出的唾液砸到我脸上很疼”……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孩子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在每个孩子身上。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5

  通过一个学期的的绘画教学,我对2–3岁的幼儿的绘画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儿童绘画特别是对2–3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阶段他们都还处于涂鸦期,这一时期的线描是从无意识当中产生的,并不存在表现具体形象的意图,但有象征性游戏功能。

  在绘画教学中提高幼儿绘画的能力,并不是幼儿绘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绘画活动是幼儿表现个人对周围事物认识和情感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不必一味的去计较孩子画出了什么,画得好不好,过多的干涉会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受到限制,使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受到遏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的'画。对他们的绘画多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绘画,运用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

  在教学中,首先,我对我们班的幼儿进行涂色的练习,为了让幼儿对涂色感兴趣,能大胆地运用各种颜色进行涂色。我结合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以游戏的形式引导他们,从而提高涂色的技巧。在教学中多以添画的形式出现,并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绘画的主题,在引导幼儿进行大胆想象的同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了让幼儿有更多一点的想象空间我尽量把握好示范的度,并用生动有趣地语言引导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我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多接触美的事物,用语言感染他们。

  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儿童画的天地就有多宽广。在这个学期我的绘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做得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教学时没有充分地体现个体差异性,对能力较弱的幼儿的关注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吸取别人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并针对我班绘画能力较弱的幼儿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大胆地进行绘画,启迪他们的心智,画出他们眼中的世界。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5篇11-06

幼儿园绘画教学反思(5篇)11-06

小学美术绘画游戏教学反思12-02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06-09

幼儿园教学反思06-12

幼儿园教学反思03-18

(精选)幼儿园教学反思07-06

幼儿园教学反思[精选]07-06

[精选]幼儿园教学反思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