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应台《目送》的经典语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龙应台《目送》经典语录
《目送》是龙应台献给她的父亲、母亲和兄弟们的书,书中的七十三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龙应台《目送》经典语录,希望大家喜欢。
龙应台《目送》经典语录
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世上六十亿人里,没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的,可能居大多数。
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可以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片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
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贫穷的记忆,在事过境迁之后,像黑白片一样,可能产生一种烟尘朦胧的美感,转化为辛酸而甜美的回忆。
九十三岁的眼睛和四岁,竟是同一双眼睛?灵魂里,还是那看《史记》的孩子,深情而忧郁的青年?
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金门的美,怎么看都带着点无言的忧伤。一栋一栋颓倒的洋楼,屋顶垮了一半,残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满树摇香。如果你踩过破瓦进入客厅,就会看见断壁下压着水渍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苍白了,逝去了。一只野猫悄悄走过墙头,日影西斜。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时间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温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懂’,作最后的转身离开。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如果科学家能把一滴眼泪里所有的成分都复制了,包括水和盐和气味、温度——他所复制的,请问,能不能被称作一滴“眼泪”呢?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
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我们拼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创痛,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他好像在听一个不可及的梦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听见熟悉的声音,轻轻呼唤自己的名字,带点不可思议的向往与情怯:是啊,太湖边,柳树下,线装书……
了解作者龙应台
龙应台(1952年2月1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高雄,毕业于堪萨斯州立大学,中国台湾女作家。
其创作的《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相继发行,在文坛和书市被称为“龙卷风”,代表作有《龙应台自选集》等,曾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等。
龙应台作品的主题思想
1、女性主义
龙应台认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所揭露的理性、公正平等原则,但她也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理论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男性为参照物的观念的不足。她在接受中选取取舍,综合多种女性主义理论观点,博采众长,并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吸收与借鉴弗里丹的观点和文化女性主义的观点,对此进行了平衡,从而超越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龙应台还对激进女性主义中“个人问题即政治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改造,将激进女性主义所提出的“个人问题”从男性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和男性对女性在性这一领域的控制扩展到母性领域,主张母性问题也是社会公共问题,将母性职能扩大到社会层面,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女性在全职母亲与职业女性之间的两难境地。与此同时,对文化女性主义的理论改造体现龙应台对父权制和男女两性关系的一些论点的衍发 。
2、公民意识
龙应台提倡现代女性应该适应公民社会的发生和发展,以当代公民的眼光观照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以公民的责任和利益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之所以看重这种责任和利益并重的公民意识,不仅是因为它可以自动规范每一个人有着极强的约束力,从而对实现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或氛围具有重大作用。尊重人人平等的权利、自尊自律、情操高尚、好学多识、创新进取、国家民族责任感强、关心他人和集体等,既不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也不是极端集体主义者,而是精妙而完美的社会制度的主动选择者,自由而合理的人际关系追求者 。
3、儒家思想
龙应台的救弱济贫的仁爱之心,感时忧国的忧患意识,以及敢作敢为的批判精神等方面,体现她另一个思想根基:中国传统儒家的影响。龙应台的一切做人做事的姿态和方式,都能从儒家思想中找到相应的坐标。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她的文章充满“侠”气,道家思想又使她的“侠”气中带有一丝轻灵与洒脱。这才使得她言思细密之时却也飞转流动、不粘不滞 。
龙应台作品的艺术手法
1、结构艺术
在龙应台的小说评论中,文章大多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道出文本中的优点,然后再对文章进行评论,最后在结尾处附上对作者的意见[30]。
在故事逻辑结构上,龙应台评施叔青的小说《愫细怨》时,觉得她笔下的人物命运似乎有着某种相似性,故事内容的模式大致相似,只是内里的发展不一;在评陈映真小说集《山路》的文章中,虽有对其语言文字运用、场景描摹之成功的肯定,但也对《山路》中人物命运的把握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思考,人物命运于此,是否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性,还有待思考;龙应台特别提到的是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但小说中对故事发展逻辑的处理不够恰当,龙应台是用“盲目的怀旧”来整体概括这本书,但就这样一部小说;在《龙应台评小说》中,并非所有的都被批判的体无完肤的,也有被龙应台看好的小说,如李永平的《吉陵春秋》,这是少数几部被称赞的小说之一 。
2、语言艺术
龙应台言他人所不敢言,语言犀利简朴,说理透彻,直击要害,没有专业拗口的术语,多的是有理有据的剖析。在批判当代社会时,从社会细微处入手,写人们所熟知的生活日常,一语中的,对社会的阴暗肮脏直言无忌,她的批判辛辣、耿直、憨胆、率真,呈现在了她的文章之中。龙应台没有背负太多的压力,而是直接写出了所思所想,每句话都切中肯綮,畅快淋漓 。
在小说语言技巧上,龙应台运用了新批评的理论对文本的语言做了精细的分析。所谓细读,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龙应台精选了一些小说,熟练地运用新批评的方法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她主张文字的张力和意向的契合,语言的精准丰富与文字的连贯。在王祯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里,她对王祯和的小说评价是“走错了路”。她并不是全盘否定王祯和的成就,而是就这部小说而言,一洗王祯和以前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她不太苟同姚一苇和萧绵绵两位先生评价的“中国最难得的喜剧”的看法,她觉得《玫瑰玫瑰我爱你》中情节安排的过分夸大,王氏滑稽语言下的“喜剧”近乎一种猥琐的粗制滥造,这种有点下流的言语反而拉低了王祯和写《嫁妆一牛车》时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在评李昂时,龙应台选取了《暗夜》一文,其中的情节在她看来就是两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龙应台并未对这部小说多加赞赏,而是直接披露其瑕疵即语言文字,以李昂的艺术功底和成就而言,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略显粗糙,行文构造,情节安排上落入了俗套。龙应台对于李昂的《杀夫》极为赞赏,但认为《暗夜》则是一种退步;龙应台夸赞萧丽红和施叔青在小说中的语言运用,但施叔青语言的细腻中又显得有些琐碎,让人难以在枝繁叶茂中找到主干,小说的主题被琐碎的细节给遮掩了;龙应台在评黄凡的《反对者》中,对他的啰嗦而导致的结构松散和逻辑矛盾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龙应台比较赞赏的是对陈映真的小说,虽然篇幅不大,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对陈映真短篇小说集《山路》的细细品鉴,对《山路》《玲珰花》中轻描淡写的手法的较高评价,越是可怖的场景写得越是平常,无形中增加了阴森的气氛。
3、人物评论
在龙应台对人物塑造的评价上,对施叔青小说中人物评价较为典型,施叔青的才情在龙应台笔下似乎被一眼看穿。龙应台提出“茧里的女人”,这既是评论施叔青小说的标题,同时也是对施叔青的创作以及她笔下人物的概括,精炼而准确。施叔青笔下人物尤其是女性,有着类似的遭遇,共同的特点,永远无法跳出“女人”的禁锢,她们虽各个个性鲜明,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相近的。龙应台对在小说中运用戏剧表达的方式给予了很高的赞赏。龙应台评无名氏的爱情小说时,就像评施叔青一样,似乎作者的写作套路一眼就被看穿了,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热情,给予了青少年情感想象的空间。
【龙应台《目送》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龙应台目送的经典语录08-20
《目送·龙应台》的经典句子11-16
龙应台目送经典句子10-05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09-06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04-20
龙应台的《目送》读书笔记04-21
龙应台的目送读书笔记04-28
龙应台的《目送》读书笔记10-02
龙应台目送读书笔记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