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的经典语录

时间:2022-04-11 17:15:45 名人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龙应台的经典语录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并使用语录吧,语录具有观点鲜明,思想内容深刻的特点。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语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龙应台的经典语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龙应台的经典语录

  龙应台的经典语录

  1、曾经相信过历史,后来知道,原来历史的一半是编造。前朝史永远是后朝人在写,后朝人永远在否定前朝,他的后朝又来否定他,但是负负不一定得正,只是累积渐进的扭曲变形移位,说“不容青史尽成灰”,表达的正是,不错,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为马,也往往是可以得逞和胜利的。

  2、现代人怀疑一切,质疑一切,婚姻这个机构更不能免。在我看来,婚姻与个人的关系就如同国家机器与公民的关系。一个人需要安全,所以要婚姻,也要国家;但是人又渴望自由,虽是有逃避婚姻、反抗国家机器膨胀的欲望。婚姻和国家极其一样,两者都是必要之恶。

  3、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股的孙敬、苏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茨,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4、拜祭,终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宁。

  5、理想主义者往往经不起权力的测试。

  6、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转相通,我们是用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7、幸福就是,寻常人儿依旧。在晚餐的灯下,一样的人坐在一样的位子上,讲一样的话题。年少的仍旧叽叽喳喳谈自己的学校,年老的仍旧唠唠叨叨谈自己的假牙。厨房里一样传来煎鱼的香味,客厅里一样响着聒噪的电视新闻。

  8、人生无常,每一次相聚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啊!

  9、你知道吗?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10、曾经相信过爱情,后来知道,原来爱情必须转化为亲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转化为亲情的爱情,犹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块—它还是冰块吗?

  11、奢侈,到底是一种被物质撑得过饱的漠视,还是把一切都看的都理所当然的无聊?

  12、所谓家嘛,就是一个能让你懒惰、晕眩、疯狂放松的地方。——安德烈

  13、要渺小的个人负起责任是不公平的,个人只是"制度"这巨大机器中一个看都看不见的螺丝钉,机器在制造杀人的武器还是救人的工具,不是螺丝钉的责任。

  14、我们在地球这一端吃的食物、穿的衣服、 呼吸的空气、製造的垃圾、发展或收敛、 激进或保守、掠夺或放弃,每一个动作都 和 万 里 以 外 另 一 端 的 人 们 有 最 紧 密 的 关 连,彼此的作为互相影响,而且最终要共 同承担后果。有了这种超越国界的公民意识,人们对 于自己国内的事务就有不同于以往的评断 标准。所谓国际化国际观,所谓与国际接 轨,指的应该是这种「全球公民意识」的 建立、对于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 的认识,对于全球化的运作和后果有能力 判断,对于人类社区的未来有所承担。 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承担,去和全球社区对 话、合作、做出贡献,叫做国际化。

  15、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16、我的梦想是、希望中国的下一代,可以在任何一个晚上,站在任何一个地方,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而心中没有任何恐惧。我们这一代人所作的种种努力,也不过是寄望我们的下一代将有“免于恐惧的自由”。

  17、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18、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19、车子骑到海滩,风轻轻地吹,像梦一样温柔,但是你看见,那是一片不能走上去的海滩。

  20、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21、他的反省看起来谦卑,其实是傲慢。

  22、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23、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24、不必打开,我就知道,存折里头,谁装了一个看不见的沙漏。

  25、我的人生里没有那么多时间与精力去揣测别人对我的看法与评价;该做的事太多了。

  26、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27、人生就是如此,你以为已经从一个漩涡逃离,其实另外一个漩涡就在你的脚下。用力蹬一脚,就进去了。所以,不需要对生活太用力,心会带着我们去该去的地方。

  28、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29、海枯石烂的永恒也许不存在,但是如果一粒沙里有一个无穷的宇宙,一刹那里想必也有一个不变不移的时间。

  30、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热闹,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少年们,所开的车,没有"R"挡,更缺空挡。

  31、我们要的是敢于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勇于负责的政府,但是要促成这样的政府,我们更需要有批判能力、有主动精神、有理性的人民。归根究底,实在是一句老生常谈、几流的人民就配几流的政府。

  32、一路上,两个人都很忙碌。是这样的,妈妈必须做导游,给安安介绍这个世界,安安是新来的。而妈妈漏掉的东西,安安得指出来,提醒他。

  33、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34、一个政府发言人的责任,在对准了舆论界,将早已作好决定的政府立场转达给民众。而作成决定的政府是否在撒谎、欺骗,不是发言人的责任。甚至于即使他分明知道由自己嘴里讲出来的话是谎言,有悖他自己的良知判断,也不会有人指责发言人为欺骗者。他只是执行任务罢了。应该负责的,是那个存心欺骗的政府;或者说,是那个无法防御欺骗的、不完美的政府制度。

  35、人瘦并不可耻,可耻的是把自己的脸打肿了来冒充胖子。

  36、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

  37、【处世心理】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38、龙应台、你可以选择做官,你也可以选择挣钱,但你不能选择通过做官来挣钱;你可以选择做圣人,也可以选择做俗人,但你不能选择让大家像圣人一样崇拜你,还要像俗人一样原谅你。只想要权力不想要约束是恶霸,只想要享受不想尽义务是流氓。”

  39、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

  40、二十多岁的人,可以是惊世才华正初露头角,可以是碌碌凡人却胸有成竹,而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执意将他当作"孩子",他,也就众望所归地变成一个"孩子"。

  41、我们总是在相信与不相信之间挣扎。

  42、早上,灿亮的阳光扑进来,他还睡着。我打开窗帘,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现实的风景。心想,在平凡和现实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43、曾经相信过文明的力量,后来知道,原来人的愚昧和野蛮不因文明的进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蛮有很多不同的面貌。

  44、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45、所谓政府,是为我这个小市民做事的;他凡做一件事,我要用监督的眼光衡量它的效率与成果,做得好,是应该的;做得不好,就得换人。事情做得好,不是我必须涕泪感激的“德政”,是他“分内”的责任。 “政府”,通常是个很吓人的名词。

  46、对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经相信,曾经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旧在寻找相信。但是面对时间,你会发现,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47、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可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慢看…

  48、“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 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 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 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 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 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 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

  49、文化,根本没有“固有”这回事。它绝不是一副死的挂在墙上已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抹。文化是一条活生生的、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里头主流、支流、逆流、漩涡,甚至于决堤的暴涨,彼此不断的激荡冲撞,不断形成新的河道景观。文化一“固有”,就死了

  50、你将来会碰到很多你不欣赏、不赞成的人,而且必须与他们共事。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这人可能是你的市长或国家领导。你必须每一次都作出决定、是与他决裂、抗争,还是妥协、接受。抗争,值不值得?妥协,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现实之间,很艰难的找出一条路来。你要自己找出来。

  51、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以更寂寞。

  52、如果在我们十二岁那年,有人跟我偶们这样上课,会怎么样?

  53、独裁,专制,腐败,不是哪一个主义制度所独有,但是东欧革命狂潮就应该给所有的专制,不管它是否什么主义,一个冰冷的警告,暴力,不能持久。

  54、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55、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各人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越走越压抑。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孤独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越走越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

  56、中国,不是不可以爱。殖民者曾经多么地防备你去爱它,连鸦片战争都一笔带过。但是中国值得香港人去瞭解、去爱的,是它的法官还是它的囚犯?是军队还是人民?是唐诗宋词还是党国机器?是它的大地还是它的官僚?香港如果要对中国做出真正重大的历史贡献,是去顺从它还是去督促它?公民教育该教孩子的,恐怕不是爱什么,而是怎么爱,如何选择所爱。

  57、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58、和许许多多改革者、革命家一样,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专制被摧毁之后,自由就有了保障。十年回首,才知道那不过是个谦卑的开始。当人民自己掌握了权利而他对权力的相对责任了解不够时,他对自由的威胁和专制一样大。但是如果十年民主后的台湾显得混乱,我们的结论不该是民主制度不好,而是我们的民主体制不够成熟,不够健全。

  59、回教徒和犹太人在彼此屠杀,衣索匹亚的老弱妇孺在一个接一个地饿死,纽约华尔街的证券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60、那么,有没有什么,是我二十岁前不相信,现在却信了呢?

  61、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

  62、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63、很长时间后的我才完全明白,常常不是善与恶之间的力量在战斗,而仅仅是两个不同的恶,在为了控制世界而相互争斗。

  64、当他垂垂老时,他可以回乡了,山河依在,春天依旧,只是父母的坟,在太深的草里,老年僵硬的膝盖,无法跪拜。乡里,已无故人。

  65、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

  66、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时时恐惧。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67、在台湾,最容易生存的不是蝉螂,而是“坏人”,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假寐。

  68、幸福,就是早上和你说再见的人下午平安地回来了。

  69、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后来一件一件变成不相信。

  70、一首歌,像一只河,也有它的流域。

  71、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

  72、我的安德烈,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在乎方向吗?或者,你要挑衅地说,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因为热带鱼只为自己而活?

  73、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74、虽说是兵荒马乱。他们有的是青春力气,火车再怎么高,它们爬得上去,人群在怎么挤。他们站的起来,就是只有一只脚站着踏板,一只手抓着铁杆,半个身子吊在火车外面像风筝就要断线,还能闻到那风里有香茅草的清酸甜美,还能看见土地大地绵延不尽。令人想迎风高唱“山河壮丽”-五百里

  75、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过去了,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是的,至少你还有虚无留存。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甚至眼泪也不是。

  76、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

  77、君主专制的时代,一个人可以决定历史。那个人也许是英雄,也许是暴君。

  78、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79、醒来,方知是梦,天色幽幽,怅然不已。

  80、而民意的强权并不比政府的强权不危险。首先是民意本身的可疑及不可信赖。很大一部分的所谓民意由媒体形成。威权政府曾经是媒体的共同敌人,这个敌人没有了,媒体在自由中很吊诡地成为自己的敌人、报纸老板以一己的政治立场控制言论,政治人物利用媒体操纵舆论,电视唯利是图不设下限地自我庸俗化,媒体记者因素质不够而提供半真半假的讯息,因判断力不足而做出夸大或偏颇的评论。民意的形成过程中有太多太多操纵作假的空间,此其一。

  81、我不否认我也喜欢有较好的物质生活,不过最重要的,美国那样的社会比较可以让我专心而孤独地生活。我只想看书、写作、思考,其他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想过问,只作我自己。在苏联,这办不到。

  82、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83、我也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84、你需要的伴侣,最好是那能够和你并肩立在船头,浅斟低唱两岸风光,同时更能在惊涛骇浪中紧紧握住你的手不放的人。换句话说,最好她本身不是你必须应付的惊涛骇浪。

  85、“所有其他的人,会经历结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伤和淡淡的幸福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尔的兴奋和沉默的失望中度过每一天,然后带着一种想说却又说不来的‘懂’,做最后的转身离开。”

  86、年轻时发生在我们身上使我们一夜之间突然长大的那些事情,不管愿不愿意,在发生的那一刻即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日后在我们以为早已摆脱或相忘的时候,它就在我们最漫不经心的一瞥中突然涌现,竟然已经成为我们看出去的眼瞳。

  87、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著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88、德国人的反省本身也是一个层次复杂的东西。当一个德国人对自己的过去毫不留情地大加鞭挞时,他可能是一个最具自我批判性、最清醒的《春秋》史家,但是他也可能是一个戴着面具的文化沙文主义者;当他说德国人的罪行举世无双时,他没说出口的话是、德国人的文明高度是举世无双的。

  89、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90、相信与不相信之前,令人沉吟。

  91、人总要慢慢成熟,将这个浮华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伪装的真实,看清隐匿的虚假,很多原本相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这个世界里美好总要多过阴暗,欢乐总要多过苦难,还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92、大学,是一个人文精神的泉源。

  93、这个世界,凡有爱的事情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

  94、所谓脱离殖民,意味著被殖民者开始认真地寻找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疼爱自己。每一次游行,每一次辩论,每一场抗争,都会使「我是什么人」的困惑变得清澈。每一栋老屋被保存,每一株老树被扶起,每一条老街被细心爱护──即使是贫民街,都会使人们惊喜、原来我的脚所踩的就是我的家、我的岛、我的国。要人民爱家爱国吗?不要花纳税人的钱去製作宣传吧!你不要拆掉他的老屋老街,不要剷除他的参天老树,不要拆散他的老街坊,不要卖掉他祖母的日记本,他就会自然地「心繫家国」,歌于斯,哭于斯。

  95、凡是出于爱的急切都是可以原谅的。

  96、人对自然、对生命过度地暴虐、亵渎之后,他究竟还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领袖们的心里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几个我们疼爱的孩子呢?

  97、宇宙之内,最公道的有三,一曰天,二曰地,三曰良心。

  98、这个社会不知为什么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对现在又充满了幻灭,往前看去,似乎有没什么新鲜的想象。我们的时代仿佛是个没有标记的时代,连叛逆的题目都找不到。

  99、想想看,你用什么东西量时间?一只漏沙里细沙流完是一段时间。一炷馨香袅袅烧完是一段时间。一盏清茶,从热到凉,是一段时间。钟表的指针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时间。

  100、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纪的史记里。

  101、现在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102、人在天地之间终究是无所凭依的孤独,你真能面对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这世间,没有什么可以附着依托。

  103、爱情总是幻灭的多 但萤火虫再夜里发光从来就不是为了保持光

  104、比做女人更重要的,是做一个纯粹而完整的人。

  105、你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你自己。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106、无法表达自己的人──不论是由于贫穷,或是由于不自由,或者单单因为自己心灵的封闭,而无法表达自己的人,我最同情。因为我觉得,人生最核心的“目的”──如果我们敢用这种字眼的话,其实就是自我的表达。

  107、德国像一个彻夜失眠,夜夜失眠的老人,在黑暗中睁大着眼睛无尽止的反省自己,审判自己,捶打自己,和醒着的灵魂做永无止尽的辩论。一个患失眠症的民族!

  108、中国妇女是两面性的。正面是一个独立的人,权利平等,经济自立,是新中国的主人;背后却扛着一个沉重的.家,依然是传统的,是家庭的主人抑或是奴隶?女人把正面展示给社会,社会因此显得更加文明进步;她把背面留给自己,累在身上,苦在心里。两面夹攻下,有新生的,有传统的,惟独仍然看不见女人自己--女性主体意识淹没在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中。

  109、最平凡、最普通的恐惧吧?我恐惧失去所爱。你们小的时候,放学时若不准时到家,我就幻想你们是否被人绑走或者被车子撞倒。你们长大了,我害怕你们得忧郁症或吸毒或者飞机掉下来。 我恐惧失去所能。能走路、能看花、能赏月、能饮酒、能作文、能会友、能思想、能感受、能记忆、能坚持、能分辨是非、能有所不为、能爱。每一样都是能力,每一种能力,都是可以瞬间失去的。 显然我恐惧失去。

  110、教育者所不自觉的矛盾是、他们在“智”育上希望学生像野兔一样往前冲刺(当然也有为人师者希望学生在智育上也如乌龟);在所谓“德”育上,却拼命把学生往后拉扯,用框框套住,以求控制。这两者其实不能并存。有高压式的“德”育,就不可能有自由开放的“智”育,换句话说,我们如果一心一意要培养规矩顺从听话的“乖”学生,就不要梦想教出什么智慧如天马行空的优秀人才。“庸材”的“德”育之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智”育。

  111、民意如果不接受批判又没有自我反省的节制,可以形成可怕的暴力,带来全体的灾难。

  112、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

  113、曾经相信过正义,后来知道,原来同时完全可以存在两种正义,而且彼此抵触,冰火不容。选择其中之一,正义同时就意味着不正义。而且,你绝对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机热烈主张某一个特定的正义,其中隐藏着深不可测的不正义。

  114、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115、你可以选择做圣人也可以选择做俗人,但你不能选择让大家像圣人一样崇拜你,还要像俗人一样原谅你。

  116、你要永远认得那个时刻,当你的国家 变质、不值得爱、不能爱又无力对抗的时 候,马上就走。汤玛斯曼和爱因斯坦都认 得那个时刻。

  117、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使音乐家无法谱曲,使画家无法作画,使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118、因为无法打开,看不见沙漏里的沙究竟还有多少,也听不见那漏沙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可以百分之百的确定的是,那沙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不停地漏······

  119、三十岁,我觉得女人只要有觉悟,她可以改变社会,改变自己。

  120、斜坡上的杂化野草,谁说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121、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你自己的心?

  122、保姆代劳,和我分担了对孩子的责任,而那精疲力竭的男人也得到一点休息;用这个方式暂时解决了我的难题,但是并没有为这个时代的新女性回答任何问题、有了孩子的男人和女人如何在养育儿女和追求事业之间寻求平衡?国家必须介入到哪一个程度? (不要告诉我像中国大路那种“全托”制度有任何优点,我坚持我的偏见)。“男主外,女主内”,如果不是自由选择,就不公平,但是男女都主“外”的时候,“内”由谁来主?如何平等地主“内”?

  123、政客关心个人权利,哗众取宠。政治家关心国家整体前途,有拒绝媚俗的勇气。拉宾以生命来证明了这个分野。

  124、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125、我相信,如果你会看见敌人的伤口,你就不会拿起枪来对着他。

  126、这家书店只卖两种书、社会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我的手指在寻找答案,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127、在台湾革新很难,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许多制度的僵化,另外还有保守的执政单位对社会自觉运动的疑惧,一个更大的阻碍,确实民众本身缺乏动力。

  128、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29、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有一天终要重逢。

  130、"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个阶段,早就过去了。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搬家时碰破了一个墙角,你也不会去说“对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视若无睹的住惯了的旧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会回过头来,开始注视这没有声音的老屋,发现它。

  131、读书用功,不是因为要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

  132、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133、生命败坏的过程,其实就是走向失去。于是,所谓以智慧面对败坏,就是你面对老和死的态度了。

  134、他正在和一伙人谈他身为奶爸的经验、他如何被一个从早到晚只会啼哭的小东西完全地控制,他的生活如何如何的狼狈……大伙正要到颓废的酒吧去,他站起来,说、【对不起,我要回去喂奶了。】那晚,他走得洋洋得意。他用受虐的、抱怨的方式来表达心中洋溢的幸福。

  135、好像有一个黑色的玻璃 罩,牢牢地罩著政府,外面的人民踮起脚 尖拼命想看见里面,焦急而不安;里面的 官员就是不出来,安稳、傲慢、笃定。 于是我发现,自由与民主,差别就在这 里、没有民主的自由,或许美好,但是政 府赐予的,他可以给你,也可以不给你。

  136、我可以不聪明,但我不可以虚伪

  137、回忆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闸门,一旦打开,奔腾的水势慢不下来。

  138、“可是,我真的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你说,“MM,你十八岁的时候知道什么?”

  139、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长呢?时间才是最后的法官。

  140、回到所谓国际新闻作为一个观察点。许多西方的重要报纸都特别开闢「学生版」,引导十来岁的中学生关心公共事务。《纽约时报》的学生版比较浅显,德文《时代周报》的学生版比较深入。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美国自居全球强势,习惯自我中心思维,一般人对国际知识並没有迫切的渴求,而德国经过两次战争的惨重打击,对民族主义戒慎恐惧,整个教育内涵极端强调国际参与的角度。汉堡的《时代周报》三月十二日的「学生版」新闻导读的主题就是南亚海啸。

  141、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

  拓展资料:

  创作特点

  主题思想

  女性主义

  龙应台认同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所揭露的理性、公正平等原则,但她也清晰地看到了这一理论忽略了性别社会角色的差异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男性为参照物的观念的不足。她在接受中选取取舍,综合多种女性主义理论观点,博采众长,并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吸收与借鉴弗里丹的观点和文化女性主义的观点,对此进行了平衡,从而超越了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理论。龙应台还对激进女性主义中“个人问题即政治问题”的观点进行了改造,将激进女性主义所提出的“个人问题”从男性对女性的暴力行为和男性对女性在性这一领域的控制扩展到母性领域,主张母性问题也是社会公共问题,将母性职能扩大到社会层面,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女性在全职母亲与职业女性之间的两难境地。与此同时,对文化女性主义的理论改造体现龙应台对父权制和男女两性关系的一些论点的衍发。

  公民意识

  龙应台提倡现代女性应该适应公民社会的发生和发展,以当代公民的眼光观照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以公民的责任和利益来约束自己、要求自己。之所以看重这种责任和利益并重的公民意识,不仅是因为它可以自动规范每一个人有着极强的约束力,从而对实现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或氛围具有重大作用。尊重人人平等的权利、自尊自律、情操高尚、好学多识、创新进取、国家民族责任感强、关心他人和集体等,既不是极端个人主义者,也不是极端集体主义者,而是精妙而完美的社会制度的主动选择者,自由而合理的人际关系追求者。

  儒家思想

  龙应台的救弱济贫的仁爱之心,感时忧国的忧患意识,以及敢作敢为的批判精神等方面,体现她另一个思想根基:中国传统儒家的影响。龙应台的一切做人做事的姿态和方式,都能从儒家思想中找到相应的坐标。儒家思想的影响,使她的文章充满“侠”气,道家思想又使她的“侠”气中带有一丝轻灵与洒脱。这才使得她言思细密之时却也飞转流动、不粘不滞。

  艺术手法

  结构艺术

  在龙应台的小说评论中,文章大多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道出文本中的优点,然后再对文章进行评论,最后在结尾处附上对作者的意见。

  在故事逻辑结构上,龙应台评施叔青的小说《愫细怨》时,觉得她笔下的人物命运似乎有着某种相似性,故事内容的模式大致相似,只是内里的发展不一;在评陈映真小说集《山路》的文章中,虽有对其语言文字运用、场景描摹之成功的肯定,但也对《山路》中人物命运的把握提出了一些问题与思考,人物命运于此,是否符合故事发展的逻辑性,还有待思考;龙应台特别提到的是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但小说中对故事发展逻辑的处理不够恰当,龙应台是用“盲目的怀旧”来整体概括这本书,但就这样一部小说;在《龙应台评小说》中,并非所有的都被批判的体无完肤的,也有被龙应台看好的小说,如李永平的《吉陵春秋》,这是少数几部被称赞的小说之一。

  语言艺术

  龙应台言他人所不敢言,语言犀利简朴,说理透彻,直击要害,没有专业拗口的术语,多的是有理有据的剖析。在批判当代社会时,从社会细微处入手,写人们所熟知的生活日常,一语中的,对社会的阴暗肮脏直言无忌,她的批判辛辣、耿直、憨胆、率真,呈现在了她的文章之中。龙应台没有背负太多的压力,而是直接写出了所思所想,每句话都切中肯綮,畅快淋漓。

  在小说语言技巧上,龙应台运用了新批评的理论对文本的语言做了精细的分析。所谓细读,就是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要素作尽可能详尽的分析和解释。龙应台精选了一些小说,熟练地运用新批评的方法对其中的语言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她主张文字的张力和意向的契合,语言的精准丰富与文字的连贯。在王祯和的《玫瑰玫瑰我爱你》里,她对王祯和的小说评价是“走错了路”。她并不是全盘否定王祯和的成就,而是就这部小说而言,一洗王祯和以前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她不太苟同姚一苇和萧绵绵两位先生评价的“中国最难得的喜剧”的看法,她觉得《玫瑰玫瑰我爱你》中情节安排的过分夸大,王氏滑稽语言下的“喜剧”近乎一种猥琐的粗制滥造,这种有点下流的言语反而拉低了王祯和写《嫁妆一牛车》时给人留下的美好印象;在评李昂时,龙应台选取了《暗夜》一文,其中的情节在她看来就是两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故事,龙应台并未对这部小说多加赞赏,而是直接披露其瑕疵即语言文字,以李昂的艺术功底和成就而言,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略显粗糙,行文构造,情节安排上落入了俗套。龙应台对于李昂的《杀夫》极为赞赏,但认为《暗夜》则是一种退步;龙应台夸赞萧丽红和施叔青在小说中的语言运用,但施叔青语言的细腻中又显得有些琐碎,让人难以在枝繁叶茂中找到主干,小说的主题被琐碎的细节给遮掩了;龙应台在评黄凡的《反对者》中,对他的啰嗦而导致的结构松散和逻辑矛盾进行了详细的评述;龙应台比较赞赏的是对陈映真的小说,虽然篇幅不大,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对陈映真短篇小说集《山路》的细细品鉴,对《山路》《玲珰花》中轻描淡写的手法的较高评价,越是可怖的场景写得越是平常,无形中增加了阴森的气氛。

  人物评论

  在龙应台对人物塑造的评价上,对施叔青小说中人物评价较为典型,施叔青的才情在龙应台笔下似乎被一眼看穿。龙应台提出“茧里的女人”,这既是评论施叔青小说的标题,同时也是对施叔青的创作以及她笔下人物的概括,精炼而准确。施叔青笔下人物尤其是女性,有着类似的遭遇,共同的特点,永远无法跳出“女人”的禁锢,她们虽各个个性鲜明,但最终的结局却是相近的。龙应台对在小说中运用戏剧表达的方式给予了很高的赞赏。龙应台评无名氏的爱情小说时,就像评施叔青一样,似乎作者的写作套路一眼就被看穿了,人物塑造、故事情节都充满了“浓得化不开”的热情,给予了青少年情感想象的空间

  个人生活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父亲是龙槐生;母亲应美君;大哥是龙应扬,解放战争后,她的父母随战败的国民党军队来到中国台湾,生下了龙应台。

  龙应台前夫为德国人,是一个外交官,育有两子,长子为安德烈,次子为菲利普。

  1986—1988年,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两年,专心育儿。

【龙应台的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龙应台读后感10-29

龙应台精选生活语录09-05

目送龙应台读后感11-15

龙应台如果读后感11-06

龙应台散步读后感11-06

经典龙应台生活哲理语录09-05

经典龙应台感人语录08-31

精选龙应台人生语录集08-31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800字(通用18篇)02-28

龙应台目送读后感1500字(精选7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