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2023年南怀瑾的语录汇编34条
再快的速度,不是瞬间的狂奔,而是不懈地向前;再慢的脚步,不是蹒跚的行走,而是在迷茫中徘徊;再大的幸福,不是你得到什么,而是你感悟什么;再多的财富,不是你占据多少,而是心灵的轻松和充盈;再好的朋友,不是给予你什么,而是让你温暖和安全;再美的梦想,不在海阔天空中,而在你当下的付出里。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南怀瑾的语录34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做人要方正,但不要因为方正,而割舍其他一切;人方正到割裂其他的时候,就变成不能容物了。
2、有时亟需认真地想想,别海阔天空闲置光阴,别觥筹交错颓废精神,别无所事事虚度年华,要及时做一些能抓住且有意义的事情,尽力让人生饱满些,让命运坚挺些。莫太在意他人的眼光和态度,没谁一直盯着你看,没谁总是在意你的言行,内心的孤寂、迷茫、无助,只有自己知道,若要改变它,就从今日始。
3、人生的许多败笔,多是输在距离上。暗恋某人,或者某人有利用价值,总想与之走得近些,太近则摩擦多,久之易生不满、误解、矛盾、隔阂,最终疏远。与人相处的距离,其实是相互间的一种尊重。有了距离,才有双方的空间与自由,心灵与情感才不会窒息。我们都有自己的生活,尽量多给彼此一些转身的余地。
4、有时走着走着,总感觉忽然丢失了自己,内心很迷茫,脚下没方向。我们要多些自我审视,是选择的路径错了,还是效仿别人久了?是高估了自己孤芳自赏,还是看轻了自已卑微不堪?是尘凡羁绊拼命地追逐,还是物欲过甚荒废了精神?要做命运的守护者,再忙也要留点时间疗养灵魂,再累也要挤出空间休憩身心。
5、我们无人完美。人生的智慧,是用完美的心态,捕捉某些完美的片断,培育完美的心境。心若完美,就要尽力追逐,追逐那些会消逝的东西,只要心无悔,做什么都值得;就要寂静等待,等待那些可能得不到的东西,只要心无恨,等再久都可以;就要适时放下,放下本属于自己的东西,只要心无伤,放什么都无所谓。
6、行菩萨道要具备大愿力,普贤菩萨在佛法中代表行愿。那么,普贤菩萨何以能够做到?因为他晓得埋怨也好,恭敬也好,一切如梦如幻。他不受骗,骂我,误会我,我不生气;赞美我,恭敬我,我也不会高兴,这些都如梦如幻。
7、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卓尔不群,就是真的自由。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表达人的真正思想和情绪,如果有办法那么人与人没有误会。
8、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很大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恩惠的人……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
9、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了,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10、一个人如果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这种人叫做罗汉。但是菩萨境界则不然,觉悟了,解脱了世间一切的痛苦,自己升华了,但是,看到世上林林总总的众生,还在苦难中,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
11、佛要教化一切众生。慈爱一切众生,对好的要慈悲,对坏的更要慈悲。好人要度,要教化,坏人更要教化。天堂的人要度,地狱里的更可怜,更要度。这是佛法的精神,所以说要度一切众生。
12、‘ 我’都尚且非我,那里还有你、我、他,那都是非我,一切无相。万有的相是因缘凑合,是假合的虚妄相,不是真实。但是虚妄不是没有,只是偶然暂时的存在而已。金刚经使我们同时认清,不要被虚妄的人生,和物理世界的暂时现象,骗去了自己的智慧,骗去了自己真性的情感。
13、身体的我既非真我,那么我们的思惟意识,念头是不是我呢?也不是,因为每一分,每一秒思想意识都会变去;尤其年龄大的时候,过去几十年,甚至现在说的话, 都随时忘记,所以说能够思惟、意识、念头也非我,这些都不是我。‘我’都尚且非我,那里还有你、我、他,那都是非我,一切无相。
14、修行就是修功德修智慧,也就是修心。功德是一点一点累积而来的,积功累德要身口意随时都在行一切善。功德包括一切,要有功才有德。即使作了功,若因而心生 一丝骄慢,这个功也没有了。我们学佛就两条大路,一条修福德,行一切善,去一切恶;另一边修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才能成功。
15、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做无师智,也叫做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天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16、男人的气质: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苦难能自立,责任揽自身;怨恨能德报,美丑辩分明;名利甘居后,为理愿驰骋;仁厚纳知己,开明扩胸襟;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坚忍能守恒;临弱可落泪,对恶敢拼争;功高不自傲,事后常反省;举止终如一,立言必有行。
17、我平生不欺人,但亦不宁为玉碎,不做瓦全了。但也情不自禁,珠觉难堪。
18、人生,不管你发了多大的财,永远会觉得房子少了一间,衣服少了一件,钱少了一笔。亡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19、人生两样最难舍,一是财,一是命。只要有利于人世,把自己的生命财产都施出来,这就是施。但这太难了,虽然做不到,也应心向往之。
20、据我的研究,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人学问、事业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时期的这一段,从少年的个性就可以看到中年老年的成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只是把少年时期的理想加上学问的培养而已,到了中年的事业就是少年理想的发挥,晚年就回忆自己中少年那一段的成果。
21、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22、我们读了历史也就知道,异端不能乱用,还要以德业为基础,异端多半走入术的路子,术就是方法、权术。权术没有德业为基础,就要不得。所以我们再看历史,《史记》记载很清楚,陈平六出奇计,帮助汉高祖统一天下,但是陈平说了一个预言,他的后代不会太好。人家问他什么原因,他说他喜欢用阴谋,他说:"阴谋者,道家之所忌也。"为天道所忌。果然汉高祖封给他的国,到他孙子手里就亡,他也早知难逃自取灭亡之道。
23、我讲一个故事,是唐人的两句诗,也是对现代状况和对知识分子的看法: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所谓举子就是读书人,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情,知识分子一点都没用,读书没用!读了一辈子,不过归到泥巴里打滚。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属于小偷、土匪之类的,才会做出来。
24、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言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25、一个人先要会享受寂寞,才可能了解人生,才会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
26、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
27、你说完没有?换我说了。 ——南怀瑾
28、所以我常告诉青年同学们,一个人先要养成会享受寂寞,那你就差不多了,可以了解人生了,才体会到人生更高远的一层境界。这才会看到鸿福是厌烦的。佛经上说,一个学佛的人,你首先观察他有没有发起厌离心,也就是说厌烦世间的鸿福,对鸿福有厌离心,才是走向学佛之路。 ——南怀瑾
29、学道要营养好,休息得够,才能用功,人家问我闭关做啥!睡觉。一进关房先睡七八天,以后不要睡了,一坐就用功了。尤其是夜里十一点以后一定要睡觉,烂睡一卧,那才会有精神。 ——南怀瑾
30、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南怀瑾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31、没有人生观,跟着大家走那是很有问题的。问舍求田,本无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这才是人生的目标。
32、读书明理难,做人做事有高瞻远瞩而能把握现实更难。为恶易,为善难,而无明智以处善事,善事而成恶果,甚易。
33、做学问要不怕寂寞、不怕凄凉。要有这个精神,这个态度,才可以谈做学问。
34、以我的经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基本上都是以下三种情况:自骗、骗人、被人骗。
【南怀瑾的语录34条】相关文章:
南怀瑾经典语录大全08-20
南怀瑾《论语别裁》读后感(通用20篇)07-07
经典哲理语录爱情语录11-30
张小娴语录经典语录12-27
心情语录经典语录11-18
简单语录经典语录11-11
经典伤感语录爱情语录09-21
情侣语录经典语录12-24
旅行语录经典语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