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

时间:2024-06-06 17:53:06 一句话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孔子的语录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语录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语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子的语录,欢迎大家分享。

孔子的语录

孔子的语录1

  1、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4、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8、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2、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3、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6、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7、知者不感,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0、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2、不学礼,无以立。

  2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2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5、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26、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7、道不同,不相为谋。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3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2、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6、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

  3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3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9、孔子认为怎样方是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1、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4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3、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44、子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45、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6、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47、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48、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9、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5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1、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52、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3、孔因材施教。

  54、孔有教无类。

  5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5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58、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5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60、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61、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6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6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5、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66、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7、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70、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7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4、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75、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76、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

  77、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78、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

  79、好直欠勤学,其蔽也绞;好勇欠勤学,其蔽也乱;好刚欠勤学,其蔽也狂。

  8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孔子的语录2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解释: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解释: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0、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解释: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解释: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解释: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解释: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解释: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

  17、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解释: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8、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解释: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2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解释: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2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23、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解释: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解释: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25、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解释: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

  2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释: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2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解释: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28、当仁,不让于师。

  解释:面对着实行仁德的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

  2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解释: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30、巧言令色,鲜矣仁。

  解释: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解释: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3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解释: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34、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解释: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3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3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解释: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37、礼之用,和为贵。

  解释: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3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浮。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3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解释: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4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释: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41、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解释: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解释: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4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4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4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解释: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46、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解释: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4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4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解释: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

  4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5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知道学习的人不如喜欢学习的人,喜欢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5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5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53、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解释: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5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释: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5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56、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解释: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7、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解释: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5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解释: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要忧虑自己不了解别人。

  5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60、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解释: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6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解释: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6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解释: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解释: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6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65、小不忍,则乱大谋。

  解释: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6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解释: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67、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解释: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6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释: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

  69、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7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1、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解释: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7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7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释: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7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

  75、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解释: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7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77、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装做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78、朝闻道,夕死可矣。

  解释: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79、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解释: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8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解释: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8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8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解释: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83、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8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解释: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

  8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人时,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86、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解释: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8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孔子的语录3

  1、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10、敏于事而慎于言。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朽木不可雕也。

  1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1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8、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9、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0、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子曰: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24、子曰: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5、道不同,不相为谋。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孔不学礼,无以立。

  28、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3、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34、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焉。

  3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6、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7、父母,唯其疾之忧。

  38、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39、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40、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孔子的语录4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3、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5、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7、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9、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2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2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2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3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3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4、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5、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6、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孔子的语录5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2、有教无类。

  3、与伴侣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4、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君子安静坦然而不傲慢无礼,小人傲慢无礼而不安静坦然。

  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7、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子曰: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11、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2、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3、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14、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15、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8、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19、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20、孔不学礼,无以立。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3、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24、以约失之者鲜矣。

  25、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27、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28、虽然贫穷也不谄媚,富有也不骄傲,富贵仍然好礼。

  2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3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2、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34、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37、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38、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3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0、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4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2、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43、骄傲自满只会使自已摔跟头,唯有低调处世,才可能受益匪浅,体味百味人生。

  4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47、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48、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4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0、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1、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2、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53、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5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56、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5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58、道不同,不相为谋。

  59、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6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1、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65、孔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7、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6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7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2、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73、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7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伴侣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7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77、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8、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7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8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1、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82、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83、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8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语录6

  1、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4、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6、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3、孔子说:“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14、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17、君子和而不一样,小人同而不和。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不忍则乱大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朝闻道,夕死可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4、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26、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8、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子《论语·季氏》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2、宁武子这人,国家太平时,就聪明,国家混乱时,就愚笨。他的聪明可以赶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赶不上。

  3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4、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3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6、孔子在齐国听《韶乐》,好长时间吃肉不觉滋味。他说: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

  37、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8、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0、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41、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42、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文献品行忠诚信实。

  4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

  44、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孔子的语录7

  1、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6、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7、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2、刚、毅、木、讷近仁。

  13、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

  14、讷于言而敏于行。

  15、君子成人之美。

  16、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18、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9、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20、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21、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3、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2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9、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3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2、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34、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35、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6、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7、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8、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9、德不孤,必有邻。

  40、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41、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42、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国,如礼何?

  4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盗比於我老彭。"

  44、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45、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虽然贫穷也不谄媚,富有也不骄傲,富贵仍然好礼。

  4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9、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5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5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5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53、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54、不迁怒,不二过。

  55、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5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7、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58、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59、士而怀居,不敷为士矣!

  6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行求,从吾所好。

孔子的语录8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 知道一件事情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热爱它。

  意义: 知识,兴趣,热情,乐趣相辅相成。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解释: 学习一件事情应该经常练习,不是很愉快吗?

  意义: 持续地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并感到愉悦。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 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做的事情。

  意义: 尊重他人并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良好的道德和行为。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解释: 有来自远方的朋友,非常快乐吧!

  意义: 友谊是无价的,不管距离有多远,朋友之间应该互相欣赏和关爱。

  5.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解释: 祭拜不是祭拜他人的亡灵,这是献媚。

  意义: 处事要有原则,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

  6. 言必信,行必果。

  解释: 说话要守信,行动要有结果。

  意义: 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动结果是良好品格和成功的关键。

  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 君子坦荡荡,为人正直;小人长戚戚,心怀不轨。

  意义: 君子忠诚正直,质朴淳朴;小人阴险狡猾,虚伪做作。

  8. 有教无类。

  解释: 教育应该平等。

  意义: 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平等的教育和机会,以实现自己的潜力。

  9.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 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别人做的事情。

  意义: 以恰当和合理的方式对待他人,并尊重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10.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 如果没有足够的预见性,就一定会面临困境。

  意义: 注重规划和准备,可以避免未来的麻烦和挫败感。

孔子的语录9

  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放于利而行,多怨。

  1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3、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过,则匆惮改。

  2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7、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0、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4、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35、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36、朝闻道,夕死可矣。

  3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38、听其言而观其行。

  3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3、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4、不学礼,无以立。

  4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46、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4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8、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5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53、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54、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55、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56、巧言令色,鲜矣仁!

  57、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5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6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6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63、不迁怒,不贰过。

  6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6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9、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7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7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7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7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7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5、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7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

  7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名言名句大全

  7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7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0、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孔子语录

孔子的语录10

  1、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2、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4、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5、子曰:"有教无类。"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10、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11、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13、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

  14、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15、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9、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亲也。

  20、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2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2、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8、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2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0、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31、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32、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3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36、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7、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8、子曰: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9、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0、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1、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42、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3、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44、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

  45、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46、孔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47、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9、吾不与祭,如不祭。

  5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5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2、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53、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5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55、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56、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57、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

  58、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

  59、子欲养而亲不待。

  60、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6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6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3、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6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5、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66、谦者,德之柄也;让者,礼之主也。

  6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68、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6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勤学也已。

  7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行求,从吾所好。

孔子的语录11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3、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5、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6、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7、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9、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2、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啊。”(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4、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15、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

  16、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7、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18、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9、孔子说:“由(子路)!教给你什么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啊!”

  20、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2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22、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符合礼仪;四十岁时(掌握了各种知识,)不受迷惑;五十岁时了解自然的规律;六十岁时一听别人言语,不用多想,便能明白;到了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23、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大的车没有车的边际,小的车没有车内的凳子,那怎样行驶呢?”

  (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25、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7、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3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3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37、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38、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39、高考孔子语录原文通用22句

  40、孔子语录: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

  41、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2、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43、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5、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

  46、孔子语录: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47、孔子语录: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

  48、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9、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

  50、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1、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摘孔子《论语》

  52、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3、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5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5、孔子语录:《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摘孔子《大学》

  56、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57、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

  5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1、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孔子的语录12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5、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6、礼者,敬人也。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8、敏于事而慎于言。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20、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4、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7、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1、朽木不可雕也。

  3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5、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8、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39、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40、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3、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44、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45、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6、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7、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9、不迁怒,不二过。

  50、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51、不迁怒,不二过。

  5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53、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4、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5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5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57、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5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9、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60、其使民也义。

  6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6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64、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5、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66、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67、德不孤,必有邻。

  6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6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70、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71、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72、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3、苦求不得,从吾所好。

  7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7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76、子曰:"不有祝沱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於今之世矣。"

  77、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78、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79、与伴侣交,言而有信。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80、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罢了矣。

孔子的语录13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谛,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11、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12、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6、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1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既是孔子对弟子的基本要求,又是《论语》做人之道的基本准则。

  19、予独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1、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22、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3、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6、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27、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8、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9、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0、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1、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32、逝者如斯夫

  33、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4、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35、知我罪我,唯其春秋。

  3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7、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3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41、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4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4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于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45、割鸡焉用牛刀

  4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8、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49、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4、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5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5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7、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5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5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0、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61、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6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64、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65、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66、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6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6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69、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70、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7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

  7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7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4、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75、默而识之,不厌,诲人不倦,何我哉。

  76、译文:君主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端正自己本身,严于要求自己。如果己正,管理国政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不端正,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就不可能去端正别人,其国家也无法治理。

  7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8、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79、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

  80、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8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8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83、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8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85、小不忍,则乱大谋。

  86、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8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8、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89、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

  9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9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2、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93、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9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95、10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9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97、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9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9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00、有教无类

  10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02、但是孔子所说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底线和原则的。

  103、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104、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0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10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7、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08、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

  10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10、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11、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12、名不正,则言不顺。

  113、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见《论语雍也》)。

  114、未知生,焉知死?

  115、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16、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1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

  11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19、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

  120、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21、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2、朽木不可雕也。

  1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2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25、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26、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127、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孔丘《论语》

  128、道不同,不相为谋。

  129、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0、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31、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

  13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13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134、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13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36、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37、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38、忠学,是修养学。

  13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140、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141、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4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43、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144、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145、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14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47、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48、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149、见得思义。

  150、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5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5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153、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5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155、听其言而观其行。

  156、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57、31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58、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159、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60、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16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

  162、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163、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4、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6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66、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167、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6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

  169、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17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7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72、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

  17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聪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

  17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75、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7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的语录14

  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子曰:"有教无类。"

  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

  7、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君子成人之美。

  13、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4、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1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9、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0、发奋忘食,乐以忘忧。

  21、"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2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23、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4、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2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7、子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2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29、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3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31、先劳苦而後得功,此所以为仁。

  32、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3、孔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4、父母,唯其疾之忧。

  35、有教无类。

  36、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37、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8、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视之耳,不肯自投从之。

  39、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0、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41、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

  42、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4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4、德不孤,必有邻。

  4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47、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於比。

  48、不学礼,无以立。

  49、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0、敏而勤学,不耻下问。

孔子的语录15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By nature, men are nearly alike; by practice, they get to be wide apart.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Not to mend the fault one has made is to err indee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What you do not want done to yourself, do not do to others.

  言必信,行必果。

  Keep what you say and carry out what you do.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The superior man on grounds of culture meets with his friends, and by their friendship helps his virtue.

  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The commander of the forces of a large State may be carried off, but the will of even a common man cannot be taken from him.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A youth is to be regarded with respect. How do you know that his future will not be equal to our present?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Is it not delightful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Is he not a man of complete virtue, who feels no discomposure

  though men may take no note of him?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While a man's father is alive, look at the bent of his will; when his father is dead, look at his conduct. If for three years he does not alter from the way of his father, he may be called filial.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I will not be afflicted at men's not knowing me; I will be afflicted that I do not know men.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In the Book of Poetry are three hundred pieces, but the design of them all may be embraced in one sentence-- "Having no depraved thoughts."

  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The Kwan Tsu is expressive of enjoyment without being licentious, and of grief without being hurtfully excessive.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While his parents are alive, the son may not go abroad to a distance. If he does go abroad, he must have a fixed place to which he goes.

  德不孤,必有邻。

  Virtue is not left to stand alone. He who practices it will have neighbors.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t fifteen I set my heart upon learning. At thirty, I planted my feet firm upon the ground. At forty, I no longer suffered from perplexities. At fifty, I knew what were the biddings of Heaven. At sixty, I heard them with docile ear. At seventy, I could follow the

  dictates of my own heart; for what I desired no longer overstepped the boundaries of right.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Incomparable indeed was Hui! A handful of rice to eat, a gourdful of water to drink, living in a mean street. Others would have found it unendurable depressing, but to Hui's cheerfulness it made no difference at all. Incomparable indeed was Hui.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The wise find pleasure in water; the virtuous find pleasure in hills. The wise are active; the virtuous are tranquil. The wise are joyful; the virtuous are long-lived.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It passes on just like this, not ceasing day or night!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He did not dislike to have his rice finely cleaned, nor to have his minced meat cut quite small.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Look not at what is contrary to propriety; listen not to what is contrary to propriety; speak not what is contrary to propriety; make no movement which is contrary to propriety.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a man take no thought about what is distant, he will find sorrow near at hand.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There are three things which the superior man guards against. In youth, when the physical powers, are not yet settled, he guards

  against lust. When he is strong and the physical powers are full of vigor, he guards against quarrelsomeness. When he is old, and the animal powers are decayed, he guards against covetousness.

【孔子的语录】相关文章:

孔子语录11-25

孔子语录精选12-01

孔子的语录12-27

孔子的名言,孔子名言名句大全,孔子语录11-04

孔子的语录大全10-27

孔子语录整理11-30

孔子语录摘抄08-22

孔子经典语录04-06

孔子经典语录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