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语录

时间:2024-10-21 15:57:19 一句话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孟子的语录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语录很是熟悉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语录才是好的语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子的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孟子的语录

孟子的语录1

  阅读《孟子》,首先要了解孟子其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特点。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影响甚大的儒者。《孟子》一书虽然并非全由孟子所作,却也能够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和风格。

  孟子的生平事迹,见于《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这篇列传,包括十几个人,始于孟子,终于墨子,是一篇战国学者的合传。重点是孟子和荀卿二人。司马迁对孟子尤其尊重,开头便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在这篇包括十几个人的列传中,司马迁独对孟子如此赞叹,可见他对孟子的重视,不同一般。

  据这篇列传,孟子的生平事迹大致是:孟子,鲁国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为子思(孔子孙孔)的弟子(一说是再传弟子)。他曾经去游说齐宣王、梁惠王,都没有成功。晚年回家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孟子》七篇,记录他的思想和政治言论。

  不管孟子是受业于子思,还是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都算是孔子学说的嫡传,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儒学大师。朱熹《中庸章句序》称孟子受学于子思,而子思受学于曾子。曾子是孔门之学的重要继承者,《孟子》一书称述曾子之处也较多,说孟子之学源于曾子,也未尝不可。

  孟子继承了孔门这一派的学术,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太符合社会实际了。当时最合时宜的,是兵家、法家和纵横家。孟子对这几家是深恶痛绝的。尽管如此,孟子却无法转移当时的社会风气。退而著书,实不得已。

  《孟子》一书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继承孔子的仁政思想。为行仁政,他首先提出了人性本善的主张。《孟子·滕文公上》说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这话既包括了他的哲学思想,又包括了他的政治思想。孟子的哲学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他讲人性本善,是为他的'仁政理论提供哲学上的依据。这是对孔子仁政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

  孟子讲人性本善,是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起的。《公孙丑上》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每个人都有。既然人人都有,也就人人都可行“不忍人之政”。如此推论下去,自然可以得出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的结论。《告子下》就说:“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既然“人皆可以为尧舜”,则当时的诸侯自然都可以成为“圣君”,都可以推行“仁政”了。

  孟子“言必称尧舜”者,是以尧舜时代的仁政为标准的。但尧舜时代的仁政究竟是什么样子,孟子未必清楚,他只是虚构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而且说得相当具体。例如《梁惠王上》讲到“发政施仁”的时候,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是孟子所谓仁政理想的一个轮廓。

  这一套理想虽多属虚构的,但也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时的现实是:“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面对这样的现实社会,孟子才构想出一套“不忍人”的仁政来。

  孟子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具有“不忍人”之心,能够“忧民之忧”,“与民同乐”。这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这样的思想是从孔子那里承袭下来的。不过,到了孟子,更为强烈。《尽心下》甚至有这样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认为民贵君轻,社稷也可变置。这是新的观念,反映了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新的变革,这比《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史墨所谓“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又进一步。说“民为贵”,“君为轻”,这是前人所不曾说,后人也不敢说的。和同代各家相比,法家主张君权至上,纵横家宣传贵士,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在当时独树一帜。

  《孟子》很有自己的特点。

  1

  善于论辩。前面说过,《孟子》并非全由孟子自著,而善于论辩,则全书皆然。当时公都子曾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见《滕文公下》)“不得已”而“好辩”,也就形成了文章的特点。《告子上》之辩人性,《滕文公上》之驳许行,都可为例。其驳许行有云:“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像这样的一问一答,形式上仍是对话体,和《论语》的某些篇章有些相似;但这样的对话,又和《论语》有所不同。《论语》的对话,多是侃侃而谈,这里则是针锋相对的论辩。这是《孟子》文风的一个新的特点。

  2

  极有气势。这也和时代有关。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虽在王公大人面前,也敢于掌而谈。写成文章,多有气势磅礴的特点。孟子虽非一般的游士,而周游列国,也不免要游说的。他在《尽心下》里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藐视王公大人,无所畏惧,也与孟子的个人修养有关。在《滕文公下》里,孟子谈到“大丈夫”的人品时,还说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样的修养,也就无所畏惧。在《公孙丑上》里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他解释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由此看来,《孟子》文章之有气势,同个人修养颇有关系。能够无所畏惧,才敢放言无忌。形成文章,才沛然而不可御。当时的游士之辞,虽然都能放言无惮,而《孟子》之文,则又自有个人修养的特点。

  3

  富于形象。战国文章具有富于形象的特征。章学诚《文史通义·易教下》曾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其深于取象者也。”但《孟子》之“深于取象”,又与各家之文不尽相同,其取譬设喻,多讲世俗故事。《离娄下》之讲“齐人有一妻一妾”,即是显例。这样的故事,也许得之民间,也许出于虚构,而孟子用来说明事理,不仅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而且富有生活气息。这样的文章,既有时代特征,又有个性特点。

孟子的语录2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6、虽千万人,虽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人最重要的是人民,国家是将要的,而君主的地位是最轻的。

  9、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1、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12、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13、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15、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16、孟子·文明·成长·感恩父母

  1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18、只有走出舒适圈,才能有所成就。

  19、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毛主席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2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21、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22、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23、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24、尊敬自己的`老人,就把这种尊敬推及别人有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也把这种爱护推及别人的孩子。做到这样,天下就像是手掌中翻转小东西一样容易治理。

  25、如果想要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

  2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2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8、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29、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3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

  3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2、最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

  33、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34、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3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6、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37、人永远是制胜的第一要素。不要羡慕他人的好运气,你必须明白,强大的武装的自己,永远胜过好运气。

  3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40、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的语录3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文】行仁政的就有很多人帮助,不行仁政的就很少有人帮助。?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都反对他;帮助他的人多到极点时,全天下都归顺他。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1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1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14、其进锐者,其退速。【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16、孟子曰:“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译文】孟子说:“孝子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敬他的父母的;尊敬父母的极点,没有超过拿天下来奉养父母的。”

  1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18、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

  1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20、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23、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4、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2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27、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有预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份苛刻的诋毁。”

  28、(孟子)曰:“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孟子)说:“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们改正错误以后,人们也都抬头看得很清楚。”

  29、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译文】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不是自己所有,却去取了过来,是不义。

  30、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译文】(孟子)说:“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31、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能成就大事的人物,总会有善良,纯朴,率直,热爱生命的人格品质、

  32、养心莫善于寡欲。

  【译文】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33、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4、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译文】现在你的厨房里有皮薄膘肥的肉,你的马栏里有健壮的骏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尸体,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禽兽来吃人。

  35、人皆可以为尧舜。

  【译文】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3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3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译文】祸害或者幸福没有不是自己找来的。

  3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译文】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9、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译文】贤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还在糊涂却硬要叫人明白。

  4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译文】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4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

  43、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一个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44、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服从天道的生存,逆反天道的灭亡。”

  45、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译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46、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47、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译文】孟子说:“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即不谦虚)。”

  48、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做一项事情,你要探求,便能得到;放弃,便会失掉。这是有益于收获的探求,因为所探求的对象是在我本身之内(即强调发挥善性,注重修养)。”

  49、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一个人不能没有羞耻之心。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是最无耻的。”

  50、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译文】孟子说:“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

孟子的语录4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二、翻译下列句子

  舍生而取义者也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三、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

  2、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

  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大思想家孟子曾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做比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

  语文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对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进行探讨,很可惜,在这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将我的课堂偏离了正常轨道。老师,我不同意孟子的观点一个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后有不少的支持者。还有谁不同意老夫子的观点?我笑着问道。唰唰,举起的手像一片小树林,密密丛丛。有些意外于孩子们的态度,也有些惊异他们的独立思想。

  我决定将课堂自然一些进行到底,于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听取他们反对舍生取义的原因。我们以前接触过保尔这个不朽的名人,他有句话说的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可以再麻木的舍生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学生甲心直口快,当然观点显得有些片面。对我们中学生而言,这个观点离的似乎太远。前段时间新闻里播放说已经将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取义不舍生。学生乙有理有据的发言博得了一阵喝彩。

  在众多的言论之中,除了学生乙的见义智为有新意外,其他的好象都在强调一个片面的观点:只有生命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所谓义啊,德啊,都要排在尾巴上。而且他们列举了一系列的反面事例,从贪污犯说到肇事者,他们不屑的说着:现在有谁还舍生取义啊?

  我有些茫然,有些凄凄然,优秀传统的教育缺乏,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致使教师处在了尴尬的位置。我明白,他们接触的社会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潜意识里早就否定这个观点,根深蒂固。我还想据理力争,想为我们伟大的古思想家拉动一些支持者,更想纠正这些年轻的脑袋瓜里存在的腐败思想。我急忙列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上学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赶紧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伤势做决定,你会怎样做?我会看看左右没人,赶紧逃跑。一个调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说。这时传来一片唏嘘声,接着有几名同学起来指责他天良的丧失。如果你开车,撞倒了一个人,而且很严重,你有两个选择,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担责任在第一时间救治伤者我将事例升级。显然,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中。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选择逃,接受良心的谴责,或者选择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良心稍安。你们做选择,举手表决。我帮忙分析。很高兴,他们一个个表示愿意选择后者,尽管眼中还有一点点的茫然。

  接下来我们列举了当今社会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们的想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舍生取义的勇士,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对那些见利忘义、自私无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极大的反感和鄙夷。现在社会上见利忘义的现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就好象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虽生尤死,受万人唾弃,而那些舍生取义的勇者至今传诵当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义不舍身。在一片掌声中我们结束了讨论,从学生折射来的目光里,我知道这节课的收获还是不小的。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呼唤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对学生多进行一些优秀的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好好生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孟子的语录5

  (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

  (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小题1:“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见周公!”这两个倒装句表达了孔子怎样的心情?

  答:

  小题2:孔子评价子路“野哉,由也!”,理由是什么?请结合以上摘录的语录分条简要阐述。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陈述句中的主谓倒装,主要是突出感情,强调谓语表达的内容。这两个句子,表达出孔子对周礼理想境界的向往及自己为理想努力难以实现的'感慨。对身体衰老,身心疲惫的感叹,对周公的崇敬,对西周社会的向往,对现实中礼崩乐乱的无奈。

  小题2:①孔子主张“非礼勿言”,人的行为规范要合乎“礼”。子路出语不恭,不合“礼”; ②孔子认为君子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应存疑。不要妄加评论;“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③孔子认为“言顺、事成、兴乐礼、中刑罚、百姓有所适从”,都是建立在合乎“礼”的“名分”的基础上的,所以若要管理卫国,应从正名分入手。子路对“正名分”不以为然 ,因此孔子批评他。

孟子的语录6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5、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6、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7、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1、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1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14、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9、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的语录7

  1、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4、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1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3、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4、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5、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16、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1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8、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19、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1、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22、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23、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24、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5、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2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8、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2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0、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孟子的语录8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於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於管仲!

  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於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感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犹未洽於天下。

  武王、周公继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於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

  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

  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

  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

  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

  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时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倍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的语录9

  在《孟子语录》这堂课上,我和学生一起对孟子的“舍生取义”思想进行探讨,很可惜,在这过程中出了点小问题,将我的课堂偏离了正常轨道。“老师,我不同意孟子的观点”一个男生有些迫不及待,看的出他身后有不少的支持者。“还有谁不同意老夫子的观点?”我笑着问道。“唰唰”,举起的手像一片小树林,密密丛丛。有些意外于孩子们的态度,也有些惊异他们的独立思想。

  我决定将课堂自然一些进行到底,于是花费了不少的时间听取他们反对“舍生取义”的原因。“有句话说的好:‘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可以再麻木的‘舍生’了,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生命。”“对我们学生而言,这个观点离的似乎太远。前段时间新闻里播放说已经将‘见义勇为’改为‘见义智为’,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取义不舍生’。“

  我有些茫然,有些凄凄然,优秀传统的教育缺乏,教学与现实严重脱节,致使教师处在了尴尬的位置。我明白,他们接触的社会上的反面例子太多了,潜意识里早就否定这个观点,根深蒂固。我还想据理力争,想为我们伟大的古代思想家拉动一些支持者,更想纠正这些年轻的脑袋瓜里存在的“腐败”思想。我急忙列举了一个例子:如果你在上学路上,不小心撞倒了一位老奶奶,你有两个选择,一是赶紧逃跑,一是扶起老奶奶看看伤势做决定,你会怎样做?“我会看看左右没人,赶紧逃跑。”一个调皮男生有些玩笑的说。这时传来一片唏嘘声,接着有几名同学起来指责他天良的丧失。“如果你开车,撞倒了一个人,而且很严重,你有两个选择,一是逃跑,一是勇敢承担责任在第一时间救治伤者……”我将事例“升级”。显然,同学们陷入了沉思中。“鱼和熊掌不可得兼,选择逃,接受良心的谴责,或者选择接受法律的惩罚,但良心稍安。你们做选择,举手表决。”我帮忙分析。我很高兴,他们一个个表示愿意选择后者,尽管眼中还有一点点的茫然。

  接下来我们列举了当今社会上一些正面的事例……看的出,他们的想法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舍生取义”的勇士,发出由衷的赞叹,而对那些见利忘义、自私无德的小人表示出了极大的反感和鄙夷。“现在社会上见利忘义的现象太多,可世界上真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德,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德,就好像没有了灵魂,也就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虽生尤死,受万人唾弃,而那些舍生取义的勇者至今传诵……当然最完美的.方法仍然是‘取义不舍身’。”

  虽然这节课没有按照我预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也让我着实感受到了语文教学中面临的尴尬局面,但我庆幸,最终的教育效果还是好的。我在想,语文的教学并不只是单纯的语文知识的教学,而是要灵活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接轨,能学有所用。作为教师,如果不断的呼唤这群孩子的良知,对于他们人生观世界观的成型该有不小的帮助。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对学生多进行一些优秀的传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走近生活,好好生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孟子的语录10

  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0、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其进锐者,其退速。

  1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4、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7、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2、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23、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5、人皆可以为尧舜。

  2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7、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9、养心莫善于寡欲。

  30、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36、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3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1、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4、其进锐者,其退速。

  4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5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1、仁者无敌。

  5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3、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5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5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56、仁则荣,不仁则辱。

  57、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4、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6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6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68、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69、民事不可缓也。

  70、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71、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72、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73、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7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7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6、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77、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8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5、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86、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8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88、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8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90、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9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9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9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95、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96、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9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98、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99、养心莫善于寡欲。

  100、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0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0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0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04、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10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0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7、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108、仁则荣,不仁则辱。

  10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10、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11、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1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1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1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11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1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11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1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20、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21、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12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123、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124、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125、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126、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127、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28、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29、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130、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13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132、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13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4、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13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136、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137、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13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39、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40、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4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14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143、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144、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145、仁则荣,不仁则辱。

  146、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14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14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4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50、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151、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15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53、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15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56、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57、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15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9、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160、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161、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16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163、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64、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6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66、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16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168、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169、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170、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171、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172、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73、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174、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175、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76、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17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178、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179、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180、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

  181、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82、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18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184、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185、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186、人皆可以为尧舜。

  18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188、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89、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9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9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92、养心莫善于寡欲。

  193、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19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5、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19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97、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198、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99、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0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0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0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03、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04、尽信书,不如无书。

  205、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0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

  207、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08、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209、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2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1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12、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21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15、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21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1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1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19、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2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22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2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223、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2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2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22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28、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29、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230、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31、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232、王顾左右而言他。

  233、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3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235、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236、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23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238、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39、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4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24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4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44、其进锐者,其退速。

  245、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46、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24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248、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24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0、食色,性也。

  25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53、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254、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55、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5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57、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25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5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260、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26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62、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6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64、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65、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26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6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268、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26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27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7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7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73、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274、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7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276、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7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78、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27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28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81、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8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

  283、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孟子》

  28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轲

  285、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 ——孟轲《孟子》

  28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离娄下》

  28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288、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

  2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29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轲

  29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292、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孟子

  29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轲

  29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轲《孟子·告子下》

  29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孟子

  296、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轲

  297、情至之语,自能感人——孟子

  298、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孟子《孟子》

  29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

  30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30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30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孟子》

  30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304、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

  30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

  306、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307、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孟轲

  308、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孟子

  30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

  310、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311、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312、无侧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僻让之心,非人也。 ——孟轲

  313、吾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

  314、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

  315、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316、人无廉耻,王法难治——孟子

  31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轲

  318、人不可以无耻。 ——孟子

  31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320、尽心知性,尽性知天。 ——孟子

  32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32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篇》

  323、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孟子

  324、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孟子》

  32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孟子"

  32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孟子《孟子·离娄篇下》

  327、“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3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29、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孟子

  33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331、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孟子

  332、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轲《孟子》

  333、志,气之帅也——孟子

  334、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仁者无敌。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孟子》

  335、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孟轲

  336、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

  33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轲

  338、滕文公上: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孟子《孟子》

  339、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孟子

  3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轲

  34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孟子

  342、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轲

  343、告子上食色,性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孟子》

  3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孟子

  345、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轲

  34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轲

  347、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348、夫志,气之帅也。 ——孟轲

  349、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孟子》

  35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

  351、离娄下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孟子》

  352、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孟子》

  353、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 ——孟子

  354、梁惠王下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句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孟子《孟子》

  355、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孟子

  35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35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孟子

  358、告子下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月5日名言)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孟子》

  359、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孟子

  360、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

  361、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孟轲

  362、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

  363、不以文章害辞,不以辞害志——孟子

  364、尽心下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孟子《孟子》

  365、尽心上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孟子《孟子》

  366、“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轲《孟子·离娄上》

  36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孟子

  36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69、其进锐者,其退速。

  370、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37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72、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37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7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37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7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37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37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7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38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8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8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83、尽信书,不如无书。

  38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85、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86、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8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88、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38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90、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39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392、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393、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39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9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96、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397、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9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99、养心莫善于寡欲。

  40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0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02、人皆可以为尧舜。

  403、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0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40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0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07、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0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409、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410、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411、仁则荣,不仁则辱。

  41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14、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415、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16、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41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1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419、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4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22、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42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24、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42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2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的语录11

  1、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8、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9、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2、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1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8、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19、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20、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21、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22、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25、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26、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2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8、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29、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30、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31、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3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3、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34、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7、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38、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4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1、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3、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4、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45、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4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47、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48、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49、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5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51、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5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5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5、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5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7、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58、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9、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60、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1、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2、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3、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64、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67、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69、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70、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1、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2、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7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7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76、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7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7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80、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8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82、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8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的语录12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6、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2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3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3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32、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3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3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37、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3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4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4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42、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4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47、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8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

孟子的语录13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孟子强调个人品德修养,从多方面论述了自身修养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其中有不少的观点蕴含着历史的真知灼见,今天读来,仍洋溢着智慧的灵光。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齐宣王问孟子“不肯干”与“不能干”的区别,孟子回答,“挟太山以超北海”,这个说“做不到”是真的做不到;而“为长者折枝(搔痒)”,说“做不到”是不愿意去做。孟子进而说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代的圣贤所以超过一般人,就是善于推行他们的好品行罢了。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孟子则予以进一步的充实与提高,他的着眼点不再是“己所不欲”,而是“己所欲”,提高到“推恩及人”上。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志向操守,并以身作则影响、帮助别人,把恩惠推广到周围的人,这是高尚的行为。然而有人却打着“我做不到”的挡箭牌,放弃完善自己。孟子一针见血地辨明了“不去做”与“做不到”的本质不同,激励人们去做一个懂得爱人的良善之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有什么特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问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意思是:这种气,最宏大,最刚强。它是正义的长期修养和积累所产生的,不是做一件正义之事而能突然得到的。一旦干了内心愧疚的事,这气就会衰弱。

  孟子讲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源于体内的一种物质的气,在孟子看来,这种体内的气与精神上的志气、气质紧密相关。当一个人结合自己的“道义”修养,坚持不懈地培养自己的气,发展到“至大至刚”、充沛全身并“塞于天地之间”的时候,这样也就具有了自信自强、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也就是具有浩然之气的人。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呢?孟子提出了他的标准,即作为一个男子,要以天下为己任,以仁、义、礼为终生言行准则,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而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仅如此,他还要经受得住这样的考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响当当的语言,掷地有声。如果能在金钱诱惑、贫困煎熬、强权压迫下,仍然不改心志,不放弃理想,那我们就是真正的强者,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古人常说“文如其人”,宋代大儒王应麟在《困学纪闻》中指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也。”可见,孟子关于“何为大丈夫”的论述,正是孟子自我人格的写照。

孟子的语录14

  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4.吾善养浩然之气。

  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仁者无敌。

孟子的语录15

  1、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5、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6、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有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7、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8、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9、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0、是欲终之而不可得也。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11、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12、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13、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斤然,乐而忘天下。孟子自范之齐,望见齐王之子,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夫非尽人之子与?

  14、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15、以佚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16、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7、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18、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19、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20、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1、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22、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子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23、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2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5、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6、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7、王子宫室、车马、衣服多与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况居天下之广居者乎?鲁君之宋,呼于垤泽之门。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此无他,居相似也。

  28、是犹或纟?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悌而已矣。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为之请数月之丧。公孙丑曰:若此者何如也?

  2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0、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3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32、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33、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34、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7、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3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39、其进锐者,其退速。

  4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1、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

  42、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43、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44、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梏桎死者,非正命也。

  4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6、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7、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不敬,兽畜之也。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

  48、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49、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以道殉乎人者也。

  5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1、行之而不着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5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53、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55、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56、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57、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5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59、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6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61、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2、其进锐者,其退速。

  6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6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66、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6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6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69、仁者无敌。

  70、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71、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7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7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74、仁则荣,不仁则辱。

  75、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76、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7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7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80、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8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8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83、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84、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85、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8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8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8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89、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0、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语录】相关文章:

孟子的语录11-16

孟子的励志语录04-03

孟子励志语录12-12

孟子经典语录11-04

孟子的经典语录11-12

孟子经典语录03-07

孟子经典语录11-04

孟子语录赏析03-15

孟子经典语录大全12-06

孟子的语录39条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