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孩子的灵魂》经典语录
伯特·海灵格德国心理治疗师,"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年轻时是天主教神父,曾在非洲祖鲁族地区生活二十年,之后接受心理分析、完形疗法、原始疗法及交流分析等训练。他发现很多个案皆跨越数代并涉及家庭其他成员,进而发展出"家庭系统排列"的许多新洞见与新技巧。下面是《洞悉孩子的灵魂》经典语录,由YJBYS整理分享,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
1.如果有人说:“你的父亲是个酒鬼。”那么出于对父亲的忠诚, 孩子就会变得和父亲一样。这就是外界对孩子灵魂的影响效应。孩子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孩子说:“我想要像你一样。”然后父亲会慈爱的看着孩子说: “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和我有所不同的事物。”这样可以释放孩子,让孩子可以超脱父母范围去发展。
2.海宁格对团体说:关于这点,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一个女心理学家有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分居,她说:“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什么也没做。” 我问她:“你尊重孩子的父亲吗?”她说:“不。”我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他对孩子什么也不做。” 两年后,我又遇见了她。我问她:“你好吗?”她说:“孩子的父亲带他们去度假。”这是解决的开始。回到最初的爱,无论发生了什么,给它一定的空间,然后孩子就会好起来。被拒绝的父母,对孩子是最大的损失,巨大的损失。
3.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开始在给予和获得的关系上设定边界,使得孩子可以慢慢学习离开家,过独立的生活。做一个好父母意味着,有时必须让孩子失望,拒绝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去有负面的经历,去失败,从而学习。
4.当助人者出于同情和怜悯去帮助别人,去越俎代庖地承担对方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实际上这种做法剥夺了对方可以成长和体验到自己强大一面的机会,从而(被迫)继续保留在弱小的求助者的角色当中。
5.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当中的案主从治疗师那里获得和接受的并不是真正需要的,那么他会潜意识的不断发展出新的症状,契合自己的接受的帮助,来证明治疗师的给予是自己需要的,让自己保持在受助人的角色当中,从而加重病情。
6.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会系统都有这样一个隐形的“储蓄债务清单”,所有的给予和接受都会记录在案。如果一份帮助,不仅仅到达受助者那里,而且会通过受助者传递下去,进入到更加广阔和深远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这份帮助就会变得更加富足、伟大。
7.助人的幻象
8.在家庭系统排列当中,我们看到:当系统当中的一个成员,无意识的认同了另一个成员的命运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愿望去“帮助”。受到这种愿望的趋使,我们会去干预那些我们不该干预的事情:错误地站到了父母的序位上,进入到父母的关系纠结之中,或者在察觉到整个家族系统的亏欠时,误以为自己可以替整个系统进行偿还。
9.尊重一个人意味着,我认可他的存在,认可存在的方式,认可他存在的方式是正确的。这也包括了:我认可我自己的存在,认可我自己存在的方式,认可我自己存在的方式是正确的。如果我认可了自己和他人,那么我就可以放下一个幻象,认为我和他人应该变得更好的幻象,这个幻象挡在我们和真实之间。
10. 家庭排列工作的核心是和解,尤其是孩子与父母的和解。每一个人都希望接受父母好的一面,而去抱怨父母不好的一面,这样的态度,这样的重复会让我们冻结固着在过去原生家庭的冲突当中。评判“好,坏”,会将一些人和事排除在我们的心灵之外,将我们更加牢固的和过去联接。而助人治疗工作的要点在于促进发展和成长,所以助人者需要时刻警醒,放下评判心。如果他和案主同样去评判分别,去指责愤怒,去要求补偿,去认同案主的“好坏”,那么他就阻碍了和解。
11.如果案主将治疗师定义成自己的再生父母,他在无意识当中就会进入到一种忠诚感的纠结:他会在潜意识的层面去证明自己的亲生父母才是更好的父母,而开始部分或全部拒绝治疗师给予的建议,帮助;开始越来越挑剔,拒绝感谢,责备治疗师......
12.心理治疗师有时会无意识的进入到案主父母的角色,对待案主好像是对待未成年的小孩子,而案主会像看待“再生父母”一样看待治疗师,期待自己童年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切都可以从治疗师那里获得。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那么治疗关系就进入了困境。如果治疗师把自己定位成案主更好的父母,以这样的态度进入到助人关系,那治疗师会在一开始倾其所有地给予,一段时间之后又不得不尝试在治疗关系中设立界限。
13.在命运面前,我们要去学习谦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大小和份量。否则我们就好像年龄回溯一样,进入内心纠结,认同了自己内心的那个“好孩子”。我们个人早期的经历和孩童的愿望会重新浮现,站到不属于自己的序位上,去帮助爸爸、妈妈。自己系统内的纠结将和助人的工作相互混淆、纠缠不清。
14.在治疗师那里,如果他给予的东西自己并不真正具有的话,那么他就得假装自己拥有这些,而案主则很快就会察觉这只是一味“安慰剂”,从而结束治疗关系。这算是好的情况。糟糕的情况是:他不断发展出新的症状,成为长期访客。
15.我们在给予的同时,必须要学会去接受和获得。更加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和能够给予对方的,是对方真正需要的,能够真实接受的。否则,我们助人的能量就会消散在虚无当中。这也就是我们所说“助人的秩序”的第一条原则:我们给予的,必须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接受的,必须是我们真正需要的!
16.帮助和接受帮助,贯穿我们的.生命始终。获得了帮助,我们就会产生自然而然的愿望,也要去帮助别人。如果这种给予和获得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那么关系的平衡就会更容易产生,比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一方在获得之后,在适当的时间里又给予了,那么两个人都是自由的。这样在平等层面的共同体验,会带来关系的丰盛和成长。
17.恰恰正是那些被案主认为成邪恶的,不公正的,糟糕的人和事需要在治疗师的心灵当中有属于他们的位置。只有当和解在助人者的内心发生,和解才会在案主的系统里发生。
18.治疗师的联接和共情不只是案主个人,而是和他的系统,这样他才会站到案主系统当中的一个负担最重的成员身边,而这个人往往不是案主本人。和整个系统去共情,共鸣。将那些对系统贡献或意义重大的人带进到我们的助人工作当中,否则这项工作就会变得虚弱。
19.助人者,也就是治疗师,通过这样的助人关系会给自己带来另一层损害:这种治疗态度经常会被他无意识的带到自己的私人生活中,在他和其他成年人相处时也喜欢把自己放到更高的位置,无法在平等的关系交往,带来自己人际交往的困难。
20.一个牧师写了一封信给我,是关于一个变成精神分裂的女人。她有个女儿被送进收养家庭,后来她康复之后想要回女儿。他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给这个女人建议。我的回答是,女儿需要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母亲可以对她说:“现在我又可以在你身边出现了,你可以随时来看我。但是我把你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是他们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了你。”然后这个孩子就可以来回在亲生母亲和养父母之间。但是现在母亲不可以再从养父母那里把孩子要回来。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爱的序位,在这个序位里,这个孩子可以同时拥有亲生母亲和养父母。
21.当我们想要达到某种效果,在心理治疗、或者社会工作中,或者是在教养机构,一旦设定特定的目标,就不会起作用。事物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那样,我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大的位置,也许是想加快一些事物的进度,或是强迫一些事物发生,就在那一刻,我和那更伟大的事物失去连结。
22.我曾经想过,是什么让人变得伟大?那就是所有使我们与其他人相同的事物,都会让我们变得伟大, 而任何与其他人的偏离,都会让我们变得微小。这种伟大是一种谦虚的伟大,透过这种伟大,我们可以安祥轻松地穿梭在所有人之间。一但有人让自己变得比其他人更大,其他人就不想和他在一起。这种把自己变得比其他人更大的方式,会产生攻击性。相反地,表现得和其他人平等一致,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
23.问(来访者):“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对他人灵魂的一种粗鲁干扰。这样的询问是出于好奇,会从(来访者)那里攫取能量,来满足提问者自己灵魂的需要。
24.我们无法和那些表现为受害者的人一起进行工作。一个人只要表现为受害者,他们会对别人具有攻击性。当人们面对这些表现为受害者的人,会觉得生气。当他们去见治疗师,他们也会让治疗师生气。“我这么可怜,你必须帮肋我。如果你敢不照我想要的方式帮助我,你就完了!”这就是表现为受害者的攻击性。
25.爱就是,明白在更伟大的事物面前,所有人都和我一模一样;承认在更伟大的事物面前,其他人不过与我同样。人性都是一样的。会原谅,也会忘记。在更伟大的事物面前,承认其他所有人都和我一样。
26.当一个家庭由于其他人损失而获得巨额财富,尤其是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些受害者也同样归属于这个家庭。
27.透过特别的父母,我们也体验到自我与人生的局限。虽然,一方面我们会受限,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被赋予特殊的才华与选择。一个沉重的命运常常比一个轻松的命运更为不凡。就是这样,当同意自己的命运,并采取行动,有着特殊命运(的人)便会看到自己背后那份特殊的カ量。
28.海宁格:养父母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亲生父母的代表。他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只有当他们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才会尊重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比亲生父母有优越感,孩子就会复仇,并且说:“你没有比我的亲生父母更好。”
29.当有人想帮你的时候,你要小心。通常当我们想帮助别人,便会削弱对方。
30.好与坏在这个关系里(敌我关系)仅仅意味着:“好”会帮肋我们归属于家族,“坏”会威胁到我的家族归属。因此,为了要归属,我们的良知会帮助我们区别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事物,什么是我们不能做的事物,这就是我们良知的任务。所以,这就是好与坏的区别所在。
31.如果有人说:“你的父亲是个酒鬼。”那么出于对父亲的忠诚, 孩子就会变得和父亲一样。这就是外界对孩子灵魂的影响效应。孩子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孩子说:“我想要像你一样。”然后父亲会慈爱的看着孩子说: “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和我有所不同的事物。”这样可以释放孩子,让孩子可以超脱父母范围去发展。
32.海宁格对团体说:关于这点,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一个女心理学家有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分居,她说:“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什么也没做。” 我问她:“你尊重孩子的父亲吗?”她说:“不。”我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他对孩子什么也不做。” 两年后,我又遇见了她。我问她:“你好吗?”她说:“孩子的父亲带他们去度假。”这是解决的开始。回到最初的爱,无论发生了什么,给它一定的空间,然后孩子就会好起来。被拒绝的父母,对孩子是最大的损失,巨大的损失。
33.海宁格:多年来我做过很多疗愈工作,我发现最为重要的事物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很直接:所有的疗愈,只有一个成功途径——让人们和他们的父母连结。仅此而已。有些人比较容易做到,有些人比较难,有些人陷入了困境,总是无法和父母重新连结。
34.我们在处理孩子或青少年案例的时候,他们有时候表现得非常倔强、或者具有攻击性,或者想要离开,甚至想死,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常常会忍不住想要给他们好的建议。那些孩子的看护者们要知道,这是完全没有用的,因为孩子们会感到不被理解。无论他们做什么,尝试自杀、逃跑、具有攻击性,他们的行为全都出自于爱。然而问题是:为了谁呢?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爱去向哪里,也许那让他们愤怒的人,常常也是他们所爱的人。
35.海宁格:我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的家族是深植于某种更大的事物,是在一个群体之中,受到一个共通的良(conscience)所指引。良知和意识( conscious )不一样,它具有严格稳固的定律。第一条严格的良知定律声明:任何一个归属于群体的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如果有人被排除,这个良知会迫使一个后面出生的家族成员,来代表这个被排除的人。所以,在这个良知的力量控制之下,群体中的成员不是自由的。
36.一个牧师写了一封信给我,是关于一个变成精神分裂的女人。她有个女儿被送进收养家庭,后来她康复之后想要回女儿。他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给这个女人建议。我的回答是,女儿需要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母亲可以对她说:“现在我又可以在你身边出现了,你可以随时来看我。但是我把你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是他们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了你。”然后这个孩子就可以来回在亲生母亲和养父母之间。但是现在母亲不可以再从养父母那里把孩子要回来。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爱的序位,在这个序位里,这个孩子可以同时拥有亲生母亲和养父母。
37.当我们想要达到某种效果,在心理治疗、或者社会工作中,或者是在教养机构,一旦设定特定的目标,就不会起作用。事物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那样,我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比较大的位置,也许是想加快一些事物的进度,或是强迫一些事物发生,就在那一刻,我和那更伟大的事物失去连结。
38.我曾经想过,是什么让人变得伟大?那就是所有使我们与其他人相同的事物,都会让我们变得伟大, 而任何与其他人的偏离,都会让我们变得微小。这种伟大是一种谦虚的伟大,透过这种伟大,我们可以安祥轻松地穿梭在所有人之间。一但有人让自己变得比其他人更大,其他人就不想和他在一起。这种把自己变得比其他人更大的方式,会产生攻击性。相反地,表现得和其他人平等一致,这样的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
39.问(来访者):“你觉得怎么样?”这是对他人灵魂的一种粗鲁干扰。这样的询问是出于好奇,会从(来访者)那里攫取能量,来满足提问者自己灵魂的需要。
40.我们无法和那些表现为受害者的人一起进行工作。一个人只要表现为受害者,他们会对别人具有攻击性。当人们面对这些表现为受害者的人,会觉得生气。当他们去见治疗师,他们也会让治疗师生气。“我这么可怜,你必须帮肋我。如果你敢不照我想要的方式帮助我,你就完了!”这就是表现为受害者的攻击性。
41.爱就是,明白在更伟大的事物面前,所有人都和我一模一样;承认在更伟大的事物面前,其他人不过与我同样。人性都是一样的。会原谅,也会忘记。在更伟大的事物面前,承认其他所有人都和我一样。
42.当一个家庭由于其他人损失而获得巨额财富,尤其是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那么这些受害者也同样归属于这个家庭。
43.透过特别的父母,我们也体验到自我与人生的局限。虽然,一方面我们会受限,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被赋予特殊的才华与选择。一个沉重的命运常常比一个轻松的命运更为不凡。就是这样,当同意自己的命运,并采取行动,有着特殊命运(的人)便会看到自己背后那份特殊的カ量。
44.海宁格:养父母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亲生父母的代表。他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只有当他们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才会尊重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比亲生父母有优越感,孩子就会复仇,并且说:“你没有比我的亲生父母更好。”
45.当有人想帮你的时候,你要小心。通常当我们想帮助别人,便会削弱对方。
46.好与坏在这个关系里(敌我关系)仅仅意味着:“好”会帮肋我们归属于家族,“坏”会威胁到我的家族归属。因此,为了要归属,我们的良知会帮助我们区别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事物,什么是我们不能做的事物,这就是我们良知的任务。所以,这就是好与坏的区别所在。
47.海宁格:多年来我做过很多疗愈工作,我发现最为重要的事物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很直接:所有的疗愈,只有一个成功途径——让人们和他们的父母连结。仅此而已。有些人比较容易做到,有些人比较难,有些人陷入了困境,总是无法和父母重新连结。
48.我们在处理孩子或青少年案例的时候,他们有时候表现得非常倔强、或者具有攻击性,或者想要离开,甚至想死,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常常会忍不住想要给他们好的建议。那些孩子的看护者们要知道,这是完全没有用的,因为孩子们会感到不被理解。无论他们做什么,尝试自杀、逃跑、具有攻击性,他们的行为全都出自于爱。然而问题是:为了谁呢?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爱去向哪里,也许那让他们愤怒的人,常常也是他们所爱的人。
49.海宁格:我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的家族是深植于某种更大的事物,是在一个群体之中,受到一个共通的良(conscience)所指引。良知和意识不一样,它具有严格稳固的定律。第一条严格的良知定律声明:任何一个归属于群体的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如果有人被排除,这个良知会迫使一个后面出生的家族成员,来代表这个被排除的人。所以,在这个良知的カ量控制之下,群体中的成员不是自由的。
50.海宁格:我想说些关于爱的东西。太多的爱是软弱。有很多的爱是因为人们无法承受一些东西,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一些人和他们的命运。因此,他们成了助人者。
【《洞悉孩子的灵魂》经典语录】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学书籍:《洞悉孩子的灵魂》07-24
《倾城》《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经典语录08-01
洞悉网络环境下的会计审计论文08-28
鼓励孩子的经典语录11-30
《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经典语录08-04
莫言对孩子的经典语录08-11
郭敬明《小时代4:灵魂尽头》经典语录10-23
插花的灵魂步骤10-08
洞悉托福写作文章结构的评分标准08-19
能净化灵魂的方法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