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博会演讲稿

时间:2020-11-04 11:49:21 其他范文 我要投稿

敦煌文博会演讲稿

  9月20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这是目前“一带一路”建设中唯一以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平台和国际化盛会。来自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外国代表团应邀出席首届敦煌文博会,66个国外机构、434位国外宾客参加论坛、年展和演出,还有6位外国政要、前政要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下面是由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敦煌文博会演讲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敦煌文博会演讲稿

  当天下午举办的文博会各分项论坛活动中,各国政要、学者纷纷发表内容精彩的主旨演讲。在主题为坚持“互学互鉴”,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发展的分论坛上,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演讲妙语连篇,赢得阵阵掌声。(以下为文字实录)

  1、郑和喂非洲长颈鹿吃豆芽?莫言:我产生了文学联想

  莫言:我对德国汤若望先生的后人之前的发言很感兴趣,他概述了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这让我联想到鉴真(和尚)。几百年前,在科技比较落后、经济也不发达、信息交流不畅通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乘风破浪,远离故土,把中华的文明传递到西方去,也把西方的文明带回来。刚刚汤若望先生的后人提到,海上持续的航行,会让船员患上一种不治之症:坏血病。后来,是郑和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在船上发明了生豆芽这种很简单的技术,船员们带了许许多多的黄豆,然后让黄豆生成豆芽,而豆芽能够提供人的健康所需的维生素。所以,船员不再受坏血病的困扰了。

  我记得,郑和从非洲带回来一头长颈鹿献给皇上,而据专家考证,长颈鹿和中国传说中的瑞兽麒麟长得很像。一头长颈鹿也要在海上漂泊那么长的时间,怎么活下来,跟着船员们来到中国,这中间很多细节都值得作家来想象。所以汤若望先生的后人的这篇演讲,让我产生了很多文学方面的联想。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为了让这头长颈鹿平安抵达中国,都用了什么办法?难道让长颈鹿吃豆芽?他们肯定想到了一些好办法,只是我们现在不知道。

  2、莫言:敦煌文博会logo 像一个奔跑的女人

  莫言:在我看来,这次丝路文博会的LOGO,看第一眼,像是是两条交叉的丝绸;再看,是个文化的“文”字;仔细一看,更像是一个正在大步奔跑的人,我觉得像是个女人,而且看起来跑得很轻松很愉快。这个人应该是面向西方奔跑,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在许多方面,尤其是艺术、技术、管理等方面,都在向西方学习,取得了大的成就。但是,换一个方向看,这个人又是向着东方奔跑。也就是说,不单单是中国人需要向西方学习,西方人也要向东方学习。我想,这也是丝绸之路之所以能够存在一千多年,并且沉寂了400多年之后,重新被发扬光大

  的原因。在丝绸之路上,一切的交流都是双向的,这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实际上也是一条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之路。

  3、莫言:不能只做文化保护者,要做创造者

  莫言:一方面,今天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科学的进步,让我们觉得自己超过了祖先;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意识到,在很多方面我们还没有超过祖先,当年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创作了一些作品,完成了一些事业;我们也无法还原出当年在敦煌石壁上开凿洞窟的那些手艺人,用什么样的方式绘出那些辉煌灿烂的艺术品,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头脑中怎么产生了这样美妙的文化艺术图案,如此发达的想象力是建立在什么样的文化基础上。不过,毫无疑问,这里面有佛教的文化、伊斯兰教的文化和中国本土的文化。多种文化成为了他们想象的基础,然后培育出、融合起来灿烂的敦煌文化。所以从敦煌壁画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交流才会产生进步,不仅是经济如此,文化也是一样。也只有交流才能产生新的东西,才会创新。所以我认为,文化交流的根本目的,应该归结到创新上来。

  如果我们只是把自己已有的东西交给别人看,然后把别人已有的东西拿过来,照样复制,那样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可以感叹祖先留下了如此璀璨的文化宝库,可是等到一千年以后,当后代问起我们留下了什么?他们可能说,“他们(现在的我们)很好的保存了中国文化。”但是要问我们创造了什么?“不知道。”

  所以我想,我们保存好了现存的文明成果,这让我们无愧先人。但如果我们仅仅只是一个保存者、保护者,而不去创造,那我们将愧对我们的后代。因此,在交流的时候,一定要强化创新的意识。

  4、莫言:尖锐的对抗中,也能产生和谐之美

  莫言:我跟法国的建筑师保罗·安德鲁是很好的朋友,我们曾经交流过他在北京设计、建设中国国家大剧院的想法。当时全世界几十个建筑大师都拿出了设计方案来竞标,最终保罗的设计被选中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建设这样一个大鸭蛋?当时大众也对于这个建筑充满质疑,觉得不伦不类,跟中国的建筑风格不协调。

  我和保罗聊起这个话题时,国家大剧院还没有被使用,保罗回答说:“等不久之后,国家大剧院被正式启用时,请你去看看演出,然后再回来和我谈谈你的感受。”后来我确实去看节目了,感觉很震撼。尤其是在夜晚的时候,灯火通明,大剧院前的水池中的倒影就像中国传统的阴阳鱼符号,让我感受到一种和谐之美。而深入大剧院内部,你感觉不到压抑,而是非常敞亮。

  而且,保罗也认为,并不是完全一样就是和谐,尖锐对抗中也会有一种对抗的和谐,这可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所以,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胸更宽阔一些,包容性更大一些,把我们的事业放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以此考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对抗、对立的问题,也许现在的不和谐在几十年后会变成和谐。

  敦煌文化实际上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对抗和融合。走在中国,有人会认为很多庙的建筑很像京都奈良的建筑。我说不是,是京都的建筑很像唐朝的建筑。唐朝时,一些日本的留学生把唐朝的文化带入了日本,如今很多中国失传的东西都可以在日本见到。但日本也没有完全照搬,他们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并将其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所以我们的丝绸之路最终的目的,也就是经过充分的交流碰撞的基础上创新出新的文化形态、新的艺术作品,这才能在百年、千年之后,让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后人。

【敦煌文博会演讲稿】相关文章:

敦煌舞的历史11-04

敦煌旅游必备物品12-17

敦煌旅游景点大全10-24

敦煌毕业游景点大全10-27

敦煌特产干货有哪些12-06

甘肃敦煌特产有哪些04-15

敦煌壁画常用的色彩结构10-05

敦煌旅游有哪些好玩的10-18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5篇01-22

敦煌莫高窟导游词(15篇)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