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企业自生力「详解」

时间:2021-01-16 17:06:42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企业自生力「详解」

  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有特殊之处,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性失衡,生产过剩和短缺并存,有效供给不足。这种结构性失衡源于三点:一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路径依赖”,许多出口型企业是典型的“订单生产”模式,如果国外需求萎缩,生产过剩危机立显。二是政府隐性担保,包括财税补贴、融资便利和稳定市场份额等。这类型企业缺乏市场“硬约束”,容易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三是需求结构性变化,居民需求从数量转向品质。

  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关键点放在提高企业自生力上。我国上个世纪80年代的经济改革是”供给改革“成功的一个范例,其特点有两个:一是改革的落脚点为企业,致力于提高企业生存力;二是改革措施,包括为企业减负、推动资产重组和放松生产管制等。改革的逻辑是,企业是市场主体,企业发展就意味着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进一步带动需求增长。因此,抓住企业,就抓住经济增长的命脉。实践证明,这次改革成效突出。

  增强企业自生力,要做好加法和减法。减法是消除企业生产的各种束缚和负担,加法是为企业生产创造各种便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其一,减负。这是增强企业自生力的前提。重在减掉其政策性负担,主要集中在税费、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社会责任等方面。首先,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据估计,“营改增”能实现减税5000亿元,但对于全国4000万中小企业而言,平均减税约为1万元,明显力度不够。因此,需要在“营改增”的基础上,推行出口退税等一揽子减税政策。同时,要将普适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相结合,对需要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行业采取特殊的税收减免政策。其次,降低企业生产性负担,特别是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强制性、过高的社会保险缴费率是企业用人成本上升快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两年,土地成本也成为沿海地区企业迅速上升的负担。改革开放初期处于招商目的而签署的土地租赁合同纷纷到期,土地所有者纷纷提高土地租赁价格,快速上升的住宅价格更是推高了工业用地价格。再次,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是一个长期性改革任务。一些国有企业承担了解决社会就业、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协助政府融资等不属于企业正常生产营运范围内的'职责。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开始推广到非国有企业。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后,必然要求政府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补贴。长此以往,这种合作模式必然异化企业自身定位,导致企业发展对政府补贴形成依赖性,进而弱化其自生力。

  其二,鼓励创新。政府着重在三方面努力:首先,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合理设计有利于企业研发的税制结构,支持企业研发相关设备进项抵扣,支持企业灵活处理研发固定资产折旧。提高政府对产业研发投入力度,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创新补贴,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通过研究补贴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大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力度。其次,鼓励企业创新型人才建设。尊重企业家个人财产权,激发企业家精神。保护知识创新参与分配的权利,畅通科技人才进入企业的渠道。降低企业用人成本,为企业引进人才提供方便。再次,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其三,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市场退出机制是企业自生力的外在压力。要严格执行《企业破产法》,鼓励企业之间进行资产重组。当前而言,资产重组的重要内容是淘汰“僵尸企业”。“僵尸企业”资不抵债,自生能力差,但由于银行等借贷者和政府的支持而避免倒闭。这类企业占有大量的实物资源、金融资源和市场空间,但资源利用效率极低。淘汰“僵尸企业”,推动资产重组,需要坚持市场主导。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成本由谁来买单?这就需要配套推进相关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在经济下行阶段,地方政府税源缩减,可支配财力在同等事权下捉襟见肘。例如,为企业减负,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势必进一步弱化地方政府财力。解决思路主要有两种:一是中央将部分地方统筹的事权承接过来;二是赋予地方更多的财力。第二种思路需要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如果短期内不能进行重大财政体制改革,那么至少要在税收分成方面有所行动,提高地方政府的分成比例。同时,要重建改革激励机制,为积极改革者保驾护航。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企业自生力「详解」】相关文章:

协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劳动关系的策略论文05-0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论文10-05

教育供给侧改革下大学英语教改路径论文07-30

供给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研究论文07-08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模式研究08-03

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探究论文06-17

什么是“供给侧”领导力?11-04

最新电子商务治理供给改革11-01

政治经济学视角供给侧改革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建议论文05-08

企业培训关键四要素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