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些事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年度热词。下面是关于供给性改革的相关内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推动供给的结构性调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一系列新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的环境下,文化产业的发展不可避免面临着结构形失衡。“供需错位”成为文化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从文化产品和服务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文化产业供给结构,实现文化产业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文化经济发展新动力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出发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促进经济高效可持续增长,通过市场驱动和政府推动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要素有效供给、质量提升和高效配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有效解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供需错配的主要矛盾,通过着力改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环境、优化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机制,激发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活力,重塑强化文化产业长期、可持续增长。
(一)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供给侧”问题
从文化产业结构变动的角度看,在生产层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导致第三产业占比上升,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占比下降、新兴产业占比上升。这与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特点相吻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的生产结构变化,将有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从收入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将引发经济蛋糕的重新分配,例如降低成本和产能去化将导致企业营业盈余占比上升,加速劳动力跨地域、跨部门流转以及提高人力资本,将导致劳动者报酬上升。消费者将有更充裕的消费主导权,供给侧改革带动的有效供给也将提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更强劲的动力。
(二)解决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模式从订单加工到简单模仿,但由于文化产业有着一般产业所没有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文化产业的周期性波动存在着政府与非公文化经济共同造成的反周期力量,这两种反周期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对文化产业增长周期的曲线运动造成很大影响。另外,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文化产业结构重塑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必须通过结构和制度变革,提高潜在增长率,才能使文化产业的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有效结合。
二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
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是以创新形成更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另一方面是让市场及时出清,通过杜绝低俗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淘汰过剩供给、清理僵尸供给、盘活呆滞供给,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简而言之,就是“良币驱逐劣币”。
(一)杜绝低俗供给
杜绝低俗供给,首先要警惕封建落后文化的“沉渣泛起”,警惕自身成为西方文化糟粕的俘虏;其次要从本质上解决低俗产品和服务,在受众层面提高大众审美水平,从文艺工作者的角度则要培育德艺双馨的创作者,对于管理者而言则要掌握负面清单,画出市场红线。杜绝低俗供给,首先要提高文化审美层次,使广大人民能够自觉拒斥那种以丑态“愚乐”观众、以病态刺激观众、以媚态迎合观众的低俗娱乐。其次应建立警示名单和黑名单制度。为市场经营划出清晰的“红线”和“底线”,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建立惩戒机制约束低俗供给。
(二)减少低端供给
当前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端存在的显著问题,一是中低端产品生产过剩,企业产品积压;二是高质量、高科技产品需求增加,却生产不足。减少低端供给首先应当通过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横纵联合,创新文化业态,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全产业链的大文化发展格局。此外,还应通过强化产业融合度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黏度,延长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提高文化附加值、提升文化领域供给水平。
(三)淘汰过剩供给
要化解文化产业的过剩产能,一方面要分类、分级、分步进行分别处置,另一方面需要在处理方法上运用创新,把工作重点放在消除体制性过剩和绝对性过剩、化解结构性过剩、力避周期性过剩上。一是以创新能力消化和吸收收过剩供给,不断提升文化产业链各环节的附加值,通过创新带动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制度结构和布局结构的优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二是以新增优势文化产品和服务挤出过剩供给,强化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以新的有效供给带动新需求。三是以创新政策打通供需通道消化过剩供给,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
(四)清理僵尸供给
“僵尸供给”来自于“僵尸企业”。清理僵尸供给应当从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上寻找对策。一方面要通过横向和纵向整合,打造“文化航母”;另一方面要促进民营企业、小微文化企业发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蓄动能。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适应共享经济、长尾经济、零成本经济模式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纵向上下游并购打通链条,生产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三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
供给侧的结构性问题,关键是供给主体的结构问题。因此,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着力于有效供给,即扩以扩大有效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以创造并引导供给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增进文化民生的福祉、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活文化供给增长内生动力,推动新的文化业态不断融合、演绎、更迭、创新。
(一)创新人才供给
创新是供给侧动力结构改革的关键。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是重要的创新供给要素。创新人才供给,首先要将文化认同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用创新人才培养来统筹教育改革,打破限制,下放权力,激发活力,构建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合理的文化教育体系。创新人才供给,还应当将文化领域智库建设提升到国家高度,将文化领域双创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大力推动理论创新,突出应用对策研究,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尊重规律、科学管理。还要以文化发展需求和人才双创需求为导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满足双创人才的创新创业需求,形成“市场牵引、需求导向、资源整合、要素协同、产业辐射”的全链条、全要素的运行模式。
(二)提升科技供给
文化科技创新是供给侧全要素生产力的重要组成要素,提升有效的科技供给,一方面要加大文化科技创新投入。增加文化科技创新数据库和平台建设投入,加大对高校和其他文化研究机构的应用型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扶持文化创意研究机构的发展。另一方面要提高文化科技创新转化。充分释放以高校和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所蕴藏的巨大潜力,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实现创新价值、创新驱动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给科技供给提供有效的保障和良好的环境,还应当不断加强文化立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的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支持、鼓励、培育、服务、配套文化科技创新的法制环境。
(三)优化资本供给
有效的资本供给是打破条块分割、市场分割、释放市场投资主体活力的供给。优化资本供给,最重要的是在把握文化领域双效统一特殊性的前提下,在一些特殊文化领域实现政府引导,分类对待。如博物馆、图书馆等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文化行业,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的高雅艺术,如国粹京剧等,要在保证全方位投入、引导的情况下,政府重点扶持。
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点
文化产业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作用共同影响下产生的社会运动现象。构成动因的多元性决定了文化产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导致了文化产业政策构成的多元性以及价值实现和价值运动的差异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于“有效的制度供给”,即通过政策支柱推动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长期持久的宏观政策
通过长期持久的宏观政策营造稳定的文化经济环境,是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宏观政策调控的角度而言,更应对以全球知识更新速度和对产业变革速度为基本要求,以长期性、动态性为基本要求,从提高产业广度、深度和跨度的角度,更加强调从文化产业的源头入手,从产业、企业的角度解决文化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从而突出文化产业长远的升级转型。
(二)因地制宜的微观政策
通过适度简政放权和因地制宜的微观政策,充分激发全民创造活力和消费潜能,激活文化企业和企业家的发展能动作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要求。微观政策旨在弥补市场失灵、引导市场行为,系统调整和优化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人才和环境政策,形成有利于文化消费升级和文化产业升级协同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知识网络,这种多层次、灵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文化企业主体间的知识共享,创意阶层间的创意碰撞,产生创新氛围,构成创意空间,使企业因弥漫着“产业空气”而具备更强创新能力,从而为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提供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些事】相关文章:
审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9-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景看好09-19
上海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9-19
互联网金融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9-19
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及建议10-21
何谓供给侧改革09-19
2017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举措06-09
互联网金融应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09-19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资料11-18
供给侧改革改的啥?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