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的准程序员
不知道是不是周期性效应,现在好像老是看到有关程序员年龄的讨论。屈指算来,中国的IT行业就算从90年代开始吧,也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时间,所以,那时候出道的先驱们刚好步入了这个阶段。而像我这种半路出家的半吊子程序员,也十分不幸地挤入这个阶层。所以,每每看到这样的文章和讨论,都弄的我是汗流夹背,如坐针毡。人家正经八百科班出身的都有危机了,你让我等钻空子进来的IT混子还怎么活?
但担心归担心,就像歌里唱的,生活还是要继续。每天还是睡觉、吃饭、写程序,做好自己这一份事情,至少在2012到来之前,一切都还平静。记的前几天有一位朋友在自己的博客中说,看到来来往往的应聘者,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他所交待任务,人们来去匆匆,似乎很忙,但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他是做老板的,这是他招聘时的感悟。圣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人们生活在其中,难免不受影响。到处都充满着诱惑,到处都埋伏着危机,让一个人出淤泥而不染,琢清莲而不妖很难,更何况处于风尖浪口的程序员。互联网的创富神话,似乎明天都在刺激着大家的神经,而几乎每个人都不愿意写一辈子代码,为他人做嫁衣裳。但是,成功无法复制,成功也只能属于少数幸运儿。所以,各行各业都很浮躁,IT业可能尤甚,程序员更甚。
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这似乎有些抬举了,印象中好像只有XX才是如此,我倒觉得这完全是个误区。其实各行各业都一样,年轻有年轻的优势,年长有年长的优势。但年纪太长就不是优势了,就该休息了,就是自然规律,谁也没办法阻挡。比如医生吧,年纪越大,经验越丰富,见多识广,很多病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要用什么治疗手段,但做起手术来,可能会因为体力精力等原因,比不上年轻人,但可以给年纪人以指导。老师也是一样,学生大都喜欢年轻一些的老师,我想大家都有体会,但年轻的老师还是需要老教师来带才能成长。其实每一行都是如此,每一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有人说,中国的软件发展层次低,程序员就是个体力劳动者,会复制粘贴就行了。这种话不只一次看过,还有很多人附和。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嘛。的确,咱们的技术水平可能不如美国,没有windows,没有oracle,没有java,大部分程序员所做的都是应用层面的东西,但不能因此这就贬低自己啊,每个层面有每个层面的技术要求,而不能说低层的就高科技了。咱们只是没有赶上那个发展的机会。
有时候还能看到这样的观点,程序员到三十岁,就要考虑向架构师或分析转型了。一句话,要远离代码。似乎代码有毒?这种说法我觉得也有问题,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写代码,光靠分析和架构就能出程序吗?前几天刷墙也让我想到了这个问题,正所谓知易行难。事情是这样的,家里的墙壁经过了六、七年岁月的沧桑,有些老旧了,就买了桶乳胶漆,打算自己粉刷一下。看起来这是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拿刷子刷刷不就行了,其实不然。有些地方由于受潮,出现了脱落,当滚桶滚过,旧的涂层会被粘起来,使墙面变的凹凸不平,而有的地方因为被污渍污染,漆没办法将其覆盖。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时会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靠规划和架构是不行的。对于软件工程来说,分析和架构当然重要,但代码也同样重要。而不能把写代码看成好像是一种很低级的工作,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分析的再好,架构的再棒,没有代码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话。
当然,年纪大了,精力有所不支,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做程序,是个辛苦活,开始时可能真是为了兴趣,但干到四十岁,人到中年,可能就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生存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做哪一行不是如此呢?人们都渴望一夜暴富,但基本上都是做做梦而已,真正成真的只能是沧海一粟。如果能成功转型,当然要恭喜你,但肯定不可能每个人都去当做领导,如果没这样的机会,写代码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四十岁的准程序员】相关文章:
公文写作的四个准10-10
德语的准情态动词08-18
德语准情态动词的用法08-13
素描打准形的技巧09-08
心理测试的题目非常准09-18
职场测评「超准」06-09
足球怎么射门准09-09
新西兰的签证与准证介绍08-23
新加坡留学的学生准证作用10-04
新加坡留学准证的最全解析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