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CEO鲍尔默:我和盖茨的创业故事[1]

时间:2020-11-08 11:01:43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微软CEO鲍尔默:我和盖茨的创业故事[1]

几周前,微软CEO鲍尔默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了一场激情演讲,与在场学生分享了自己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此外,他还在北京做过一场类似的演讲。以下就是鲍尔默的讲话原文,我很乐意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微软CEO鲍尔默:我和盖茨的创业故事[1]

大约30年前,我加入了微软,原本是打算跟大家谈谈我个人的从商经历。后面这张图上的人就是我,那时我刚离开斯坦福。你们看,和那时的自己一样,现在的我还是梳着偏头。

我和比尔是在哈佛认识的,大二的时候我俩成了好朋友。那时还有比尔的高中同学,他们在念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专门开发可以分析道路交通数据的软件。不知道大家在开车的时候,是否注意到有时会横跨在马路中央的这些橡胶管。在过去,当你驾车驶过其中一根橡胶管时,它就会在安置于马路边一个盒子里的磁带上打上一个孔。比尔和保罗注意到了这种被称作Intel 4004的装置,之后他们就开始着手为华盛顿研发这种纪录软件。

之后比尔考入哈佛,但他们仍然热衷于微处理器的研究。保罗希望能开办一家专门制造带微处理器的电脑的公司,不过比尔并不认同这样做。他对保罗说:“保罗,我很清楚咱俩真正擅长做的什么,那就是软件,所以还是不要有那种想法的好。”

 

大二那年,杂志的封面刊登了一张照片,显示的是首台名叫Altair的微处理器电脑。那时,比尔和保罗就决定要为这台机器开发出一切可能运用到的软件。显然他们没能办到,但是也已经为这台电脑研开发出几款关键的软件程序,随后他们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开始正式投入运营。直到1980年我加入的时候,公司内部总共有30个人,且全都是程序员,没一个是商科出身。自然而然,我就成了负责商业这块儿的人,尽管连我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的定位意味着什么。老实说,我真正做过的无非就是招聘面试,还有营销之类,这方面自己还真称不上一个合格的员工。在斯坦福念大一的那会儿,我就开始学习财务报表,这实在是一项重要的活儿。那时公司的进账很少,所以报表内容也不是很多。但不管怎样,开始的那些经历还是相当重要的。

在那之后,公司就在不断的磨合中向前发展着,真可谓是一分的创新却需要花费九分的心血。就在刚才,我才和几个风险投资家在一起交谈了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问我是否会谈论企业家。我说,我会谈论一些关于企业家的东西,比如你从创业阶段学到了哪些东西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雇佣一些优秀的员工。相比之下,在我们创业之初并没有非常出色的员工。不用说,比尔本人相当杰出,此外就还有四五个不错的人。在加入公司大约一个月的样子,我来到比尔的办公司,告诉他我们还需要再招进18个人。他说,史蒂夫,你应该知道我们现有的人并不是十分的优秀,为何还要再招18个人呢?难道你是想让我们大伙都破产不成?除非你能做得比现在更好,不然的'话还是回你的斯坦福继续念书或者做点别的,别再呆这儿。自那以后,我们开始在招人上下功夫了,努力寻找真正优秀聪明的人才。

事实上,你们所知道的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成才路程都是异常艰难而崎岖的。就拿微软初期的那些程序员们来说,他们其实也是跟着比尔一起逐渐走向成功。最开始,我们从大学里所熟识的人当中挑选员工,并邀他们加入微软,因为这些人是我们所熟悉且信任的。对于刚起步的企业来说,首先需要的人才,其次就是足够的耐性。也许会有企业家把发展看做是一件轻松快捷的事儿,认为成功是90%的创新加上10%的努力。事实并非如此。成功的确需要出众的想法,但更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以及你在时间上的付出,也许是1年,2年,甚至是10年。很多事物在真正得到认可前往往都需要10年的时间。在阅读流行报章后的你也许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但这的确是事实,是真真切切的事实。Windows的发展历程是这样,SQL数据库亦如此。同样,Google的成功也是在艰辛付出数年的时光后才实现的。在这过程中,或许会有少许的期待,但更多的是磨合。而这也正是微软早期的发展历程。

 

【微软CEO鲍尔默:我和盖茨的创业故事[1]】相关文章:

女性创业故事:“玩”出来的CEO11-12

微软的考题(1)11-13

如家、汉庭CEO季琦的创业故事09-14

700Bike CEO张向东的创业故事11-03

贝瓦网CEO杨威的创业故事10-25

CEO张旭豪饿了么的创业故事10-13

饿了么CEO张旭豪的创业故事10-04

思岚科技CEO陈士凯的创业故事11-04

聚美优品ceo陈欧的创业故事10-22

西少爷25岁CEO孟兵的创业故事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