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年中再袭津城 多因素致学生"挑食"
天津频道 调查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天津市涉农九区县共有2157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问题,缺口总人数达5.8万人。而当下随着麦收期的临近,从6月1日起,本市大量外来务工者开始陆续返乡收割小麦,大量劳动力集中返乡造成本市企业劳动力紧张;而不少企业面对职校生毕业这一招聘“黄金期”,却也因招不上来人而显得很无奈——
【现 象】
1.一周才招了三名新工人
6月4日下午,河北省农民工小赵急匆匆来到三星电机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黎明的办公室。“老家的小麦快收割了,妻子打来了好几次电话,我得赶紧回去。”面对小赵的急切,王经理一脸无奈。他告诉记者,小赵并不是第一个来找过他的工人,近一周,已经陆续有30多个工人找他要回家忙麦收。
经了解,请假回家收麦子的工人假期一般都在4到6天,而有些工人收完小麦后,还要等种上玉米才能回来。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来就缺人的企业十分无奈,不得不到劳动力市场招聘工人应急。
随后,记者来到了位于津郊的一家职业介绍机构。一踏进大厅,一张张招聘启示便映入眼帘,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麦收期间工人难招,公司给工人开出的月工资已经由2500元提高到3000元。但尽管这样,一周才招了三名新工人。”
2.一涨再涨的实习工资
眼下又到了毕业生就业、企业招聘的“黄金期”,在本市不少职业院校中,企业间“技能人才”争夺大战正在上演。
近日,天津机电工艺学院举行面向2013年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会,近百家企业提供了2000余个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中以一线操作的岗位居多。前来招聘的企业纷纷提高“薪资待遇”,实习工资由过去的1200元提高至1600元,甚至不少企业给出了2000元的实习工资,但依然有不少企业的招聘数量没有达到预期。“我们这次招聘‘数控’岗位,一共带来了40个名额,而实际报名人数不足30人。现在的一线操作工太难招啦!”某科技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刘先生无奈地说。
【分 析】
1.经济收入城乡差距减小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惠农政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再加上小型开发区遍地开花,经济收入城乡差距逐渐减小。因此,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不再选择大城市。
西青开发区24小时求职公寓的黄永胜主任告诉记者:“针对外来务工者的招聘,我们做过多次考察,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来源,我们去了河北省盐山县、山东省宁津县、德州市等地区的开发区,发现那里的薪资水平和我们差距不大,对我们的用工市场也有所冲击。”
此外,渐渐成为主力军的80后、90后农民工,与他们父辈相比其知识面较广、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更加关注薪金、企业前途、工作环境、发展空间、权利保障等,当企业不能满足其要求时,他们就会选择跳槽,因此流动性很大也成为企业缺工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多因素造成学生“挑食”
“近年来,很多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落户本市,带来了较大的用工‘缺口’,用工需求大于职校毕业生数量是企业遭遇一线操作工人或技术工人‘用工荒’的`客观原因。”机电工艺学院院长宋春林分析道。
此外,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凭借自身较强的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成为众多企业争抢的“香饽饽”的同时,自然会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筛选”,如企业的未来发展如何,自身能否得到发展空间,企业是否经常加班,是否提供班车等都成为衡量标准。
再者,部分学生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的问题,这也成为“技术工”与“操作工”难找的另一原因。“去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学生数占总人数的40%,第三产业就业学生的占总人数的60%以上。而事实上,本市目前26所高职院校共开设专业669个,其中近一半专业分布在制造、电子信息、财经三大类下。而中职学校设置的109个专业中,工程技术类专业在校生占学生总数的50%以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对 策】
1.加大社会培训 提升农民技能
近年来,小城镇建设的加快,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与此同时,一个个大项目在津郊拔地而起,一批批规模企业相继落户,这就需要大量劳动力充实企业队伍,投身项目建设。然而由于很多农民刚刚离开土地,不懂技术,成为了进入企业务工的绊脚石,也造成了企业虽然缺工,但又有工没法招局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近年来,本市实施了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一大批农民成为了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就近就业。
这几天,宝坻区张永利特别高兴,参加完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他不仅取得了从业资格证还顺利在一家精密部件公司找到了工作。“以前因为不懂技术,只能打打零工,现在政府免费培训,使我掌握了一技之长,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不少。”张永利对记者说。
据了解,2008年,本市开展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免费培训,通过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后就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我们很想招一些家住在公司附近的工人,这样既省去了公司为他们提供食宿、班车等产生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工人因为在家门口就业有归属感,所以相对比较稳定。但是由于农民大多不掌握相应技术,所以我们也没办法录用,自从开展了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可以说在企业和农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我们源源不断地输送了人才。”霍曼门业厂区经理杨光旭说。
据了解,自启动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四年以来,本市共开设教学班近9000期,开设400多个专业工种,54万人参加培训,32万受训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2.加强就业指导 企业看好订单培养
近日,天津职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张雷为大二学生上了一堂特殊的“就业指导课”。下个学期,这些学生即将进行顶岗实习,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着择业观念不正确的现象张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正确看待大学生身份和就业结构性矛盾,要勇于迈出第一步。
张雷在接受采访时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教育,而是大众化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表现更为明显。2011年全国高考考生933万人,录取率达72.3%,部分省市更达90%以上。高校也不像过去集中于培养管理人员或研究型人才,更多的是培养一线、基层大量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广大学生要正确看待,清楚真正能够发挥自己的舞台在哪里。其次,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说明人才素质结构与企业需求间的不匹配,导致了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部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不匹配更多地体现在普通劳动者的技术技能与产业升级的不相适应上。而高职毕业生在这种矛盾中实际处于优势地位,因为其特点就是掌握了与现代产业相适应的技术技能,所以同学们更要调整心态,抓住机遇,主动就业。此外,选择“岗位”时,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学校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技能学习的基础平台,个人能力的提升仍需在实际工作岗位中锻炼,有了就业的经历,工作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才能成为受到企业欢迎的人才。
据了解,目前,本市各职业院校都对学生开设了不同形式的就业指导课。“许多学生的择业观并不成熟,需要学校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其明确方向,找准定位。”张雷说。
此外,用工需求较大的企业纷纷主动联系职业院校,通过订单培养或是联合培养的方式,提前“预订”技能人才。去年,日立楼宇设备制造(天津)有限公司与天津机电工艺学院进行订单班合作,从该班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将学生纳入“准员工”行列,让学生享受相应的福利待遇,定期为学生组织庆生会,企业组织的各项活动也会邀请学生参加。“订单培养不仅保证了企业的用工需求,而且企业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学校一起联合培养学生。”机电工艺学院院长宋春林说。
【"用工荒"年中再袭津城 多因素致学生"挑食"】相关文章:
用工荒时期求职故事10-06
《再袭面包店》村上语录08-05
餐厅酒店如何避免节后用工荒11-08
生活中致胖的因素10-12
超声乳化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多因素分析08-14
天津城镇低保申请条件09-11
学生寒假求职陷阱多12-04
学生暑期打工陷阱多10-26
暴雪袭日本留学生应注意安全09-22
调剂教你完美逆袭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