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女汉子拒绝高薪回沪创业

时间:2022-12-10 03:53:14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上海女汉子拒绝高薪回沪创业

  每一个上海人,都亲身经历着上海地铁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速度,从最初的几年一条线、一年一条线到如今的一年几条线,从最初的十几分钟等来一趟列车,到如今的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一辆列车呼啸而来,上海地铁900余万人次的日出行量,无声地彰显着地铁在都市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信号系统,是地铁这座地下蛛网的神经中枢,这个中枢的构造者之一,便是今天这则故事的主人公—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信号技术总监兼列车运控研究部主任张琼燕。

  作为申通集团的“五朵钢木兰”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上海轨道交通线路80%以上的信号工程建设,从项目招标到技术谈判都是由张琼燕这位国内外业界公认的信号专家负责完成的,为上海地铁的网络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张琼燕作为专业领军人物承担了国家863项目,科技部、建设部、市科委等各类大型项目和集团科研项目41项,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行业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

  这朵钢木兰是如何夺目绽放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张琼燕,听听她的故事。

  心中有杆秤:拒绝高薪,回家乡创业地铁

  第一次打电话给张琼燕约定采访,她报出的地理参照物是“桂林路吴中路口西南方向第七根电线杆”。第一次碰到有人这样描述自己的地理方位,顿时让我感受到了女工程师特有的精细。采访那天,我饶有兴致地从十字路口开始数电线杆,嘿,不多不少,走到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技术中心的大门前,果真看见第七根电线杆!

  坦白说,在钦佩其精细的同时,我也隐约以为,自己将见到一位居里夫人式的女科学家:神情严肃,衣着朴素,言辞拘谨。不过,见到张琼燕本人后,我的臆测却被颠覆了。

  50来岁的张琼燕,一头齐耳短发,一袭印花烫金丝的中袖西装,时髦而不张扬,配衬着她生动的表情和爽朗的语气,让我一下子对接下来的采访有了信心。而她口中对加班的描述更让我吃惊:“披着漫天星光,走在拂面微风中,不由自主地哼起轻快的歌儿,步子也愈发灵动起来—加班晚归,这是我一天之中最惬意的时刻。”在多数人眼中足以用凝重、疲惫形容的加班节奏,于张琼燕,却因热爱和责任,转化为一桩美好的、颇为享受的事情。

  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要从张琼燕如何踏上这条道路说起。

  1978年,小丫头张琼燕成为上海铁道学院信号专业那一届屈指可数的几个女生之一。毕业分配,她被分到了远在天津的铁道部属设计院,逐渐成长为独挑大梁的主力队员。在挑选人员外派西门子公司承担广州第一条地铁施工管理工作时,张琼燕当仁不让地成为第一人选。将年仅四岁的女儿托付回上海娘家,她独自来到广州。1998年底1999年初,当张琼燕希望回上海与女儿团聚时,西门子公司开出高薪挽留,但归心似箭的她仍回到了故乡上海,投入到正如火如荼的地铁 2号线建设中。

  巾帼胜须眉:

  一次谈“倒”五个对手

  信号系统是地铁的智能系统,至今,许多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耗费大量外汇对外采购,而有理有据的商务谈判成为尽可能节约外汇的关键。张琼燕参加过上海大多数地铁线路的采购谈判,并从第二次参加6号线谈判起就开始挑起大梁。说起6号线,有一段轶事让她的“女汉子”形象至今仍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那次,谈判对手是第一次来上海的法方首席代表,人高马大的他没想到,眼前这个娇小的亚洲女性竟成为无法攻克的堡垒。持续三周的“拉锯战”谈判结束后,外方如释重负,道出实情,在这紧张的三周内,他们竟有五个人因病去过医院。他们特别佩服张琼燕及其团队居然全体屹立不倒,都认为上海人是铁打的坯子。

  其实,张琼燕可不是钢铁造就的“女汉子”。那时,谈判是在密闭的宾馆房间里,没有时间概念,只有一条接一条的合同条款,每到下午,张琼燕总是累得连话也说不动了。她便每天下午开场前服一粒保健品,晚上看材料看到凌晨一两点,再服一粒感冒药,压住被周围人传染感冒的征兆。谈判结束后,张琼燕从包里掏出吃的药,外方专家看了哈哈大笑:“原来你有秘密武器!”

  其实,张琼燕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有的只是比别人多一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后来,张琼燕换了岗位,不少曾与她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外方代表都舍不得,甚至有些担忧,少了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对手,接下来的谈判能否顺利进行。张琼燕好奇地问对方:“"恨"我能理解,"爱"从何来?”原来,外方代表都觉得,张琼燕是一个真正懂行的技术专家,她能据实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还能促进外方的产品和技术本土化,不仅在上海得到应用,更能举一反三地推广到国内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中—张琼燕的较真其实给他们带来的是双赢的合作。

  有一次,在2号线从6节编组更改为8节编组时,外方最初始终坚持无法在混编时保证运营的2分钟间隔,张琼燕听完对方的理由,闷头想了一会儿,“刷刷刷”在黑板上写下一组公式。对方站着盯了几分钟,松口了:“可以,我们两个月拿出新方案。”结果,按照张琼燕的建议,外方仅仅时隔一个月就拿出了调整后的方案,顺利实现了2号线混编运营的高效运行。

  自主有创新:

  打破垄断,节约巨额外汇

  信号系统,是地铁的神经中枢,其构造之复杂,不亚于精密的人脑。发展起步较晚的中国地铁,信号系统的国产化率在整个地铁系统中至今仍是最低的,而张琼燕则带领她的团队为尽力提高这个比例,做出了巨大贡献。2009年,2号线北翟路车辆段开通后,由于设计方不是很有经验,造成正线和车辆段设计的接口界面不合理,北翟路车辆段的出段能力仅为每小时4-5对列车,远远低于正线早高峰时段每小时17对列车的要求。人潮拥挤的早高峰,车库里的车辆不能及时出库,瞅着前线的大客流干瞪眼,这可如何是好?地铁方想请外方改造,然而,对方报价高、工期长,无法满足世博会前完成的要求。求人不如求己,张琼燕一咬牙: “自己想办法!”

  很快,在她的带领下,自主知识产权的“调车自动进路和列队自动追踪”和相应的工程实施方案让人眼前一亮,造价低,工期短,出段能力很快提高到每小时 17-18对列车。张琼燕后续又做了一项覆盖全网络19个车辆基地的前瞻性课题,在解决城轨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关键问题上取得突破,研究成果填补行业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北翟路停车场改造工程,节支资金1200余万元;若在上海城轨网络推广应用,将节约资金约2亿余元,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另一项填补国内空白并达国际先进水平的CBTC系统仿真实验算法和仿真分析平台科研成果也是张琼燕团队的杰作。国内外行业专家通过论证发现,若早期建设的17个车辆段采用该软件验算,将可节省改造费用约2.7亿元;若用于前期配线设计验算和后期运营能力验证,面对全国新、旧工程,直接效益一年可创收约1000万元;与国外供货商的仿真相比,除节省大量时间成本外,直接成本节省约 73%。

  [“女汉子”另一面]

  家庭是我最好的港湾

  相夫教子,被认为是女性的天性。于家庭而言,张琼燕坦承自己的付出并不足够。比如连续几年每晚从不早于8时回家,到了家只能匆匆扒两口冷饭,来不及给先生做一桌佳肴;比如不能在女儿养成性格的关键几年相伴身边;比如……“幸而,”张琼燕说,“家人都很理解支持我。”

  张琼燕和爱人一直是同事,从最早在天津的铁道部设计院,到现在的上海地铁,共同的专业、共同的抱负和共同的兴趣,让他们凝聚成一对紧紧相依的伴侣,不仅在生活上,更在工作中。

  刚回上海那几年,蜗居只是一间小屋,晚上需要处理的突发状况很多,所以,经常出现这样的画面:手机铃声一响,夫妻俩一个躲在卫生间,另一个钻进厨房,压低嗓门说话,唯恐惊醒酣睡的小女儿。如今,张琼燕转到了研究所,爱人在建管中心,虽然专业分工有所区别,然而,即使是在深更半夜,一旦地铁发生的故障通报到爱人的手机上,两人还是会一起戴上眼镜讨论分析。同时,夫妻俩还一起做科研课题,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虽然夫妻二人都是工作狂,女儿却很争气,如今正在英国读服装设计专业的研究生,很快就要毕业归国。说起女儿,张琼燕的语气中溢满母亲的自豪与幸福。她说,自打女儿出生,夫妻俩就商量好要从小培养女儿的独立自主能力,所以,送进幼儿园时,老师一直夸奖女儿人小能力强。女儿对妈妈也是当成偶像一般地信服。有一次,张琼燕听女儿在电话中骄傲地对同学说:“如果我考不好,我妈才不会骂我呢。”张琼燕心里暗暗高兴:女儿能明白自己因材施教的苦心。

  最近,高考刚刚结束,又令张琼燕想起了女儿参加高考时的情形。第一场考完,女儿很沮丧,因为第一场语文考试出师不利,到了第二天晚上,她就有些想打退堂鼓。张琼燕坐下来与女儿谈心,鼓励她把第三天的考试当成第一天来对待,半小时后,女儿转忧为喜,又有了必胜的勇气和决心。

  有女如斯,张琼燕十分欣慰。工作业绩斐然,家庭和谐美满,对一位女性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幸福呢?

【上海女汉子拒绝高薪回沪创业】相关文章:

女汉子的说说04-13

女汉子的说说12-24

女汉子个性说说11-23

女汉子霸气语录12-02

女汉子霸气说说03-06

“女汉子”孙培铭的多元发展创业史05-10

为什么有人拒绝高薪07-17

上海知青退休回沪补贴标准是多少07-25

适合女汉子的搞笑句子11-22

关于女汉子的励志句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