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破解就业难要培养“蓝领思维”
拉面师月薪1.2万元;公交司机月薪8000元;搬运工月薪8000元;拌凉菜师傅月薪6000元,每周还休息4天;更不用提耳熟能详的月嫂、速递员动辄过万的收入……记者调查发现,今年北京很多行业的蓝领劳动者工资,早已超出普通白领的工资。
然而,当前高校应届毕业生青睐白领类职位,由于竞争太激烈,预期薪酬较低,平均为2684元;企业则喜欢一线员工,注重人才技能,开出的薪酬相对更高,平均达到3799元。但许多应届大学生就业却宁选白领低薪,而不要高薪蓝领,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这种求职愿望与企业实际招聘需求明显脱节,导致“招人难”与 “求职难”并存。
笔者认为,破解就业难要培养“蓝领思维”。受传统观念影响,目前许多人认为当蓝领是没出息的表现,很多人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绝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走考高中、考大学本科之路,拥有一份坐办公室当白领的体面工作。蓝领成“香饽饽”,反映了我国长期存在的“技工荒”并未从根本上改善。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最需要的就是技术人才,很多地方的技术人才处于严重短缺状态。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制造业仅高级技工的缺口就多达400余万人。中科院院士杨福家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美国中学生,凭成绩可以进哈佛,但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这所学院的录取率和哈佛一样低,学费比哈佛贵。原因很简单,一是这所烹饪学院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的大师,二是家长很尊重孩子的意愿。虽然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高级蓝领的收入普遍是低级白领的两倍,但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内,蓝领与农民工经常被混为一谈。因此,尽管蓝领薪酬越来越有吸引力,许多大学生还是难以转向蓝领工作。毕竟从事工作环境较好的白领工作,仍是许多大学生的追求,大学毕业生对社会保障期待很高,这些都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期许。转变就业观念需要现实基础,一味苛责大学毕业生没有道理。但社会环境在变,随着公平竞争机制和社会保障的完善,蓝领取代白领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已是趋势。因此,创新培养体制和学习思维,就成为社会和大学生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这个转变,简单来说,就是培养“蓝领思维”,即以实际动手能力为判定标准,就像一个合格的高级蓝领应当具备相当丰富的实际动手经验一样,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应该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操作型人才。从总体上看,目前我们大学的培养机制普遍还是“白领导向型”,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结构轻操作能力、重个人素质轻团队协作。从人才成长的角度看,这种培养方式在高等教育精英化时代是有效的,但面对中国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和个人必须寻找自身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找到破解就业难的钥匙。我们要调整教育方向,尽快解决专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对症下药。一要转变观念,蓝领身价的提高,还需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二要加大“蓝领学校”资源整合力度,办好一批有品牌、规模大、质量好的学校。三要紧跟产业结构调整,强化校企合作,努力培养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的技能人才。对蓝领的傲慢与偏见可休矣。今天的蓝领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知识密集、高新技术密集型工艺和设备的员工,他们有高学历文凭,当蓝领同样光荣。
【破解就业难要培养“蓝领思维”】相关文章:
“创时代”如何破解融资难05-03
海归就业:思维差异08-10
2016年关于破解“养老难”的问题分析06-29
美术教学中培养创造思维08-04
谈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08-05
就业难与自我意识07-31
就业难带动“整形”热07-28
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工作总结08-12
就业形式严峻 IT毕业生就业难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