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职称评审失守高校教师责无旁贷

时间:2020-11-04 17:48:43 职场动态 我要投稿

湖南职称评审失守高校教师责无旁贷

  听到湖南教授做职称评委开房收钱消息的那一刻,北京的宋涛教授没有感到丝毫意外。因为几年前,他就听一位职称评委的朋友抱怨,每年临评前,总有托各种关系的客人到家里说情,严重干扰家人正常休息。在这样的现实下,本意在能力考核的职称评审却异化成了名额竞争、行政化评审,严重脱离了大学育人的本质。

湖南职称评审失守高校教师责无旁贷

  必须承认,高校职称评审之所以会失去底线,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积弊重重的行政化管理状态。这种模式下,学校的行政领导只会对数字上的排名产生极大兴趣,比如高校综合排名、学术GDP排名,而往往忽视高校发展的实质内涵。以至于一些高校为了追求数字上的美感,不惜降低自我品格,以职称评审为砝码,迫使教师变成为科研打工的“匠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以此前提就断定职称评审的乱象是管理制度上的原因,未免太过绝对。要知道,在这个小环境中,制度虽然可以成为批判的靶子,但也需警醒的'是,在它的辐射半径中,还有一大批愿意为这个制度“奔跑”的高校教师。如果没有这样的“合唱”,评审制度哪怕受到再大的压力,恐怕也不会像今天这般难堪。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教师何尝不该在这样的舆论喧嚣中有所反省。

  反省自己失去了说“不”的权力。就拿职评审称来说,一些老师本知道自己没这个能力得到晋升,可为了追求地位转换带来的心理满足和待遇提高带来的物质享受,往往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这样的机会。或抄袭、借鉴别人的劳动成果以达到发表论文的目的,或在学生面前“摇尾乞怜”,让他们在评教时给出“清一色”的好评,更有甚者,还用金钱收买、关系勾兑的方式贿赂评委及领导,完全忘记了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忘记了自己说“不”的权力。在这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高校生态中,职称评审上演着再丑的剧幕,都不会让人意外。

  另外,要反思自己过于追逐虚荣与物质的功利心。职称晋升带给教师最直接的好处,无非是荣誉和待遇。高校中的一些老师将这些看得很轻,一些却把它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这种不自然的心态,恰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使得自己不自觉地就成了物质和功利的“奴隶”。

  西彦有云:“没有一滴雨会承认自己造成了洪灾”。就高校职称评审乱象而言,身在其中的教师也应该负重大责任。如果每个人都不愿意当旁观者,并身体力行地对这种制度进行抵制,或许,高校生态也不是现在这个模样。退一步讲,如果高校教师无力对抗制度的强大魔力,何不退而求其次,摒弃自己的浮躁与功利,在教学及科研上做出让人信服的成果来。遗憾的是,在现有环境下,能够这样做的,恐怕除了西北政法大学的谌红果公开表示不再评教授的声明外,没有多少老师愿做这样公开的抵抗。

  于此,对于改变职称评审的尴尬现状来说,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既没有一个好的制度引领相关评选朝着合理、健康的方向上走,又没有敢于说不、勇于担当和人格独立的老师来抵制这种不合理的制度,于是,评审只能在恶性循环中遵循着逆淘汰的法则,让高校进退维谷。

  本网同题其他评论

  观点一:别让西部高校成为职称镀金地

  指标、名额的配置,应该一如既往地倾斜于资源稀缺区,但同时要构建公平施行机制,设立制度拦河坝,不给“机灵”的精致利己者以机会。在这方面,高校行政机关和学术共同体有着平权的责任和义务。

  观点二:高校职称评审不应以GDP论英雄

  近年来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依然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功利性的学术GDP难辞其咎,当老师们不静心教学而迷醉于利益之时,学生们自然也不会讲奉献、讲感恩。

  观点三:高校职称评审应回归能力本质

  职称评审工作要真正起到调动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作用,鼓励他们安心教学,潜心科研,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就必须破除学术GDP魔咒,打破行政主导的评审机制,取消名额限制,回归能力本质。

【湖南职称评审失守高校教师责无旁贷】相关文章:

2016年湖南高级经济师职称评审考试报考通知11-13

职称评审会议纪要01-27

2017年职称评审个人述职报告07-21

高级职称评审论文答辩09-18

高级职称评审论文格式09-03

高级职称评审论文答辩08-14

高级职称评审论文答辩范文09-16

中学教师职称评审个人述职报告12-20

教师职称评审述职报告(精选7篇)01-05

公司价值观失守的三大症状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