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被就业"棒喝高校就业率:欺上瞒下坑害毕业生
-
"被就业"棒喝高校就业率:欺上瞒下坑害毕业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近日,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发帖庆祝自己“被就业”。除了“被瞒着就业”,部分高校的毕业生甚至“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7月17日《南方都市报》)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今年高校的就业情况: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数据公布之后,虽然质疑声不断,但回想起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举国上下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程度及出台措施之多之重,这一结果似乎还是可信的。但“被就业”怪象的现身给了高校就业率当头一棒,许多人开始怀疑各校就业率的真实性。
近一年来,促进就业是所有高校的头等大事。一方面,就业工作在各校热火朝天地开展;而另一方面,这也成了个别高校借制造虚假“政绩”向国家、社会邀功的绝佳时机。高就业率能给高校带来诸多好处:上级部门重点表彰;媒体舆论大力宣传;在就业率与招生规模挂钩的前提下,高就业率还能保证扩招……而统计就业率的主要根据却只是一纸就业协议书。这还不简单!于是,深谙“欺上瞒下”之道的某些高校,轻而易举地让就业困难户们迅速“被就业”。
统计高校就业率本来是为做好就业工作提供参照,而不论是何种统计数据,最重要的就是真实。为了学校的形象、私利,制造虚高数据,这不仅有悖于国家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初衷,更坑害了部分学生。这些“被就业”的毕业生其实仍未就业,按照相关规定,他们本能获得一些就业帮扶、援助,但现在既然他们已“被签”了就业协议,就只能穿着“皇帝的新装”,自己四处谋求出路。
显然,在虚高就业率的指引下,就业工作只会越走越偏,甚至忽略了本来最值得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各方出台的优惠政策也可能会脱离真实情况,沦为摆设。为今之计,有关部门只有在彻查“被就业”怪象的基础上,揭开高校就业率的数字面纱,了解各校真实的就业情况,才能确保将就业工作落到实处。至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也可在摸清学校实情后重新进行,只不过这次一定要“求真”不“求高”。(王怡波)
【"被就业"棒喝高校就业率:欺上瞒下坑害毕业生】相关文章:
中山高校毕业生就业率08-17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就业形势仍严峻07-20
沈阳:20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7%08-04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逾九成08-04
山东高校毕业生专业就业率情况06-28
江西201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08-15
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88%09-20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 形势仍严峻08-05
天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超九成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