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部门:警惕十大招聘陷阱

时间:2020-10-23 12:48:00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劳动部门:警惕十大招聘陷阱

  据哈市劳动监察大队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经常接到打工者遭遇招聘陷阱的投诉,有的能够查实,但有的因为无法找到证据,所以无法为打工者维权。在此,他们提醒打工者在找工作时一定要谨慎,并列举了常见的十大招聘陷阱。

劳动部门:警惕十大招聘陷阱

  陷阱一:储备人员

  不少应聘者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看到一条非常满意的招聘信息,精心准备后赶往面试现场,结果招聘方随意询问几句,填张表格,再告知一句“回家等通知吧”,从此杳无音信。其实,这类型的企业多数都不缺人,也不急于招聘,他们只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广收信息,进行所谓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备不时之需。

  陷阱二:招聘传销

  传销在我国一直是法律所明令禁止的。有些企业却总想耍把戏、钻空子。就有这样的招聘信息:招聘电话接线员20名,年龄不限,性别不限,学历不限,月薪800元。前去面试的应聘者回来后都大呼上当。原来,该公司要求他们购买一定数量的产品,随后通过电话销售给其他客户。用单位的话来说是:通过电话联系客户,进行产品销售和推广,即电话接线员工作。但明白了内幕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传销。

  陷阱三:广告宣传

  由于网络的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不少企业开始利用网络招聘,来为企业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广告宣传。而可观的招聘数量,可以制造出公司发展迅速求才若渴的假象。其实,这都是企业假借招聘之便,进行的一些广告炒作。

  陷阱四:逃避破产

  如果说有家公司连员工工资都付不起,被起诉后败诉了,但还在进行招聘,你能相信吗?这可不是笑话!这些企业一般拖欠每个员工2~3个月的工资,在试用期内又辞退这些员工。往往他们都承认赊欠工资,并且保证一旦其正常运转,立刻偿还所欠薪资。但实际上仅仅是为了分散企业的内部矛盾,使企业暂时逃避破产的危机。

  陷阱五:骗取钱财

  利用招聘敛财可以说是老伎俩了,但现在的敛财手段更加隐蔽了。比如应聘者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轻松通过面试后,公司要求在上班当天交300元(其中包括制服费用及各类工本费、押金等)。如若员工离职,这些制服及用品公司不负责回收,理所当然的,那些所谓的押金和工本费用也就不退了。

  陷阱六:高薪引诱

  在铺天盖地的招聘广告中,高薪的`职位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除去高层次的技术类、管理类岗位,那些岗位要求低、薪资待遇优厚的工作对应聘者充满了诱惑力。但当应聘者真正上岗时,却发现实际的工资要比招聘广告上的“缩水”很多。公司会解释说:这是岗位的基本工资,其余部分都是业绩提成。

  陷阱七:文字陷阱

  “急招助理、内勤、办事人员……”不少招聘启事上都会这样写。乍看之下,招聘岗位应该是文职或助理类,不会有人联想到销售员、业务员。于是,不少应聘者就兴冲冲地前去面试,直到上班当天,突然发现原来这工作没有底薪,没有福利,彻头彻尾就是一个销售员的工作。有的企业就是玩着文字游戏,把岗位名称稍稍加工一下,就把销售员变成了市场助理,轻松钓来大鱼小鱼一箩筐。

  陷阱八:试用陷阱

  “试用期三个月月薪800元,转正后月薪1500元,另加各类津贴。”这样的薪资待遇可以吸引众多求职者。于是,被录用的人勤勤恳恳地工作,希望早点熬过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果往往是三个月一到,公司随便编个理由,就把他们打发回家了。其实,这些公司就是利用了试用期用工成本低廉的优势,钻了试用期解除劳动关系容易的空子,把短期工当作试用来处理,出最少的钱,用最好的人。

  陷阱九:变相施压

  一些劳动强度大、薪资较低的企业,经常会大批量地进行招聘。而且面试总是安排在上班时间,地点多为工厂或食堂。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用大规模招聘向在职员工施压———不要以为这里的待遇不好,想进来工作的人多着呢!

  陷阱十:真假培训

  有些单位会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训后上岗”,其实,这些信息中以“培训为主、上岗为辅”的情况居多。不少企业确实在培训者中招用了一些人员,但更多的是培训结束就没了下文。他们正是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训优惠政策,从政府补贴中获取利益。他们不仅仅浪费了求职人员的时间和精力,更损害了国家的财产和利益。

【劳动部门:警惕十大招聘陷阱】相关文章:

理性求职警惕招聘陷阱06-23

警惕房产公司招聘陷阱12-07

擦亮眼睛警惕招聘陷阱10-27

毕业季,警惕落入招聘陷阱10-25

警惕招聘会求职陷阱09-25

警惕假招聘找工作陷阱08-24

警惕网络求职十大陷阱09-02

警惕“保险代理人招聘”陷阱10-26

如何警惕落人“虚假招聘”的陷阱07-17

大学生警惕十大求职陷阱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