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就业高压下谨防“招聘陷阱”
眼下,各种花样翻新的招聘接踵而至,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应聘者在找工作时,不是要交培训费就是要交押金,工作没着落,冤枉钱却花了不少;有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惹上了麻烦;更有甚者,落入了传销陷阱。本站了解到几种较难防范的“招聘陷阱”,提醒求职者避免吃亏上当。
身份信息被招聘者盗用 骗子“嫁祸”应聘者
汉口的徐小姐(化名)刚刚大学毕业,她怎么也想不到,在参加了一场招聘会后,自己竟成了法庭上的被告。
原来,去年9月3日,有人竟用她丢失的身份证,向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截至去年11月30日,该信用卡透支2000多元没有归还。为此,今年2月,银行将徐小姐告上法庭,要求其归还欠款本金、滞纳金、利息等共计8000多元。
随后,办案法官根据身份证上的地址,给徐小姐寄去法院传票。“收到传票后,我很惊讶,连着几天都睡不好觉。我根本就没有办过信用卡,怎么就差银行的钱呢?”徐小姐说。考虑再三后,她还是决定到法院问个明白。
到了法院,法官拿出案卷。徐小姐这才得知,在办卡人资料中,自己成了某公司的员工。一看到该公司的名字,徐小姐回想起来,就在去年9月3日,他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参加招聘会时,曾到该公司的展位应聘。当时,该公司提供的待遇很优厚,在通过现场面试后,招聘人员取走了她的身份证说要审核,她没太在意,便将身份证交给了对方。约半个小时后,招聘人员将身份证交还给她时,又以“职位已满”将她拒绝。经过仔细回忆,徐小姐一口咬定,就是该公司利用招聘之机,骗取了她的身份证,并冒名办理了该信用卡,导致她惹上了这场官司。
了解事情原委后,徐小姐当即提出反诉,要求做笔迹鉴定,深入调查此事,并提出银行凭借假的办卡人信息将自己告上法院,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了伤害,要求银行赔偿损失2万多元。最终,两案以双方撤诉宣告结束。
针对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借招聘名义疯狂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的现象,办案法官分析,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以待遇诱人的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账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账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倒卖个人隐私。等到求职者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因此,求职时,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向根本不知底细的“招聘单位”透露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欲做公关反被“公关” 两男子身陷高薪骗局
受月薪高达2万元以上的诱惑,两名外地来汉找工作的男子本欲到酒店应聘做公关,未料反被招聘者“公关”,损失近千元。
据介绍,吴先生和黄先生均为四川达州人。正月初二早晨,没能回家过年的两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市区想找份工作。闲逛了一圈,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们被电杆、车站、墙壁上贴着的“牛皮癣”招工启事所吸引。一则启事上这样写着:本星级酒店急聘保安、男女公关、底薪5800元,月收入2万元以上。
按照启事上留下的联系方式,两人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对方手机135992255××。2月5日,他们约定前去面试。“你们身高多少,想干哪行?”对方开门见山问道。
“我们想做公关,身高1.7米左右。”当时毫无戒备心的他们表明意图。对方当即通知他们到市区某酒店停车场IC卡机旁等待,并称一会儿会派人下来观看一下,10分钟后再打电话告知结果。
焦急的等待之后,两人再次拨打对方手机。一位自称姓张的小姐告知他们:本星级酒店“公关服务部”纯属保密,不可泄露,是专门给港澳商旅、富婆服务。上岗之后,酒店将发给每位应聘者一套西服、一次性牙膏和牙刷,但每位应聘者须交保密金300元。若即日上岗,应聘者须将钱存入指定的账号35065606602870101010026445××内,酒店将派人下来接待。
到银行存完600元钱后,2月6日,吴黄二人回到原地静候“佳音”,但对方迟迟没有出现。他们又一次拨通电话。对方称要安排一位香港小姐替他们“体检”一下,他们须将小费200元存入另一个账号中。尔后,“公关部”又来电告知,应聘者还须将办理会员卡的100元存入第一个账号中。
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后存入3笔钱后,吴黄二人不但仍未能如愿与酒店方面的人见面,对方反而还要求他们再存入100元体检费。一次又一次都未达到对方要求,身上所带的钱都已花光,吴黄二人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一场连环骗局。
总是妄想着不出气力又能挣大钱,吴黄二人遭遇的这场连环骗局,骗的都是这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人。“高薪陷阱”屡见不鲜,但上当的人总是接二连三。要想防范这种陷阱,除了应聘者端正自身思想外,执法部门也应加大力度打击。
轻信街头招聘广告 学子应聘误入传销魔窟
当记者在某高校汉口分校美术系的男生宿舍找到李四(化名)时,他正在睡午觉,回忆误入传销陷阱后10天的生活,他说一切就像是一场噩梦。
2月1日,一家自称是“广州迪科广告有限公司”的企业,在该校附近的街头发布了招聘信息,准备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李四学的是包装专业,符合招聘要求,2月3日,李四在和家人商量之后,乘火车赶往了广州。
2月4日,李四到达了广州番禺区市石桥镇。当天清晨6点许,在当地友谊大厦门口,一男一女和李四接上了头,但他们并没有立刻带李四去面试,而是陪他到处逛,直到中午11时,李四才被带到一家麦当劳快餐店,见到了一名自称是广告公司经理的陈姓男子。陈某在简单问过几个问题后,就告诉李四他被录取了。接着,陈某安排李四住进一男女混住的套房里,并直接告诉李四,该公司不是什么广告有限公司,而是直销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公司。次日下午,李四寝室的一名室友借口玩一下手机,将其手机没收。此后,每天早上5点,李四便被要求起床,开始听传销课。发现落入传销陷阱后,李四和陈某摊牌,表示马上要离开,但走到宿舍门口便被两个人抓了回来,并被告知:“如果再要跑就会被打!”
受困传销公司的10天里,陈某只让李四用一个小灵通往家里打过一次电话,并且只能说“一切平安”。但也正是这个号码,为后来警方追踪提供了线索。
2月11日,李四的女友苏雪(化名)有所察觉,当即找到了李四家人。两方一合计,发现李四在广州出了事,便赶忙前往广州营救。2月14日下午,他们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通过电话跟踪,终于在当地一个名叫“世纪年华”的超市里,将李四解救出来。
回想这次遭遇,李四后悔不已:“都怪我求职心切,去之前根本没有对那家公司做详细调查,还好家人赶来解救,否则不知道要被困到什么时候。”李四希望,他的这次经历,能提醒其他正在求职的人们,切勿盲目行事。
求贤是假求钱是真 中介借招聘大肆敛财
就在不久前,曾有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向本报反映,武汉某公司对应聘者提出要求,必须花200元听赵军老师的演讲,他们怀疑该公司是借招聘之名行敛财之实!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李琴同学反映,她在两家招聘类报刊上见到,该公司招聘文员和总经理助理。2月16日,她前去位于武昌中南路中建大厦的该公司初试后,对方让她回去等电话。次日,李琴就接到该公司的电话,称公司只招没有经验的人,并让她去参加复试。她赶至现场,发现有40余人进入复试。
复试现场变成了一场演讲会,该公司负责人赵军叫喊:“知识不代表一切!”、“只要努力,没有办不到的!”大约十分钟后,赵军拿出一本名为《为人动点儿心眼处事讲点儿手腕》的书籍,称作者是其朋友,30元一本,许多求职者纷纷掏钱购买。
2月18日,该公司电话通知10人进入第三轮复试。李琴、汤同学、严同学等人赶来。李琴回忆说,当时赵军手中拿着五六张《如何成为销售冠军》的听课票,声称“谁出钱买票,谁就可以到公司工作!”“听课后悔可以退款!”
因求职心切,李琴、汤同学和严同学等人,每人现场掏出200元,购买了2月22日的听课票,该公司在收据上注明“工作满三月退还”。
求职未成,先交钱买书和培训,李琴、汤同学、严同学等人思考后认为,该公司招聘或许只是个幌子,其实质是专找“没经验”的人收取培训费。随后,李琴等三人找到该公司退款时,对方竟分文不退。
对此,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赵军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求职者买书和听课票,都是他们自愿的;听课票背面有“售出概不退换”字样;“现场听过赵军老师演讲的人”,是该公司招聘员工的五个条件之一,对此赵军解释称“这是公司的规定!”
由于该公司拒不退还求职者的购书款和听课费,惊动了当地110民警。警方调查得知,赵军的身份证显示为“赵绪军”,赵绪军辩称“鲁迅也有笔名”!随后,赵绪军被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李琴等三人的遭遇,暴露了目前不少求职单位“忽悠人”的手段。然而,不少受骗者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少人都选择了“吃闷亏”。一旦受骗,立即报案,依靠执法部门将其铲除,不给此类骗子生存的空间,才是避开此类陷阱的唯一途径。
招聘面谈中的十大心理学“陷阱
心理学家曾进行了数百个实验,来研究招聘面谈的过程。他们的研究目的,是希望清楚知道是什么因素,在面谈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着管理体制者作招聘决定。通过这些研究,心理学家发现,不少管理者在不自觉情况下,堕入了面谈陷阱,令他们糊里糊涂地聘用了不适合的人。
大部分管理者,在过去都是或多或少堕入过面谈的陷阱,但这样并非表示他们称职。其实在面谈进行期间,管理者与应徵者是面对面的接触,彼此在不停的互相影响着;应徵者一举一动,及一言一笑,都有会反复地刺激管理者的情绪、感觉和价值观,反过来说,在面谈过程中,应徵者也不断地受管理者的行为刺激,而作出各种各样的他也不能完全控制的反应。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那些应徵高手,便可利用一些行为来引导管理者堕入面谈陷阱。
陷阱一:“坏事传千里”效应
在招聘面谈过程中,管理者在聆听应徵者陈述之后,会倾向较为相信负面性的资料,而交正面性资料的份量调低。例如,应徵者解释他辞去上一份工作的原因,是他不喜欢沉默寡言的老板,和希望找一找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管理者的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印象,认为应徵者不擅于与内向的确良人合作,而较为忽略了他追求更大挑战性的态度。
上述现象与俗语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吻合,人们对负面的事物有较深印象,也有兴趣知道更多。但在招聘面谈时,这个现象会令管理者“偏听”作出招聘决定时会有偏差。
陷阱二:“大型交响曲”效应
心理学研究指出,人对资讯的记忆能力,与接收的时间性有密切关系。在面谈刚开始时,管理者会受先入为主效应(Primacy Effecf)影响,对面谈内容会记忆较牢。然后,他的记忆会逐渐下降,直至面谈完结前,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开始生效,他对最后听到或发生的事情印象较深。这好像在听一首大型交响曲时,有些听众会集中欣赏开首及结束丙部分,对中段较为陌生。因此,若应徵者懂得在开场白及综合发言时多下一点功夫,他取得良好印象的机会便会提高。相反而言,那些秩序渐进,在中段表现良好,但结束前又归于平淡的应微者,可能会被管理者评为表现平平。
陷阱三:管理者“心中有剑”
调查研究发现,不少管理者心中,都有一个理想的应徵者形象,或称为典型。他们或会主观地认为,,应徵者必定要高大才能威猛,有美貌才具智慧,或口若悬河大才可吃四方。那么,当他们遇见一名高大的应徵者时,管理者便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从应徵者身上发掘威猛的证据,将一些原来没有太大关连的事件,也接受了下来。
这种现象亦可称为“光环效应”(Halo Effect),武侠小说则称之为“心中有剑”,意思是说,大侠无须手中有剑,他只要心中有剑,也可伤人于百步之外。管理者也经常心中有剑,若他认为没有美貌便没有智慧,那么一名姿色平庸的应徵者,便很难突破这个典型,来证明自己的智慧水平。
有些管理者心中的典型是十分具体的,他会在招聘面谈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一些他主观地以为应与工作表现或能力有关的细节上,而不是能客观的地评量一名应徵者的工作能力。
陷阱四:脱线风筝现象
有些管理者喜欢在面谈时,与应征者谈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如业余嗜好、管教子女方法、时事分析等到等。除非应征者将来的工作与这些内容有关,与此否则管理者是在浪费时间。
尤其是那些经验较浅的管理者,他会因闲谈太多而令面谈失支方向,让应征者有机会天南地北胡止一番,像脱线风筝般随处飘,甚至反客为主地带动着面谈,向他喜欢的方向发展下去。会谈结束时,能够与管理者谈得投契的人尽占优势,而谈话甚趣味性的人便给比下去。其实,若管理才希望知道应征者在工作以外的生活情况,他便应该好好的利用面谈前的时间,仔细地阅读应征者填写的个人资料表,而非在面谈过程中去了解。
陷阱五:好眉好貌效应
各应徵者都有不同的个人特徵,如高矮肥瘦、头发,有些管理者虽然嘴巴说没有,却不自觉地以貌取人,这种做法有个大问题,若招聘面谈由几名管理者共同参与,他们对个人特徵的喜恶,便会出现分歧,要取得客观准则来评量个人特征是一件十困难的事。不单如此,若该特征(如美貌、面型)与工作表现其实无多大相关,管理者凭此而生的直觉来挑选,自然不会有助找到合适的员工。
有些工作也许需要应征者拥有一些特定的个人特征,如身高及体重,这些条件通常会设定一个范围,让管理者在初步筛选时,已将不符合者排除,故此到了面谈阶段,管理者不该再将精神,放在这些不能定下客观评量准则的项目上。
陷阱六:盲侠“座头市”现象
在面谈过程中,有些管理者为了加深记忆,会记录应征者的房产科内容。他们作记录时,通常会犯两个毛病。第一,管理者在发问之后,便集中精神聆听,并且写下应征者的回答,他们的视线会经常停留在记录表上,而非看着应征者回答。不少曾接受面谈训练的应征者,他们心中早已准备了标准答案,来答复各样问题。他们在背诵答案时,身体语言会教人知道,他们不是衷心地诉说,真实经验。因此,管理人必须努力地看,不要像盲侠“座头市”般只听不看,而是要全心全意地观察应征者的反应行为,来印证他的说话的内容,检查两者是否一样。
此外,若管理者只记录应征者的说话的内容,而所略了他的行为举止,在面谈结束后,管理者再翻阅记录时,他便会难于分辨那些答案相关不远的应征者的实际表现。到那时,他只好凭印象来作决定。
陷阱七:同声同气易商量
有些心理学研究指出,管理者与应征者,在态度上及种族上的类同,与招聘面谈的结果有关系。若管理者认为,应征者与他有相同的特人处事态度,或来自相同的种族,他会倾向作出较高的评价,及建议付出较高的薪金。在经验的应征者,便会利用这个情况来自抬身价。当他发现与管理者有相近之处时,便引导谈话集中在该话题上,在取得管理者的好感之后,他便可以提高要求,而不怕影响被录用的机会。
陷阱八:以性别印象来作决定
管理者挑选应征者时,除了会以个人能力、性格、经以等因素作考虑之外,他们还会倾向凭个人对工作岗位的印象来作决定。若管理者觉得他公司的中的秘书多数为男性,他可能会因而产生一个印象,认为男性较适合该公司的秘书职位。这种个人主观的理解,并不一定来自价值观,主要是管理者通过观察而得来的结论,形成了一种性别歧视。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管理者与应征者有相同性别,对挑选的结果没有多大影响,他对工作岗位的性别印象,才是一个令管理者不能在面谈时客观地评量应征者的因素。因此,不少人认为男性才胜任推销工作,女性才能做秘书,主要因为管理者在挑选人才时,早已有先入为主的印象,不大愿意招聘与其印象不符的性别的应征者,他们(或她们)自然难有表现机会。
陷阱九:随意评分难分高下
由于并非经常进行招聘面谈,因此少有作面谈前准备,他们较为随意地发问,没有什么计划及组织性。调查发现,他们对应征者的评分会偏高,评分的分布也较窄,准确性也因此成疑问。此外,若管理者使用已拟好的指引来进行面谈,他对应征者的评分便会散一点,因而较能区分适合与不适合的应征者。他们给的分数,往往比没有面谈计划的管理者的评分更严。评分的狭窄分布造成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将应征者筛选,管理者因而要反复思量及面谈,浪费了工作时间,也未必可挑选出合适人选。
陷阱十:心血来潮创新话题
管理者在接见一连串应征者之后,可能会感到沉闷或疲倦。有些人心血来潮,想出一些新颖及轻松的话题,来与应征者交谈。这样一来,管理者之间便不可能参考别人的面谈记录,因为他不知道另一位管理者究竟创新什么问题,来评量应征者。
管理者都按照面谈大纲来进行面谈,那么他们对不同应征者的评分,便可让其他管理人参考省却了再次面谈的时间。
管理者在清楚了解上述各式面谈陷阱之后,可以针对性的评核自己的缺点,然后运用“行为描述式”面谈过程来加以纠正。那么,整个招聘面谈的可靠性及预测效度,便可以大大地提高,从而协助企业选用合适人才,进行有效的新陈代谢作用。
【就业高压下谨防“招聘陷阱”】相关文章:
就业谨防“招聘陷阱”09-20
就业谨防陷阱08-06
谨防求职招聘陷阱11-28
校园招聘应谨防的招聘陷阱08-01
招聘旺季谨防招工陷阱08-18
节后求职谨防“招聘陷阱”07-30
招聘旺季谨防招工陷阱08-08
求职高峰谨防招聘陷阱08-02
求职高峰谨防招聘陷阱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