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找工作谨防求职陷阱
又是一年求职季,江城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沸腾起来。招聘会上,有将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稚嫩面孔,有饱经生活沧桑的农民工,也有踌躇满志谋求更好发展的跳槽族。然而,接踵而来的各类现场招聘会、各种花样百出的网络招聘,在给求职者提供了机会的同时,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招聘企业,却在招聘和签约过程中悄悄设下陷阱。
那么,如何才能在求职过程中规避“求职陷阱”呢?人力资源专家献计,帮您远离种种骗局。
微博求职“面试”遭遇“女猎头”设局
“具有8年销售从业经验,从事过6年快消行业的销售管理工作……有意者,请与我联系。”记者发现,利用时下最火的微博平台传播,成了如今最潮的求职方式。
登录各大网站的微博,“微博简历”数量不少。曾在汉口青年路一家公司做销售的陆羽,正尝试着用微博为自己找一份销售主管的工作。他仔细填写了工作履历、获得的成绩和兴趣爱好等,此外还附上了自己真实的住址和联系方式。陆羽说,在微博上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圈子,其中有不少是企业负责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全面撒网,陆羽也的确捞到了不少“鱼”。
前几天,一个自称是某大型人才机构猎头的女士打电话给陆羽,约他到某酒店大厅面试。一开始,对方简单聊了一些话题,但无一与工作或行业有关。陆羽认为,对方是在从侧面了解自己,并没有起疑心。面试快结束时,陆羽觉得自己很适合对方的用人要求,而对方开出的20万元年薪,让他有些飘飘然。
这时,自称是猎头的女士提议开一瓶红酒庆祝,陆羽欣然答应。半杯酒下肚,陆羽突然来了困意,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陆羽醒来时,女猎头已不知去向,而他的手机、钱包,还有手表都不见了。
陆羽事后找到女猎头所说的人才公司,对方却告诉他,该公司没有那个女士,而且近期并没有委托猎头招聘。陆羽恍然大悟,但后悔晚矣。
【建议】
人力资源专家于健提醒求职者,面试前一定要注意验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防求职陷阱。正规单位面试,一般会将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若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求职者就要特别小心。在收到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电话时,务必先上人才网站核实一下这个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手机跟你联系,必须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和了解企业信息。同时,不要在微博上发布过多的个人信息。
盲目签下合同 遭遇霸王条款
前不久,武汉某大学4名女生,经一家中介所介绍,到汉口劳动街一家民营企业应聘秘书。当时该企业给学生口头承诺,月薪3500元,外加年终奖金;工作满一年,办理住房公积金。晓晓是这4名女生中的一员。据她讲,当时很激动,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学生,能挣这么高的薪水,等于是天上掉馅饼。
入职后,晓晓等人依照企业的程序,签订劳动合同,但同时又交出身份证、户口证明、档案等。虽然她们当时觉得没必要,但求职心切,还是照办了。不久,大家发现上当。
原来,她们的月薪确实是3500元,但是在工作中,必须完成合同上没有的“霸王条款”。例如,迟到一次罚款500元,客户打电话响三声不接罚款500元,桌椅没有摆放整齐、超过一厘米罚款200元……结果,大家一个月工作下来,扣掉各种罚款后,实际发到手里的只有可怜的700元,连武汉市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
大家要求集体辞职,该企业却称,需缴纳1万元违约金,否则就不退还身份证等证件。最后,经有关部门协调,才拿回证件。当晓晓给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出示该企业和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时发现,这些合同根本就是不符合规定的假合同,没有加盖企业公章。
事后,经有关部门调查,这4名女生所去的那家中介,也是黑中介。
【建议】
人力资源专家于健表示,现场招聘会、网络招聘、猎头、职介机构和人才派遣公司等,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沟通的主要载体,也是求职者找工作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径。此案例警示,初次求职者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职业中介机构,而且还要对应聘单位进行详细了解,一定要谨慎对待。与用人单位洽谈时,要大胆和用人单位商谈有关工资、社会保险等相关内容;洽谈成功后,一定要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劳动合同,同时要注意条款的设置,切勿签订“霸王条款”。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身份证和学历证书等原件交给用人单位保存。
请大家继续欣赏更多的求职陷阱:
毕业生要警惕四种招聘陷阱
职场新人要读懂招聘广告的潜台词
大学生就业须严防八大“骗局”
当心求职陷阱 求职者需自我保护
【开年找工作谨防求职陷阱】相关文章:
找工作要谨防网络求职陷阱12-13
求职找工作谨防四类陷阱10-25
找工作谨防八种招聘陷阱10-27
兼职谨防求职陷阱07-20
毕业求职谨防陷阱10-24
求职路上谨防陷阱09-11
毕业求职谨防陷阱08-19
春节后找工作谨防8大陷阱12-06
学生暑期找工作应谨防的陷阱07-03
节后找工作 谨防八大陷阱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