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求职多陷阱 明辨真伪巧防范

时间:2022-12-12 10:32:07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求学求职多陷阱 明辨真伪巧防范

  以下是YJBYS就业指导的小编为您搜集一些真实的求学求职陷阱,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求学求职多陷阱 明辨真伪巧防范

  四类家长容易掉进“招生陷阱”

  全国高考刚刚落下帷幕,根据往年经验,6月下旬是高校录取诈骗案件的多发期。犯罪分子以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填报志愿不理想的考生为目标,抓住家长互相攀比、望子成龙的心理,打着招生的幌子,骗取考生家长的钱财。这类案件极易给考生家庭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社会危害性不容小觑。

  案件回放:骗子只收钱不办事

  去年7月,浙江省台州市居民陈某经人介绍认识何某,何某称只要交15万元就可以保送陈某的儿子到北京某军官学校上学,同年8月26日,陈某交给何某15万元钱。事后陈某发现自己儿子就读的并非所谓军官学校,而是一所普通成人高校。

  去年7月,浙江台州居民樊某为了帮高考失利的弟弟圆大学梦,在QQ聊天时认识了一个网名叫“龙翔天下”的人。此人称手上有各种内部指标,只要肯交钱,包进各类院校。经过一番讨价还价,“龙翔天下”答应樊某先交2000元订金,但樊某交了钱后,“龙翔天下”却马上消失了,手机很快也停了机。

  案件分析:8类招生诈骗伎俩

  根据往年发生的高校招生录取类诈骗案件分析,犯罪嫌疑人惯用的诈骗伎俩主要有:

  1、网络虚假信息诈骗。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等散布虚假招生信息,发放邀请函,擅自组织部分高校举办所谓高考招生“咨询会”、“说明会”,欺骗考生及家长前往,收售门票费、中介费等。

  2、吹嘘自己神通广大。骗子通常装扮成某高校的招生负责人、招办工作人员,声称自己能通过关系弄到“内部指标”,以帮助办理入学手续等为由,收取巨额介绍费或录取费让低分考生也能进名校;或吹嘘掌握着定向招生计划、高校扩招名额、学校内部指标、自主招生指标等,只要交钱,即使分数不够也可入学;或谎称可保“专升本”,以此专骗一些分数达不到本科分数线的考生。

  3、混淆招生类别敛财。由于高等教育的形式越来越丰富,一些招生骗子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辅导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交钱就能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实际上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学校,而是自学考试助学班、成人高等教育辅导班或网络学院。

  4、伪造、假冒公文行骗。冒充高校招办工作人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伪造几可乱真的录取函,上面盖有“公章”,并有“录取编号”,以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嫌疑人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等到学生入校后发现上当时,骗子早已逃之夭夭。

  5、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一些不法分子以“帮忙”为由,获取考生的报名号、准考证号、身份证号和密码信息后,利用考生信息渠道不畅而产生的“时间差”,赶在考生之前获取录取信息。这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他们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声称是自己找亲戚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后考生才被录取的,向考生和家长索要“活动经费”。

  6、打着自主招生幌子。目前不少学校经过批准都在进行“自主选拔录取”的改革试点,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目光转到了自主招生上,声称可以利用自主招生录取分数较低的考生,让家长误以为自主招生就是学校说了算。

  7、假冒招生人员。假冒省高招办工作人员或高校招生老师,以“录取函”、“预录取通知书”、“入学批准书”等虚假材料,或假冒军校领导、军队高级干部等身份,怀揣“部队院校招生录取介绍信”招摇撞骗。

  8、利用特长生加分。一些不法分子声称可以通过关系将考生以特长生的名义“办”进高校,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望子成龙的家长容易受骗

  ——希望孩子读名校的家长。这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读一所名牌高校,不惜花费重金找“门路”。

  ——孩子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家长。孩子的高考分数只上了二本线,家长却一心希望孩子上一本院校,因此容易犯糊涂。

  ——接受不了孩子落榜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一份大学文凭,一些家长宁愿相信所谓的关系花钱上学。

  ——对高校招生录取流程不了解的家长。

  民警支招:

  考生及家长要多长个心眼,认真了解高校招生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提高辨识能力。不要轻信非法中介、非法网站及不法分子的虚假承诺。对于没有报考的院校,收到录取通知信息时一定要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进行真假鉴别。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高考录取,正确评估自身实力,量力而行,填报符合自身情况的学校,切不可盲目攀比。

  亲友推荐的“好工作”竟然是传销

  又到了毕业季,各类公司招聘、人才交流格外红火。根据以往的案例,急于创业致富的年轻人很容易被卷进传销组织,不但血本无归,还被传销组织“软禁”或“拘禁”,丧失了人身自由。

  案件回放:“好工作”从天而降

  28岁的大学毕业生小姚是陕西汉中人。2013年4月,他接到了舅舅的电话后急忙赶到河南三门峡。与小姚一同来的,还有他的母亲。“之前我在海南一家食品企业做质检工作,收入一般般。舅舅在电话里说,在三门峡直销一种保健品能赚大钱,让我也来发财。舅舅介绍的我想肯定不差,所以我辞了职,带着妈妈来投靠他。”

  到了三门峡以后,小姚发现新工作不难干:很多人住在一套房子里,每天上上课,联系联系亲朋好友,说服他们都来加盟。入职时,小姚作为舅舅的下线,共买了5份“香港安倍康生物有限公司”出品的蜂胶保健胶囊。然后,他用母亲的身份证又买了5份,共投入3.8万元。按照规定,投入越多、发展下线越多,薪金提成越高。但小姚在公司里忙乎了两个月,并没有发展到下线,连工资也没领过。

  33岁的秦女士来自福建厦门。“我好朋友打电话叫我来看她,来了之后,她说这边有个好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和啥从业经验,我就听她的了。”秦女士说:“‘团队大经理’讲,理想情况下,公司员工一人一年能获利300多万元。新工作有这么高的薪金,在以前我连想都不敢想。”

  2013年6月,三门峡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一举捣毁了经营两个月的聂某等人组织、领导的49个传销窝点,抓获传销人员171人。面对民警,小姚和秦女士方才醒悟,自己竟掉进了传销的陷阱。

  案件分析:揭秘传销常用手法

  找工作如何被忽悠成了传销人员?且看引人掉进这类陷阱的组织者的常用手法:

  2013年初,以聂某为首的陕西、四川、安徽等地的30余名“团队大经理”,在三门峡市区找借口租房,以发短信、打电话、写信、亲自上门游说等多种方式,瞄准刚毕业的大学生群体和各自的同学、朋友、亲戚、战友等亲友圈,以做生意、游玩、聚会等多种借口忽悠亲友前来,或以“见效快、收益高”的“直销”工作为诱饵,散发广告和宣传册,诱骗急于找工作、赚大钱的大学毕业生和务工人员加盟。

  这100多号“公司员工”都是怀揣致富的梦想而来,每人投入的资金多在3万到10万元之间,有的东凑西借,有的倾尽了毕生积蓄。“团队大经理”聂某面对民警时承认:“我们心里都明白,一人一年获利300万元谁也实现不了。像我这样处在上线的大经理,投入几万元,一年也只不过能提几千元钱,下面的人基本是血本无归。”

  民警支招:认清传销特征 保持清醒头脑

  找工作时,特别要警惕被忽悠进传销组织。传销无论有无实体产品,无论外包装是直销、直营、分销还是入股,其最主要特征都是以先投资入行、拉人头发展下线、提成分红的模式,鼓吹“快速致富”。掌握了传销这些特征,鉴别传销并不难。很多人本想找个好工作,结果被迫陷入传销陷阱,甚至被传销组织,坚信传销是一份绝对能挣钱的“好工作”,导致自己血本无归。

  遇到有同学、亲朋、战友等身边人介绍工作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以往有感情基础而盲目轻信“一夜暴富”的神话。应该时刻牢记,凡是专业素质要求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的工作,往往不可信;找工作时,要核实所应聘公司的信息,可通过网站、工商部门及托人查询是否正式注册公司;不要随便去异地面试,不要轻信所谓的网上面试,要警惕那类以入股、缴纳保证金、入会等方式提前收钱的公司。

  有条件的话,不要在介绍人知情的情况下去实地考察,可以私下或托人代为考察;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传销或血本无归,千万不要再拉亲友入伙,试图用害亲友来救自己;一旦被传销组织“软禁”或“拘禁”,不要以暴力抵抗和跳楼等方式逃脱,而要理智应对,寻机报警求助,伺机脱离苦海。当亲友陷入传销时,不要盲目解救,要求助公安等执法部门。

  当心善意被利用——“落难学生”声称没家没朋友

  案件回放:“学生”网上求学费

  “叔叔阿姨,求求你们借我2300元吧,我把钱丢了,明天得交学费,真的没办法了……”日前,一条“学生求助”信息在江苏宿迁的很多QQ群和手机短信中传播。

  这名“学生”说,她今年17岁,学习成绩很好,就是家里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就到外地技校求学,明天就得交学费了,她却把钱丢了。当有人建议她与家人或附近的朋友联系解决问题时,这名“学生”又声称自己没家没朋友。这引起网友警惕,网友遂向公安机关举报咨询。

  接到举报咨询后,警方立即与求助QQ号码进行进一步沟通,以便提供帮助。不料,这名“学生”拒绝透露学校名称,在通话过程中还开启了手机魔音功能。当民警对此表示质疑时,对方情绪激动地声称“决定退学了,不借钱了!”由此,民警初步判断,该名“学生”的借钱行为很可能涉嫌诈骗。

  案件分析:煽情博取同情是主要戏码

  每逢开学或毕业时节,冒充老师或学生诈骗的案件就会集中出现。其中,冒充学生求助类诈骗多瞄准公益社团类QQ群。犯罪嫌疑人以“学生”身份,与不特定对象先在网上QQ聊天,并主动将手机号码告知对方并进行联系。一旦赢得对方信任后,就利用对方的怜悯之心,或称家庭困难没钱交学费、在校生活拮据,或称钱丢了没钱买回家的车票,诱使对方向其汇款。

  由于此类诈骗大多利用非正常渠道购买的不记名手机卡、专用QQ或用假的证件办的银行卡等作案,公安机关在办理此类案件时需要进行大量排查才能锁定犯罪嫌疑人,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很难全额追回被诈骗的钱财。

  民警支招:“三点一线”验证可信度

  骗子的花样再多,也会露出破绽。如本案冒充学生“借钱”诈骗,对方一定不会提供真实姓名、真实学校以及真实的家庭住址,因为验证这三点信息是否一致,就是识破骗局的最好办法,而骗子的最终目的无外乎是为了钱财。

  面对求助,公众要仔细核对信息,把防范工作做在前面:如果有人冒充某校学生,就直接与该校联系核实。即使想助学,也要与学校无缝对接;如果有人冒充某地学生,就与该地派出所联系核实。如果有人冒充学生求助却不愿意提供有效身份信息,那十有八九就是骗子,请直接拨打110,将骗子的手机号和银行账号作为线索提供给警方。只要我们多留个心眼,时刻保持防范诈骗意识,坚持以最可靠的途径认真核对信息,以最安全的形式输送爱心资助,骗子也就只有白忙活的份了。

【求学求职多陷阱 明辨真伪巧防范】相关文章: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04-20

如何防范网络求职陷阱?03-29

如何防范网络求职陷阱07-29

求职陷阱的防范措施06-20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技巧10-20

求职陷阱防范注意事项07-31

求职陷阱有哪些如何防范11-08

常见的求职陷阱以及防范方法12-07

就业陷阱的防范07-27

招聘陷阱多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