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求职陷阱多,找工作要当心

时间:2020-11-24 17:10:56 求职陷阱 我要投稿

年底求职陷阱多,找工作要当心

  【网上求职有风险】

年底求职陷阱多,找工作要当心

  “我们班好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是居然一个都没接到面试通知。”日前,我市某高校“准毕业生”小李向记者说起了他的第一次求职遭遇。“当时大家都觉得岗位待遇不错,但一直没下文,后来听亲戚说,这次招聘就是个‘幌子’,他们只是通过招聘给企业做宣传,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距离明年6月份毕业还有好几个月时间,但眼下已有不少准大中专毕业生提前加入求职大军,希望能早点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面对就业市场中的众多工作岗位,在就业过程中,准毕业生们该如何拨开“迷雾”,辨别“真假”,避免像小李一样“空欢喜一场”?为此,记者来到市人力资源市场,通过采访相关案例,给正在求职的准毕业生提个醒。

  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的确存在着像小李说的.这种情况,“这就是常说的‘招而不聘’”。他提醒,在招聘中如果遇到企业滔滔不绝地介绍经营理念、销售产品之类的,而对岗位条件,工资待遇、发展空间只字不提的,就要慎重投递简历,“即使投递了,最好也不要抱太大希望,因为这很可能是企业的‘伎俩’。”

  “现在出现较多的一种,而且难以分辨的是招聘岗位‘渗水’现象。”该工作人员说,他们从一些求职学子口中得知,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将岗位描述的“高大上”,比如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但是等到上岗时却被要求从基层做起,而且往往好几个月依然不见岗位轮换,最后等试用期、考察期一结束企业就炒人,根本没有人能真正成为“高大上”。

  “还有一种是在待遇上的‘打折’。”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很多青年学子都愿意到销售岗位上锻炼,有些学生想挑战一下自己,也有些学生希望拿到高工资,但是,有些坐上销售岗位的学子反映,一些企业在待遇兑现上大打折扣,“有的一个月能拿到一万多元的工资,但是公司会以多种理由克扣,最后高薪只能成为泡影。”

  对于岗位“渗水”和待遇“打折”这两种现象,该工作人员支招说,准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应聘职位的具体内容,向招聘方仔细询问岗位的相关细节,比如工作内容、工资待遇、考核晋升标准等。同时,关于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内容一定要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用文字体现,避免出现纠纷时口说无凭。

  采访中,工作人员还提醒广大“准毕业生”,正规的招聘,招聘单位不会以任何名目收取求职者报名费、培训费、押金等费用。工作人员说,前段时间他们遇到一个 “准毕业生”,就被某公司以培训费的名义收取400元,公司承诺辞职时退还,但是等到他真辞职时,索要这400元却费尽周折,虽然最终钱拿回了,但是闹得非常不愉快。“对于求职时或者入职时要求交钱的公司一定要说‘不’,即便交钱了也要保留收据。”工作人员说。

  【中介收费陷阱】

  另有案件,事发黑龙江,投诉人张明伟诉大连金州新区某中介公司收取中介费后未能为其安排工作,但所收费用却迟迟不肯退还。经调查得知,投诉人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来到大连后被带到中介公司接受面试并收取中介费1100元,中介公司承诺第二天为其安排工作,但第二天不仅没有安排工作还收取了20元的打车费和 80元的服装押金。投诉人要求中介公司退还中介费,但中介公司态度非常蛮横,甚至威胁求职者。

  了解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刻向被投诉的中介公司展开了调查。由于投诉人没能收集交费的相关凭证,又曾遭受到中介公司恐吓,不敢与中介公司面对面进行交涉,该中介公司又矢口否认收费行为,调查遇到困难。但是通过多次现场搜集证据,制作询问笔录,在掌握中介公司违法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后,中介公司终于承认收取求职者张明伟合计1200元费用,但并未为其安排工作,所收费用也尚未退还。监察人员依法责令该中介公司退还张明伟1200元中介费。

  此外,市场工作人员特别提醒,网上求职虽然方便快捷,但是网上招聘企业鱼龙混杂,有些企业打着高待遇、高收入、高地位的幌子,其实做的是非法的传销,中介收费要注意了。对此,“准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年底求职陷阱多,找工作要当心】相关文章:

找工作,当心“陷阱”!09-04

找工作,不容易,招聘陷阱要当心!10-07

找工作,不容易,招聘陷阱要当心!07-17

找工作要通过正规途径 当心误入传销陷阱08-14

网络兼职陷阱要当心12-04

找工作要谨防网络求职陷阱12-13

找工作 当心招聘会“陷阱”07-09

找工作当心招聘会陷阱08-13

求职陷阱多,找工作多长心眼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