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求职陷阱算计了
眼下正值求职高峰期,海量招聘信息涌向人才市场,给求职者带来就业机会的同时,一些招聘“陷阱”也隐藏其中。对广大求职者来说,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作为求职者虽然不能放过一个机会,但面对鱼龙混杂的求职市场,对于轻而易举的职位诱惑,伸手可得的高薪机遇,还是得小心翼翼。
陷阱一:“见习”不是廉价劳动力
案例:蒋先生,计算机系毕业,应聘了一家广告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岗位。该岗位的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月薪800元—1500元,且工作性质为合同制,蒋先生便欣然前往应聘。蒋先生被录用后与单位签订了一份见习协议,在之后的两个月的时间内,该单位每个月均仅支付给他420元的见习补贴。蒋先生觉得其中有问题,立即到劳动部门进行核实,原来该广告公司并非见习基地,原则上不允许招收见习学员,它仅仅是想利用见习名义使用廉价劳动力。
专家建议:乌鲁木齐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创业指导师咸君才告诉记者,求职者在应聘“见习”岗位前必须要理解“见习”的真正涵义。所谓职业见习是指组织学员进入企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性见习,以提高其动手能力,丰富其工作经验,增强上岗适应性,尽快实现就业。见习期内,见习学员与见习单位不建立劳动关系。
咸君才建议,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时要搞清楚“合同”与“见习协议”的区别,不要被用人单位的一面之词所误导。如果出现案例中的情况,可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咨询或反映。
陷阱二:岗位名称模糊名不副实
案例:小沈,近日应聘了某广告公司的“储备人员”岗位,由于小沈大学里学的是广告设计专业,觉得应该对口,且招聘信息上标注的'薪资价位也颇令他感到满意,小沈立即向该公司投递了简历。但在面试的过程中,该公司却不断地对其营销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问,并向其介绍保险方面的业务。最终,在小沈的追问下,该公司才承认其实质是代某保险公司招聘保险业务员,招聘信息上标注的薪资也是需要通过业绩提成才能达到的。小沈顿感自己白跑了一趟,受到了欺骗。
专家建议:之所以推销员这一岗位在求职者中不太受欢迎,可能信用危机是主要原因。一些用人单位为了“掩人耳目”,就用一些比较动听、模糊的岗位名称来吸引求职者。
新疆人才市场综合部部长刘建全指出,求职者只要在面试时多了解应聘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就会避免落入一些单位的圈套。比如,如果一些类似商贸公司、广告公司招聘明显超出公司经营范围的岗位,则大多有假;如果薪资的弹性幅度大,而且对学历要求又低,明显与市场规律不符的,则大多也会“暗藏杀机”;如果该岗位一次性招聘数量众多,比如“储备干部”岗位动辄招聘几十人,则也有可能有水分。刘部长提醒广大求职者,在应聘一些岗位名称比较模糊的招聘信息时要特别留意。求职者要在面试前和面试中了解用人单位和应聘岗位的详细信息,以免陷入这些单位设置的“骗局”。
陷阱三:求职收费不可信
案例:小李去年6月刚毕业,期间他应聘了多家单位,但都以没有工作经验为由婉拒了他。在一次招聘会上,他看到了一家网络公司招聘网络管理员岗位,并说“无经验也可”,小李不假思索就到这家公司填写了登记表,面试人员在面试过程中提出要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一系列费用,小李交了钱,也没要任何票据。一个月后该公司仍没任何回音,他来到公司要求退钱,由于拿不出任何凭据,只能无奈走人。
专家提示:新疆大学就业指导办公室王老师建议,广大正面临求职的毕业生,找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应聘每一个岗位都要多方面详细了解相应企业的情况及背景,看看企业是否正规,业务是否合法等。了解企业情况的方法有很多,在网上搜索查询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如在工商局等网站中输入应聘企业名称搜索查看企业有关信息。
另外,劳动保障部2000年颁布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等行为。
【别被求职陷阱算计了】相关文章:
别被求职陷阱给骗了10-31
2017求职陷阱案例_求职陷阱案例汇编07-16
常见求职陷阱之常见的求职陷阱09-11
预防求职陷阱10-18
年底求职陷阱11-17
规避求职陷阱10-17
网上求职陷阱12-14
求职合同陷阱12-14
女性求职陷阱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