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测评真的能填好志愿吗?
如今是填报高考志愿的高峰期,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自己想从视什么样的职业,因此会用职业测评来决定。那么职业测评真的能填好志愿吗?下面yjbys小编为您讲解!
>> 职业兴趣测评,一个不错的工具 <<
人格和职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人格特征的要求是有差距的。如果某人的人格与某职业的需求能够较好的匹配,这不但有益于公司效益的提升还有助于从业者的发展。
于是职业兴趣测评就应运而生,目前已经在各行各业的人才招募和岗位匹配过程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
虽然职业不能等同于专业,但是他们之间通常还是有着非常紧密关系的。对于高中生而言,虽然还没有工作经历和较为广泛的行业、职业认知,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相应的测试来确定考生的职业兴趣倾向,从而为高考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 职业兴趣测评不等于就能填好志愿 <<
实际在做职业兴趣测评时,通常都会有人觉得测评结果不准确,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原因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测试对象的心理必须是健康的,但事实是大多数人其实多少都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
2 、人在决断的时候往往很难做到非常可观,难免夹杂情绪与想法
3 、任何心理测试都只能做到模糊化判断,准确预测是不可能也不科学的
由此,大家应该意识到,当一个测评结果出来后,不应该急着去用,而是需要对测评结果进一步分析和确认,方能得到可用的结果。测评,测评,除了“测”还要“评”。
>> 职业兴趣测评逻辑分析 <<
根据职业性向理论,某种人格类型的劳动者应与其相同类型的职业相结合,即人格与职业要相匹配。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一种颜色或一种物品记住别人,也会以某种气质和感觉被别人记住。这说明任何事物,包括我们的兴趣、思想在内,都存在着某种关联。
我们的兴趣和能力也与某个专业或职业存在着关联,而且是可以被探知的。职业兴趣测评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通过隐喻的方法来设置题目,挖掘被测评者的职业兴趣倾向的。
随着大量心理学测试科学性的被证实,职业兴趣测评的可靠性显然是无用怀疑的。但是由于人的复杂性,对测评结果的形成过程和原因的分析无疑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根据“约哈里之窗”理论,人的内心世界可以分为四个区。
开放区:代表所有自己知道,他人也知道的信息。
盲点区:代表关于自我的他人知道而自己不知道的信息。
隐藏区:代表自己知道而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知识性的、经验性的,甚至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未知区:这个区域指的是自己不知道,他人也不知道的信息。是潜意识、潜在需要。
应用“约哈里之窗”理论可对职业兴趣测评结果作分析。
如果自己的某个兴趣或某项能力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也就是同时得到了自己和别人的认可,那么这就属于自己的开放区,选择与之相对应和匹配的专业或职业不但工作或学习比较轻松,还特别容易出成果。本区域的倾向非常容易在测评结果中呈现。所以觉得测评比较准确的人多是人格比较鲜明,开放区比较大的人。
如果只是自己知道,别人从来不知道,那这就属于隐藏区,是自己有兴趣、有能力但没有机会,或是自己有意为之。倘若能够解除相关羁绊,是有能力学好相关专业或干好相关职业的`。这一部分比较特别,在测评结果中反映还是不反映取决于测试者“执念”的严重陈谷。
盲点区是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别人就是一面镜子,你需要从镜子里看到自己发现不了的东西,一旦通过这面镜子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或许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所以,当测评结果出现与考生认知不符的专业或职业的时候,还希望考生不要断然拒绝,因为每个人都存在一个盲点区。
未知区是一个自己与别人都不知道的区域。未知不代表不可知,若有心探知,可成已知,并所用之。所以说这也是个充满潜能的区域。当测试者看到与这一区域对应的专业或职业时,一般都会非常惊讶,甚至认会为测评是瞎扯,原因是觉得与自我认知不相符。其实,如果能够冷静分析测评结果,仔细考量对应专业或职业,保不住有惊喜的发现。
那么,大家现在应该能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测评结果一定是“测”与“评”的共同产物。“评”后的结果才能成为填报高考志愿的参考。
>> 个性化填报方案的形成 <<
一套个性化的高考志愿填报方案的形成结构是“政策解读+数据分析+个性匹配+生涯规划”。
职业兴趣测评解决的是考生与专业或人与岗位相匹配的问题,属于方案里“个性匹配”这一部分,与一套科学的个性化志愿填报方案还有很远距离。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2.你了解职业测评吗
【职业测评真的能填好志愿吗?】相关文章:
职业测评:你将来能当老板吗?10-23
你了解职业测评吗01-16
职业测评:眼下你能升职OR升值10-31
你会运用职业测评结果吗?01-16
职业测评:你会被职场淘汰吗?10-31
职业测评:你会被职场淘汰吗10-21
职业测评:职场你是液态族吗10-31
职业测评:职场你是煎饼侠吗10-31
职业测评:你有职场“公主病”吗?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