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打好基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近年来社会的焦点,大家也都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却鲜有人关注刚毕业一两年的“职场新兵”的工作状态。这些初出茅庐的人士遇到怎样的困惑。他们应该如何为自己的将来做规划?如果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转变……对他们来说,这两年的经历很重要,可以说是打好职业基础的阶段,也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探索。因此我们选取了几个案例,通过这些毕业一两年人士的回望和反思,以及专家的访谈,给予职场新人一些提示和建议。
在近期举办的人才 招聘会 上,不少毕业3年以内的大学生成为求职主力。他们尽管有一定的职业经验,但由于自身定位模糊,往往在 面试 时很容易被淘汰。
专家认为很多刚毕业两年的大学生凭着自己有一定的经验就跳槽到其他企业并不见得明智。在本企业内寻找机会也许比跳槽更好。
求职者在进行网络职业咨询和搜索。专家认为,职场新人,最好多向身边的人咨询,帮助自己确定方向。
在采访中发现,对目前的状态不甚满意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大学期间从未仔细思考过自己适合做什么、将来准备做什么。等到大学毕业后,猛然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和岗位,一时间从父母的掌上明珠变为被岗位使唤的工具,茫然之余,失落的心态油然而生。
而那些工作和生活都很平衡、很完美的职场新人,往往读大学时就根据自己的兴趣锻炼自己的相关能力。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通过大学的选修课拓展知识面,同时帮助自己尽可能地减少因为在不喜欢的专业就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有不少人把各种各样的社交作为锻炼自己、拓展资源的方式,不少人凭借大学期间获得的社会资源,找到了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两相对比,就像职业专家所说,成功的职场新人其实是把大学毕业后的职场适应期尽可能地提到大学内,这样,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小得多。
对于那些已经对工作不满的新人,最合适的方式可能是通过现有的岗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可以跳到行业内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在企业内的相关岗位调整,这也许不如斩钉截铁地跳槽痛快,但绝对是省事、省力又利于未来发展的。
自述1技术专业不想做纯技术工作
●史思明,某知名跨国IT公司项目经理
“工作状态”弹性工作制但很忙
负责用户需求分析、软件功能设计以及项目日常管理。弹性工作制,刚上班时每周工作80-100小时,现在60- 80小时吧,主要是效率提高了。因为和美国同事工作时间有时差,所以每周有两天要早到公司(8点)和美国同事开会,忙的时候半夜3点也开过会。平均每季度需要去美国出差一次。
“工作思考”与同事竞争中成长
由于工作的内容自己喜欢,所以即便强度大也不会觉得很辛苦。项目过程中和世界一流的学者、工程师和经理合作,学到了很多东西,加上大公司的管理运作经验,毕业不到两年自己感觉收获很多。上司每周会安排半小时跟你探讨与项目无关的职业发展,帮助你规划职业,包括如何能提升到下一个层次。身边的同事都很优秀,而且对工作很有热情,当然竞争也激烈。
“工作选择”技术与管理结合
我的专业是计算机,但我不希望做一份纯技术性的工作。又因为自己很喜欢市场营销类,且有比较强的沟通能力,所以找工作时就集中投了些需要技术背景又和自己兴趣有交叉的职位。现在看来选择还是正确的。
“大学的影响”受益于跨国公司实习经验
大学4年给了我充裕的时间了解并锻炼自己。我一直认为自己适合先工作,所以从大二开始我就在很多跨国公司实习,也参加了一些大学生比赛并获过奖。在不同的公司不同职位的实习经历,让我更容易了解自己的长处和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拿着强项去找相应的工作,自然也会容易些。
“反思”白领生活能否让自己满足
1.毕业后去成熟的公司能更快让人变专业,学到的管理经验也会对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3.想明白光鲜的白领工作能否满足你生活的终极目标,如果不能,适当时候可以退出去创业或者做其他你想尝试的。
自述2 岗位淘汰率高要求不断突破
●孙珂,某软件公司软件工程师,计算机专业
“工作状态”工作很忙属于自己的时间少
我主要做软件开发的工作。每天我要开很多会,跟客户确定需求、代码实现、后期测试等,期间还要花很多精力跟项目成员和客户沟通。比较忙,一月份每个星期的工作时间达到100小时,感觉很辛苦,心理上主要是有时间表的压力,属于生活的时间很有限。
“工作思考”技术更新快容易被新人淘汰
这样的工作性价比很低,不过作为第一份工作,我还是学到很多东西,至少现在比毕业时底气足了很多。但也确实存在瓶颈,主要由于公司做的是软件外包,所以很难提供一个很连续的环境,也就是说,你在这个项目中熟练运用的技术和知识,换一个项目可能就用不上了。半年前我意识到了这个瓶颈,但考虑到一年经验的程序员在市场上处于尴尬的地位,我希望能积累一些行业经验,再作打算。
我在工作之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 职业规划 ,可能因为当时自身的条件比较差,工作之后,也没有很明确的计划,只是有一些想法和阶段性的目标。比如多积累行业经验,向IT咨询的领域努力——因为要在IT这行继续走下去,要么走管理路线,要么走技术路线,而这两方面我觉得都不算很适合自己,所以我想做偏商务的IT咨询。其实我也不确定这个目标是不是符合实际,也没有仔细考虑过得失,只是觉得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这个可能更加适合自己。还有一个目标,就是年底薪水一定要给我涨到和某某一样的水平。
“工作选择”专业对口最重要
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毕业的时候只有这一份offer,是在大四上半学期当作保底签的,下半学期就没再找工作。选择这份工作,一方面是专业对口,另一方面是程序员的工作不让我头大。
“大学的影响”未做职业分析导致定位模糊
其实我一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大学期间就光顾着享受生活了。主要还是没有很好地分析自己。
“反思”尽早为自己规划
对像我这种不太有开拓精神的人来说,在大学毕业头几年定好 职业规划 应该说是很重要的,它奠定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基调。
自述3 依靠公司资源为出国做准备
●王娟,某著名外语 培训 机构媒介公关,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工作状态”工作日益游刃有余
作为媒介公关,我负责公司的公关策划、媒介宣传等。每天我要浏览各类媒体,策划新闻选题,和记者沟通,有时会撰写稿件配合宣传,有时还要策划新闻发布会,或到外地出差,配合其他子公司的活动。刚开始工作,我会较晚回家,多做一些事;工作一年左右,渐渐理清头绪后,上下班基本准时。
“工作思考”在岗位上寻找发展机遇
我的工作可以学到公关及行业内的不少东西;而我原来所学的专业和人际资源在目前的工作中可以充分发挥和拓展,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打算工作几年后出国读传媒或MBA,而我本身的资源在教育方面,目前工作是公关,所在的公司又与出国留学特别相关,因此平时的工作就是对专业的积累,同时也能第一时间获得留学动态。此外,公关这个职业以及教育市场的发展潜力大,未来服务型职能的组织会大有可为。
“工作选择”与大学实践经验结合
刚开始找工作时,有几个机会放在我面前:一个是回福建去某集团做北美线的外贸,一个就在现在的公司做PR,或回学校当政治老师或辅导员。我大学的专业是教育和工商管理,性格比较开朗,又恰好做了四年跟新闻有关的社团工作,所以很自然地会偏爱公关工作。从当时各方面的分析来看,现在的这份工作应该是个最好的选择,把我学的专业,还有我的性格特点以及社团经验都能综合发挥出来。
“大学的影响”哲学帮助我思考人生
大学专业里有不少和哲学相关的课程,这些课程很能启发智慧,让我思考自身以及未来的路怎么走。大学时,我就常常分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擅长什么、适合什么工作。我对经济类的课程感兴趣,所以从大二开始选修工商管理第二学位。并且因为我喜欢和人打交道,所以参与社团工作,后来担任社长,通过组织一些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积攒了经验。
“反思”多与人交流有利于职业定位
我感觉毕业后的前5年都很重要———第一年是摸索期,第二三年是重点学习和积累期,第四年和第五年要为自己的下一步发力做充电准备。有人告诉我:28岁很重要,在这之前可以在不同的行业里尝试,但是28岁以后就要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了。
我认为这一时期要对自己做好 职业规划 。在努力工作的同时,要保持和周围人的沟通交流,包括与同事、朋友、长者的交流。
自述4 放弃轻松的工作寻找挑战
●王佳,某非盈利国际机构管理人员
“工作状态”生活和工作完美平衡
这是我的第2份工作,工作的职责和内容是促进中国与全球工业系统的合作,促进国外本土企业来华投资、采购、技术转移,促进东部沿海外资企业向西部发展。具体来说我们根据欧美等国家的项目,找中国相关的厂家协商。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发email、打电话、拜访客户等。下班后我经常健身、交友,生活很丰富。
“工作思考”与精英接触利于发展
我挺满意现在这份工作的。现在接触的人群都是圈子里的高层人物,对将来发展很有利,老板也一直对我进行专业知识方面的 培训 ,从产业链到工厂流程再到加工工艺、行业标准等。
“工作选择”接触新领域才有挑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会展领域。第一份工作虽然舒服,但没什么挑战;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希望能接触新的领域,达到比较高的层次,并能自己发展一个团队,所以才选择了第二份工作。
“大学的影响”社交能力最实用
大学期间我为工作所作的准备就是学好英文,掌握分析市场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社交能力。此外我在大学的实习都是有的放矢,与我对未来的设想相关的地方我才去。
“反思”前5年作为定位期
大学毕业开头的3-5年最重要,会奠定整个人职业的基础。1-2年可以不断尝试,不用定型。至于刚毕业一两年的人士应该如何为自己的职业作规划,我认为要想清楚首先喜不喜欢这个行业,其次喜不喜欢这个职位,然后你在这个位置上有没有发展,反思与当初想的有什么差别,是什么造成了与预期不一致;要让自己的优点得到发挥,缺点能够改正或弥补。
可进行职业摸索但别做“万金油”
●郝建,智联招聘职业顾问
问题:频繁跳槽和凑合心态危害大
大学毕业工作的头几年是知识更新的阶段。虽然很多企业招聘大学生看重成绩、学历、专业等,但现在他们更看重一些软技能,包括沟通、团队、创新、诚信,还有就是学习能力。目前校园里所学的知识、技能,实际上和社会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刚步入社会的学生,就面临知识更新的问题,谁能更快地像海绵一样吸收职场所需的东西,谁就能更好的在职业起步阶段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
有人提出,30岁前,你可以尽情尝试、尽情探索各种行业、职业,不用给自己定型。但这样的人可能只是“万金油”,却什么都不精通。一般发展顺利的人,他们的职业生涯是连续的,过去积累的经验,对下一份工作同样有用。如果探索能不断增强自己的职场竞争力,那么不妨多做探索;但切忌心猿意马朝三暮四,不停地跳槽、无限制的延长摸索期,会影响你的职业发展。在公司遇到困难想跳槽时,不妨分析其根本原因,有时候跳槽的确能改善待遇、上下级关系、发展潜力等问题,但有些跳槽对自己并没有帮助,跳槽后一样做不好。因此需要充分考虑。
和频繁跳跃相对应的另一个极端,就是做“温室青蛙”。觉得自己在一个公司发展还凑合,也不去想自己是否喜欢、适合这份工作,是否还有收获,守着工作不愿挪窝,这样对自己的发展也不利。
支招一:毕业前三年作为职业摸索期
大学毕业工作的头几年是职业习惯养成的阶段。校园里看的是成绩、知识技能等,而社会上考查的则是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等,上下级关系和上下铺关系完全不同,职场上习惯的养成是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很大的挑战,而这个调整对你未来职业发展相当重要。
大学毕业工作的头几年也是职业摸索的阶段。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可能当初在大学里给自己制定的职业目标,到了真正工作一两年后,会完全不一样的——原来喜欢的职业在尝试过后可能不喜欢,反之亦然。如果把大学称作职业准备期,那么毕业一两年到两三年是职业摸索期。在此期间,如果摸索对了,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很重要。
支招二:在适合的岗位上也不可坐井观天
对那些已经工作了一两年的人来说,应该时时刻刻对自己进行反思。这种反思分为对内和对外。对内看,是要不断琢磨自己做什么工作最得心应手,做什么工作即使钱少他也乐意做,因为有成就感,而什么工作做得很费劲——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自己职业能力的分布。这是自己内心的反思。对外看,就是要看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他们的发展是怎样的,即使自身发展顺利,也不要夜郎自大。只有不时地向内向外看,才能更好地明确自己的坐标,对未来发展有所帮助。
头两年工作还应该为自己制定一个职业规划,包括设定长远目标、设定阶段目标、不断调整回顾、确定新的目标。不管顺利与否,都要及时反思,作出相应的调整。
过来人答疑
毕业两年工作不顺利要及时调整
●董晓阳,侠客行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东方思艺动漫学院”创始人
问题:工作后头几年真的很重要?
大学毕业头几年占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很多人来说,会奠定他职业生涯的基础。因为每个行业都需要积累,如果你在某行业有了很好的积累,表现较优异,那么之后的发展可能就会很顺利;反之,如果头几年你就没有做好,或者老是在不同领域跳槽,那么你在每个行业都只能停留在入门状态,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若在一个行业没有很深的积累,待遇等方面相应也不会很高。
当然你可以在这两年多进行一些尝试,如果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妨趁早做出选择,否则时间长了成本也提高了。
支招一:大学开始寻找职业方向
大学期间可以多做一些尝试,比如勤工俭学、参加实习、加入社团、自己创业等,它们可以让你认清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这其实就是把刚工作一两年尝试期所需要做的事情提前到大学里做,这样一来压力、成本更小。
在大学里就做尝试还有一个好处,当你及早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时,可以及时申请换专业,这样至少你所学的专业是你感兴趣的,将来选择工作的余地更大,并且我认为只有热爱你所从事的职业,才有可能获得杰出的贡献。而若到毕业后你才发现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已经无法改变,可能需要参加各种职业 培训 班甚至用读研来达到转型目的,相对来说代价比较高。
支招二:转变前先充分了解自我
当然也有同学因为专业不对口、自己不喜欢等种种原因,头两年的工作并不顺利,这时候就要尽快做出转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擅长;其次如果你英文好,且希望从事的行业在国外又较为先进,你也明确自己出国的目的,包括出国能为你带来什么等,那你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如果出国比较困难,读研也是一种选择;如果希望能在较快时间内掌握其他行业的知识技能,也可以参加业内较为权威、周期较短的培训班。因为转变的成本较高,因此这种转变一定要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做,知道它对你的职业发展是最好的,而不是又一次盲目的选择。
企业内部换岗位可能好于跳槽
●袁玉华,金和软件副总裁(从普通的销售人员做到副总裁)
问题:学历取代能力不适应企业要求
第一,大学四年为了学而学,只注重专业却忽略实践。第二,用学历取代能力。其实现在用人单位很现实,更看重你能给他们带来的价值而非文凭,如果毕业生能提前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将会更受欢迎。第三,对自己定位不清,往往毕业之后对前途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支招一:在工作的企业中寻找调岗机会
我不建议刚毕业的人频繁跳槽。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应该跳槽呢?首先你要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这是大方向。如果你仅是觉得自己目前的职位不合适,但仍想从事该行业,不妨在企业内部尝试不同的岗位,这样成功的概率更高,因为你不需要再花时间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和文化,你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时间,只需要专注于你的岗位即可,而企业也会乐意这么做;若你真的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企业,在这里已经无法获得你想要的东西,那建议趁年轻赶紧作调整。而一旦认准了方向,就一定要坚持。
支招二:学会承担更多工作者容易成功
刚毕业的人有时会急功近利,不愿意承担更多的工作,认为自己吃亏了;或是抵挡不住诱惑,盲目跳槽。这时你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计较眼前利益,让你的表现超出你的岗位需要,并且锲而不舍地做好,老板会把你的表现看在眼里,并且给你更多的机会。
【打好基础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文章:
如何打好初级日语的基础10-31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01-11
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1-11
如何科学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2-15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12-11
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11-11
职业规划:工作前两年是为了打好基础07-15
关于打好基础的名言警句摘抄08-03
年末,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11-11
如何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