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与就业择业心理剖析

时间:2022-10-24 15:40:17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职业规划与就业择业心理剖析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你有为自己做过职业规划吗?该为自己做一个职业规划了。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择业心理剖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规划与就业择业心理剖析

  职业规划与就业择业心理剖析

  一、职业规划因人而异

  当年轻人进入社会初期,对职业的选择有很大的成份是受周围的环境以及所学专业影响的。由于他缺乏左右周围环境的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员工工作的选择不能算是职业规划的一部分。因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由员工自己决定。这段时间应该是为职业规划的设计探索阶段,即发现自身特质的阶段。职业规划在这段时间内,还没有真正开始,也没有办法开始。因为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决定作用的员工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此时还不能确定或者自身根本不知晓。

  在员工发现了自己的爱好以及特长后,职业生涯规划才算真正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充分体现员工自我优势,因为这些优势使之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或极强的竞争力,否则,职业生涯规划就失去了意义。

  职业规划是需要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的,因为人的认识是最复杂和多变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不断地实践确认,同时通过逐渐地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清晰、明确。而人的多变性,也会导致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发生变化。现在社会上,因对职业生涯认识的不足,大部分人甚至工作了二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人,仍停留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期阶段,即还没有真正进入职业生涯的设计阶段。

  二、职业爱好和自身特质最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职业设计与实现的过程,是员工职业发展与实现的过程、步骤和目标,它突出表现着员工个体的特点。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是由员工个人起决定性作用,它是不以周围环境及社会状况为转移的。员工的最终职业成就是由其自身素质决定的,而非其所学的专业。另一方面,企业是一个利益体,它是以自己的利益需求为前提的,而非员工的个人需要,企业不可能放弃自身利益一味追求员工的利益。尽管如此,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可以处于主动位。

  如何使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过程为企业服务,就要从根本上认识员工的职业生涯的内在实质以及关键要素,由此在企业中找出符合员工职业生涯关键要素需求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使企业发展需求与员工职业生涯实施过程相吻合,从而达到相互,相互帮助,共同发展的目标。 如果你在职业规划上有困惑,若水心理咨询中心,能帮助你找到自己施展才能的天地。

  三、明天您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从哪里来,而是要到哪里去。三年前的选择造就了今天的你,未来的你取决于你今天的选择。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常常难以取舍,你是否经常为以下的问题而感到困惑:

  1、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

  2、不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3、不确定是否跳槽

  4、职业发展遇到瓶颈

  5、性格、兴趣与职业不合,想要职业转型

  6、工作缺乏动力——缺乏对工作的热情,没有成就感,不知道原因何在,怎样解决

  7、得不到企业认可——个人的工作风格与企业文化不相符,感觉被埋没

  8、人际关系难以处理——人际关系成为工作发展的障碍,为此想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9、职业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10、职场遇到重大挫折

  职业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个分支,有别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员工发展计划及猎头公司的能力规划,职业心理咨询更关注的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了解自己的性格与兴趣,发掘自身潜力,规划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

  四、择业的误区

  一是期望值过高。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由于目标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结果导致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

  二是角色错位。 一些大学生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是急功近利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或者到合资企业、外企或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但心理上难免会感到困惑。况且,越是大城市、大机关或沿海发达地区,人才就越密集,竞争也越激烈,离开自己的专业优势去竞争,使大学毕业生容易遭受挫折。

  四是 “ 铁饭碗 ” 情结。 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固守着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到生活的制高点,一劳永逸。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多次择业的机会,那种 “ 从一而终 ” 的传统择业观念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应该摒弃。

  五是同伴攀比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择业的目标设计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恼之中。

  五、如何走出择业心理误区

  首先,要知己知彼。 择业是一种双向选择,因此必须正确地估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在择业中可接受的范围,同时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去选择职业,就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其次,目标要适中。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择业目标,切不可好高骛远。近几年大学生择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向往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那些地方因人才集中而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内陆地区的中小城市或广大农村更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在那里往往更受重视,更有用武之地。就我国目前状况,只要大学生肯降低择业标准,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市场还是十分广阔的。

  第三,应有必要的形象设计。 处于择业阶段的大学生,都希望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靠毕业生给用人单位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自己的实际表现形成的。在不违背事实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形象设计和对信息的精心组织,突出自己的特长与优势,给用人单位留下鲜明深刻的良好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接触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第一印象搞糟了,以后即使花上几倍的努力都难以挽回。因此,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包装、修饰,是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在求职过程中免不了言语沟通,掌握沟通技巧也是择业不可缺少的准备。总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训对大学生择业同样适用。

  第四,扬长避短策略。 扬长避短是任何竞争性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须采用的策略。任何人都有长短优劣,问题在于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避免短处与劣势。有长处没有得到发挥或有短处没有得到避免都会对择业有影响。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有必要对自己的长短优劣做一番分析,使自己的长处得以充分展现,并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选择职业。

  第五,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传统就业观念是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即职业不仅是可以选择的,而且是可以创造的。大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创造新的职业。

  择业过程是对大学生各种心理品质与整体素质的综合检验,学校、家长和社会有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客观认识社会,全面认识自己,积极调适心态,走出误区。

  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1.社会方面

  从学校方面来说,高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应该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应一味盲目扩招,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无业可就。从政府方面来说,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鼓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就业、自主创业,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与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在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的同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聘用制度。为每一个有才华、有能力的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使毕业生能真正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学校方面

  (1)根据市场需求,科学设置专业。

  高校应把握就业市场动态,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培养学生,优化专业设置,努力提高办学质量。锻炼招生和就业问题上的超前意识,深入调研、实时追踪就业市场的动态变化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具有潜在竞争力的专业。为未来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行业培养专业性人才。

  (2)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也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就业、创业竞赛等,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为毕业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的同时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能够合理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

  (3)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应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大学教育,采取分年级的就业指导体系,针对不同年级设置相应课程内容。比如:一年级以“目标教育”为牵引,重点开展就业形势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二、三年级重点开展以培养职业化精神与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拓展训练方面的指导,四年级侧重政策与择业方面的指导,同时应构建就业指导课群,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4)高度重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要注意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坚忍不拔的心理品质,尤其要关注毕业生群体就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针对毕业季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展开专题教育,定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另外,要加强心理咨询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人才,定期为心理咨询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不断提高心理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家庭方面

  家庭不仅是大学生的休息场所,也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目标和价值观的主要引导地。家长在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孩子本人的意愿和爱好,鼓励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当孩子在就业过程中受挫,陷入抑郁、烦恼情绪的时候,家长要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安抚孩子情绪,帮助孩子重获信心。

  4.学生个人方面

  (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核心是坚持立足于社会的择业取向,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关系,把个人的理想和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以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和人民需要为重。深入基层,到人民群众最需的岗位上工作。先就业后择业,在就业过程中不断充实、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力争在实践中磨炼自己的意志,全面提升自身素质。

  (2)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大学生一入学就应该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制定分阶段生涯发展目标。在每个阶段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自己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高个人素质,为步入职场奠定基础。

  (3)培养抗压能力,学会自我心理调适。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积极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面对失败,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目标,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此外,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时,要不断地自我暗示、自我鼓励,可以通过如跑步、健身、游泳等方式进行适当的宣泄,必要时也可以向心理专家求助。

  在当今社会中,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会引发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存在的问题和它带来如今的严峻就业形势。为了减轻就业压力,缓解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我们应该在实践中深入分析原因,不断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职业规划与就业择业心理剖析】相关文章:

职业规划、就业择业心理剖析08-04

职业规划:先就业再择业?08-22

就业与择业08-02

浅谈就业与择业08-07

无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成空谈07-30

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明智08-08

职业规划:先就业后择业并不明智07-15

从就业到择业的华丽转型08-02

择业才能体现就业质量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