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3]

时间:2020-10-28 18:12:00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3]

二是我觉得大学生要善于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未来的职业行为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合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把自己的毕业论文内容与将来的职业选择紧密结合起来,这样在你进行相应的应聘时,你的专业知识与对现实的判断能力肯定会比那些泛泛了解的人要高出很多,胜算的可能性也就大得多。原因非常简单,你要写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在此一方面下足够的功夫,到后面你与别人的见识当然不会在一个层次上!我所认识的一个女生,就专门选取了房地产业中的“公共关系”作为毕业论文的主题,还特别研究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特别契合中国目前房地产业的现状,所以尽管竞争的人非常多,但她很快就被一家非常著名的港资背景的房产企业录取,收入待遇等非常可观;而相反的是,笔者也见到很多毕业生选取的毕业论文与自己的职业选择风马牛不相及(他们往往选取那些自己认为“容易过”)的命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论文,以后又再也不会用到。而在各种应聘面试中,又不得不“临阵磨枪”地恶补各种知识,与前面那种“一杆到底”的系统准备者相比来说,他们的胜算实在是只有天才知道!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3]

“全程探索”的第三个方面是在应聘面试时要有足够有效的“样本数量”!也就是要有不同的企业类型等可供比较选择。不少大学生由于事先就有了强烈的选择偏向,因而在投递简历与参加面试时往往都是一种类型或相似类型的企业,其实这样做极有可能漏掉一些“大鱼”。最主要的原因是今天的中国变化非常的快捷,有些即使是两年前的“真理”看法也会迅速变异,所以对“当下”的了解与把握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在今天全球经济形势下滑、就业市场非常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一方面的倾三、“后大学时代”的“职业试水”与“职业锚定”

走出大学校门的2-3年之内,我把它称之为“后大学时代”。因为这一阶段的毕业生虽然已经离开了大学校园,但在情感上和交往上还与自己的母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在同一城市工作,还会经常回到学校,更是隔三差五的与往年的同学聚会PARTY。事实上,离开大学的2-3年之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职业的“试水”阶段,而在3年过后,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有比较清晰的职业“锚定”,到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才会真正割断与母校的“脐带”,开始了全新的“职业人”的生涯阶段。

“职业试水”阶段严格意义上讲从参加正式实习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但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从大四的“签约”开始的,对于这一阶段的“后大学生”们来说,我也有几条也许比较有用的建议:一是在法律上事先尽量不要自我套在一些难以摆脱的限制里,最重要的就是尽可能与用人单位签订“短期合约”,个人认为此时的年限于个人来说1年最佳,当然这一点可能需要你去努力争取。原因非常简单,这家单位可能并非你原来想象的那么好,你在外面的时候,极有可能被她的外表甚至是名字所迷惑,而一旦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原来无法发现的致命“盲点”,此时对于新人的你来说,能够容易的离开是较好的选择。案例之一是一位女生酷爱文化艺术,在毕业的时候历尽艰辛终于进了上海的一家著名报业集团,此单位可谓如雷贯耳,但她进去以后,才发现今日此一集团已是夕阳西下,各种积弊沉疴难返,唯一的出路就是一走了之,但囿于签约年限等的限制,涉及较大数额的赔偿,因而总是举棋不定;

“职业试水”阶段的第二要义是在有限的2-3年时间内的每一次跳槽尽量选择与上一份工作性质不同的工作,而不要把重点放在工资待遇上面,这样做的最终用意是自我发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类型。不错,有的人会说这样没有让自己的职业生涯的经历持续增值,按理说每一次跳槽后都应该让自己的价值增值的道理没有错,应该尽量保持自我职业生涯的内在连续性的道理也没有错。但所有这些道理都必须建立在你已经选对了职业方向的基础之上,而从现实来看,能够在一出校门就选对方向的人并不占多数,因为过去在学校时对工作岗位的选择更多基于的是专业背景等方面的大致考虑,只有真正融身于职场以后,才有可能实打实地加入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偏好和价值趋向等新的参数来加以判断,这个时候的判断才更为真实、也更为可行。一个过去学技术的同学也许会发现销售才是他最大的所爱,此等现象没有在几个不同工作之间进行过实际对比参照是难于得出合理结论的。当然,此时的转换工作的频率也是有讲究的,个人认为一般6个月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时间段,一者6个月的时间足够让你对一份工作的内在做出判断;二是你的违约损失也不是很大;三是在将来的求职简历上不至于太刺眼。3年过后,当你有了4-5份不同的工作经历的时候,你对自己能够干什么和不能够干什么应该会有非常具象的判断了。

“职业试水”阶段的第三要义表面上与职业无关,其实高度相关。我的建议是在毕业后的2-3年的“试水”阶段尽量不要去做两件事:一是结婚,二是买房子。原因也非常简单,这两件事情是对年轻人固有热情的一种巨大限制,一旦实施了,很快就会把对于职业的热情大大地转移到其它方面,消弭了那种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激情与意志。特别是当了“房奴”以后,为房子地域所困,你就不大可能再到另一地域“开疆辟土”了;特别是为钱所困后,你就绝对不敢随便“炒老板的鱿鱼”,人也会变得唯唯诺诺起来,在经济危机的年代,你的这种特质会得到格外的加强。相较之下,在毕业后的2-3年内,保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潇洒状态,从长远来说,是对你未来家庭与亲人的更负责任的做法,也是将来写“自传”时不会扼腕叹息的重要关键点之一。

“职业试水”2-3年以后,你就已经完全从大学生脱胎换骨为职场人了,也就进入了我称之为“职业锚定”的阶段,此方面的内容已经不是本文阐述的主题了,这里就不再多展开论述了。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路径优化[3]】相关文章:

会计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论文07-09

url路径如何做网站优化11-11

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索11-07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优化路径研究分析11-11

优化水利工程经济管理的有效路径探索08-11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问题与优化路径论文05-14

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路径09-15

职业测评:你的职业选择08-10

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发展困惑与优化路径研究09-08

职业选择心理测试:小岛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