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

时间:2020-12-16 17:15:38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

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

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

  总体思路:

  今后三年,我们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综合实力、全面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以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牢固树立“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永恒主题”的观念,着力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全面完成二次创业目标,把我们机电工程学院的综合实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在社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的岗位群,通过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大力推行“1+1+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分析,以工作任务分析图为依据,划分课程门类,根据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序化课程,选择项目载体,并进行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分配。

  加强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训教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获得熟练的专业技能。

  (二)以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专业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

  不断完善专业结构。从连云港本地的产业结构的实际出发,形成适应地方先进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推进特色专业的培育,实施对重点建设专业适度倾斜的政策,使之真正形成自身特色,以抢占行业制高点。

  优化课程结构,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重组课程体系,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起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解决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矛盾。遵循出特色、出精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注重以建成精品课程为目标的重点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并支持教师编写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特色突出的教材。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必然选择,而关键在于根据岗位技能需要,构建起系统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解决实践教学“零打碎敲”的问题,确保实践教学富有成效地运行。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托。要下大力气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各类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主动地在校外建立产、学、研结合实践教学基地,争取企业、行业参与仿真模拟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同时,要积极改革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实际操作的训练。

  专业改革与建设设想:

  一)专业发展层次

  根据专业建设的现状、精品课程建设情况和教师队伍状况,我们拟将现有的7个专业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第二层次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和港口物流设备及自动化专业;

  第三层次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制造)专业。

  并对不同层次的专业提出了不同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二)各专业建设目标与内容

  、第一层次--模具设计与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

  专业建设重点:(创省特色)认真落实专业建设方案,完善 “产学工厂”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工学交融”教学改革为抓手,整体推进专业建设,实现全方位收获。

  (1)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总体情况:数控与模具专业已从05级开始施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数控和模具专业分别从07、08级开始,全部改革培养模式,按1+1+1”培养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在今后三年要进一步加大理论与技能课的整合力度,完善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新型课程类型--模块课程,完成省“1+1+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全力完成申报省级课题),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当前主要任务:要针对模块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文件提出规范性要求,并制定相应的教学文件。

  、预期的效果: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模块化教学改革是专业内涵建设的抓手,通过这项改革,可以有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带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全方位收获专业建设的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三年的改革实践,一定会建立起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模块课程体系。

  (2)校企深度合作

  模具与数控专业已与多家本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今年三年要在稳固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针对重点企业实施深度合作,创新合作的内容和方式。

  (3)教材建设

  积极参与高职“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其次,把教材开发做为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切入点,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在专业核心课程上做些尝试,从讲义、案例开始做起,逐步开发出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自编教材,形成自己的特色。专业核心课程力争全部使用自己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教材要争取省精品立项。

  (4)基地建设与实训、实习

  、数控和模具专业依托具有企业资质的校内实训基地--金麦特公司。数控专业已建成一个省级实训基地,要继续完善他的功能,发挥他的作用。

  、顶岗实习:制定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由就业办牵头组织实施。力争变分散联系的毕业生顶岗实习为统一安排的就业式实习,邀请本地优秀企业首批到校选拔优秀毕业生顶岗实习,推荐毕业生到苏南企业就业式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实习指导教师,指定专职教师为顶岗实习管理教师,加强顶岗实习的指导与管理。

  (5)师资力量:通过培训学习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模具专业教师能力。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已通过省优秀教学团队初评,今后三年要着重引进数控技能型人才,专兼结合,进一步加强数控专业教师队伍。

  、第二层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和和港口物流设备及自动化专业:

  (1)机电一体化专业重点

  、加快专业改革的步伐,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应用数控模具专业“1+1+1”培养模式。

  、利用专业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等新进设备,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专业核心课程要进行整合,采用融“教、学、做”一体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落实顶岗实习。制定毕业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由就业办牵头组织实施。力争变分散联系的毕业生顶岗实习为统一安排的就业式实习,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增加顶岗实习的时间,加强学生工作能力。

  、积极参与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把握行业技术发展,占领技术前沿,以关键技术培养,创专业特色。

  (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与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重点:加快基地建设,以“电工电子实训基地”为依托,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发挥基地整体功能;明确专业方向,培养实用人才。

  、加快基地建设:电工电子实训基地新购设备目前已全部到位,成立验收小组,做好设备的验收工作以及实训场景布置,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积极探索基地教学、培训、科研、技能鉴定四位一体功能实现的有效途径。

  、加快专业改革的步伐,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应用数控模具专业“1+1+1”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突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形成“理论---实验---实训”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做好顶岗实习安排。

  、明确专业方向:电子专业与自动化是一个口径相对较宽的专业,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范围较宽,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方向侧重于电气自动化方向,电子专业与自动化专业教研室要进行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拿出强有力的调研论证报告,按职业岗位要求制订培养目标,形成各自有别的`专业特点。

  、积极参与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第三层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船舶工程技术(船舶制造)专业:

  专业建设重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应用数控专业“工学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2)实训基地建设:按照“1+1+1”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参照“4S店”的布局,建设规划实训基地,使校内实训基地符合生产性要求,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符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要求;符合“教、学、做”相结合的要求。争取申报省级实训基地。

  (3)加强师资力量,采取培训学习等方式培养专业教师,专兼结合,引进有丰富汽车维修经验的技能型人才充实教师队伍。

  (4)校企合作、落实顶岗实习:

  扩大与本地汽车维修企业联系,逐步与有实力的“4S店”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拓宽合作的内容、创新合作的形式。

  (5)积极参与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三)整合老专业、申报新专业

  、整合老专业,开办新专业:

  “电子+汽车”模式:开办汽车电子专业,以电子为主。

  “电子+数控”模式:开办数控机床维修专业,以数控为主。

  、单独申报新专业:光伏发电专业。

  (三)职业技能培训鉴定

  、做好学生的技能鉴定工作,力争学生获得证书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办新工种职业鉴定工作,2011年举办数控、维修鉴定工作,2012年力争举办模具钳工、汽车维修鉴定工作等等,通过对学生鉴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做好社会培训和鉴定工作,在今年完成技师培训321人的前提下每年递增30%,在2011年高级技师维修电工,工具钳工高级技师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前提下,2012年完成数控车工、电子调试工高级技师的培训工作,争取在三年内使连云港职业机电工程学院成为全连云港市唯一的机电类高技能培训基地。

  、做好下岗职工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工作,使我院成为连云港市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基地。

  、通过校企联合使我院成为连云港市企业的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每年争取培训300名专业人才,为连云港市地方建设提供人才。

  、协助劳动局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服务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作。

  (四)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项目方面

  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形成多个实质性的产学研联合体,正式签订校企合作合同的企业不少于5家,争取每年联合申报市级以上产学研科技项目一项,三年后共获得科技成果2-3项,完成项目验收2-3项。

  (五)提升办学水平,为地方科学发展做贡献的具体措施

  、以观念转变为突破口,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高校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推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教育服务本位的观念,积极服务连云港地方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加快连云港建设目标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连云港建设发展大潮中去。

  、以人才培养为支撑,突出质量和特色兴校,夯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培养特色人才。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从重视规模发展转变到重视质量提高上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连云港经济发展为支点,考虑社会的多元需求,充分依托政府的宏观规划与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以更好地适应连云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实践中把特色培育与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科建设和专业整合、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等结合起来,在学校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积累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以产学研为载体,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要从连云港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实际出发,把产学研结合列入发展规划,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促进产学研结合与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各项工作的紧密结合,使我院的发展更加贴近连云港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引导广大教师与企业单位开展科研项目合作的技术难题攻关,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通过开展科技公关、项目联姻、成果孵化等形式,组建以学科团队为核心的高水平合作团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

  欢迎继续阅读<<职业规划>>栏目频道

【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相关文章:

机电工程专业的简历范文08-21

大学生环保专业职业规划设计01-18

机电工程专业英文求职信11-18

机电工程专业求职简历表格08-14

机电工程专业的求职简历模板09-15

铁道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03-19

农学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03-18

艺术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03-18

民乐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01-17

测量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书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