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时间:2020-10-14 10:21:40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职业生涯规划名言:
  
  不论你生来聪明与否,要满足;不要漠视自己的天赋。随着天赋发展,你便会成功。——西德尼·史密斯
  
  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咨询中,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是自“特质-因素”理论之后,重要的生涯理论突破。这项理论使职业咨询从关心当前的职业适应,发展为着眼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从此,职业咨询从就业指导走向生涯规划辅导。其代表人物舒伯,便成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历史上自帕森斯之后又一位里程碑式的大师。
  
  一、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形成概况
  
  舒伯、金斯伯格、格林豪斯、施恩、加里•德斯勒等都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将人们生命周期中的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假设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和任务,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完成这些任务的方法与对策。然而,舒伯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他是美国生涯辅导理论的大师,其生涯发展理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以及职业社会学的长期研究结果,系统地提出了有关生涯发展的观点。
  
  二、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舒伯关于职业生涯的核心观点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我们对“我是谁”以及“我看来像什么”的主观知觉,包括:身体、社交、性、感情、喜好、理智、职业、价值观和人生哲学。他认为,职业选择的历程就是自我概念实践的历程。人有一种驱动力,不断地将理解到的自己融入工作中,在工作中实践自我。他观点总结为14项:
  
  1.人们在能力、人格、需求、价值、兴趣和自我概念等个人特质上存在差异。
  
  2.具有独特本质的个体,适合从事某些特定的职业范畴。
  
  3.每种职业对应相应的一组个人特质;职业和个体之间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度。
  
  4.个体特质(职业偏好、能力、生活)、工作环境以及自我概念,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自我概念会在青少年晚期后逐渐稳定和成熟,在职业生涯选择与适应上持续发挥影响力。
  
  5.个体的职业生涯可归纳为一系列的生命阶段,包括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以及衰退几个人生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之间的转换经常受到环境或个人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然而,不确定的转换会带来新的成长、再探索、再建立的历程。
  
  6.影响职业生涯类型(包括所有任职水平、谋职的次序、频率、持续时间)的因素有:个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心理能力、教育、技巧、特质(需求、价值、兴趣、与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及机遇。
  
  7.在各阶段,个人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和个人需求,主要取决于他的准备情况,即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成熟是由个人生理、心理、社会特质等组成的整体状态。
  
  8.职业生涯成熟是一假设性概念,如同智力的概念一样,很难界定其操作性定义。但可以确定的是,生涯成熟度并非单一维度的特质。
  
  9.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可以被引导:一方面促进个人能力和兴趣的成熟,一方面指导个人实践、形成自我概念。
  
  10.生涯发展的实质,就是自我概念的发展、形成。自我概念是个人的遗传、身体状况、观察和扮演不同角色、评估角色、扮演、与他人互相学习等活动交互作用的产物。
  
  11.个人在自我概念和现实之间的心领神会或退让妥协,是一个角色扮演和反馈的学习过程。这些学习的场所包括游戏、生涯咨询、教室、打工场所以及正式的工作等。
  
  12.个人工作和生活满意的程度取决于如何为自身的能力、需求、价值、兴趣、人格特质与自我概念寻找适当的出口。
  
  13.个人从工作中所获取的满意程度与其体验到的自我实现程度成正比例关系。
  
  14.工作和职业,对大多数人来说,提供了个性发挥的条件;对某些人来说,这只是处于生命的边缘位置,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而其他角色,如休闲活动和家庭照顾,居于核心。社会传统,诸如性别角色的刻板形象、楷模学习、种族偏见、环境机会结构及个别差异等,决定了个人对工作者、学生、休闲者、持家者以及公民等角色的偏好。
  
  三、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阶段模型
  
  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阶段模型,经过二十多年的大量实验研究,是依据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对各种职业行为的分析,以年龄阶段分析生涯发展的过程。他将职业生涯分成五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发展任务。
  
  (一)成长阶段
  
  1.年龄范围:为0-14岁,属于认知阶段。儿童通过家庭和学校中关键人物的影响并加以认同,发展自我概念。此阶段早期,需要和幻想占统治地位,随着参与社会和了解现实的增加,兴趣和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
  
  2.主要任务:发展自我概念,也就是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建立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3.阶段细分:
  
  ①幻想期(4-10岁)。需要支配一切,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爱的职业角色。
  
  ②兴趣期(11-12岁)。喜好成为个人职业期望和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
  
  ③能力期(13-14岁)。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开始考虑自己的能力及工作要求。
  
  (二)探索阶段
  
  1.年龄范围:15-24岁,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通过学校学习、休闲活动和短期工作,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
  
  2.主要任务: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形成事实相符的自我概念,学习开创生涯机会。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3.阶段细分:
  
  ①尝试期(15-17岁)。考虑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尝试着选择职业,判断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层次。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好。
  
  ②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接受职业培训,更重视现实,发展自我概念。主要任务是将一般性的职业偏好转化明确职业倾向。
  
  ③初步试验承诺期(22-24岁)。初步确定了职业选择,探索其成为终身职业的可能。必在时会重新选择,再次探索。主要任务实现职业偏好。
  
  (三)建立阶段
  
  1.年龄范围:25-44岁,属于选择、安置阶段。找到合适的职业领域,努力建立巩固的地位。以后发生的变化将主要是职位、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不是职业的变化。
  
  2.发展任务:找到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巩固地位,力争提升;稳定地发展职业生涯。
  
  3.阶段细分:
  
  ①承诺和稳定期(25--30岁)。在选择的职业上安顿下来,可能因满意程度的差别略有调整。
  
  ②晋升期(31-44岁)。致力于职业生涯的稳定;大多数人在此时期富有创造性,在工作中作出好的业绩,资历、辈份攀升。
  
  (四)维持阶段
  
  1.年龄范围:45-64岁,属于专精和升迁阶段。个人不断地付出努力来获得生涯的发展和成就,避免产生停滞感。面对新人的挑战,全力应对;很少或不去寻求在新领域中的发展。
  
  2.发展任务:接受自身的局限性;找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开发新技能;专注于最重要的活动;维持并巩固既得的职业地位。
  
  (五)衰退阶段
  
  1.年龄范围:65岁以后,属于退休阶段。随着身心逐步衰退,从原有工作中退出。完成角色转换,从有选择的参与者转换为完全退出工作领域的旁观者。退休后,个体还必须找到满意感的其他来源,以减缓身心上的衰退,持续生命力。
  
  2.主要任务:缩减工作投入,发展非职业角色,为退休做准备,做一直期望做的事。
  
  3.阶段分期:
  
  ①衰减期(65-70岁)。按照自身能力的下降,减缓工作节奏,转移责任,以兼职代替全职。
  
  ②退休期(71岁以后)。完全退休或转为部分时间工作、义工或休闲活动。
  
  职业规划理论的阶段模型认为,阶段之间可能有交叉重叠,并不完全受年龄的限制,也不存在严格的界限。同时,在个人生涯的不同时期,都可以经历由这五个阶段构成的“小循环”。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相关文章:

《经济发展理论》读后感11-20

《人类发展的概念与理论》推荐09-01

浅谈价值管理理论发展11-09

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论文12-09

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09-30

现代资本运作理论的发展11-01

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论文09-13

浅谈行为财务理论的发展及启示11-20

浅议新兴古典贸易分工理论发展述评10-16

改革开放推动财政理论的发展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