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层次

时间:2020-10-22 14:13:38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层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重要的问题。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看,几乎是每个公司招聘必然会细问的面试题,面试官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来判断求职者和公司目标之间契合程度,因此求职者可以而且必须准备好答案。从漫漫人生来看,也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古人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知道人生至善之所在(即人生的终极目标),人生有目标才能树立坚定的志向,有坚定的志向心才不会妄动,心不妄动才能不受外界环境干扰,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到达至善的境界。
  
  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也是个难题。它不是看几篇文章或者几本书,做一次心理测试或者和智者交谈一席就能找到答案。职业生涯是人生发展的影子,只要人生不停止,关于职业的认识、想法、机会等等经常会变化,职业规划说到底只不过是关于未来的一个计划,它自然也会跟着人生改变。
  
  如此说来,职业规划岂不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外出了较长时间,带的手机快没电了,你总担心它自动关机,担心关机后…"担心关机"后是省略号,意思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可能会发生"的担心,比如担心有重要的电话,担心错过什么,担心别人担心你等等。这些担心可能会发生,但根据生活的经验,大多数情况下任何重要的事都不会有。职业生涯的现实意义就好像是给人生的电池充电。一块充满的电池只能用三五天,一个深思熟虑的规划也只适用三五年,不充电和不规划的众多后果之一,就是越往后越多担心,越往后越多不确定性--担心和不确定性,构成了所谓迷惘的核心。
  
  回归正题,职业生涯规划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套说给面试官听的严密说辞;第二层次是自己真正相信的职业发展规划;第三层次是人生的目标和追求。
  
  给面试官要有一套说辞,岂不是叫人使诈?这只是生存的需要。"你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你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几乎是所有招聘必问的内容,应聘者总不能说"我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我的规划是…"(与雇主期待不一致的),如果这样应聘十有八九会失败。在当下的现实环境里,不可能因为没有清晰的规划就不找工作,大部分人也缺乏只应聘自己目标的决心和勇气,因此应聘者只能投其所好。
  
  严密的说辞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和证明你说的是真的。目标的设定有两对相对的选择,一对是"行业-职业",另一对是"准确-模糊",例如雇主问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你可以回答"我想在金融行业发展"(行业/模糊)或者"我希望成为一个理财顾问"(职业/准确)。设定的目标和雇主期待之间需要找到平衡点,并非应聘什么行业、岗位就说自己在希望在什么行业\岗位发展,目标全面迎合雇主期待就是好的,因为还存在真实性的考验,并不是你说什么面试官就会相信,他会验证你说的真实性。目标的实现计划重点是合理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时间-目标"的规划,例如第三年达到什么级别(水平)、第五年达到什么级别(水平),第二个方面是"目标-行动"的规划,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你需要做什么(主要是工作和学习方面)。
  
  面试官会检验求职者生涯规划的可行性以及可信性。可行性是指规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规划会被认为是随意做出的。可信性是指求职者回答面试官的的规划是否求职者真正的想法。面试官通常会从对目标职业/行业的认识,自我评估与目标是否匹配,为实现目标所作的努力等方面来检验求职者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可信性。
  
  对目标职业/行业的认识包括工作职责、工作特点、工作的价值和成绩感、胜任力要求等。面试官通常是有丰富经验的业内人士,他们很容易判断求职者的回答是否符合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差很远的说明认识不够充分,并不是真正了解该行业/职业之后作出的决策。
  
  自我评估与目标的匹配,它需要一个前提,即求职者对目标职业/行业的理解是正确的。如果你对目标的认知存在偏差,求职者关于自我评价和目标之间匹配的陈述就会存在错误,比方说某个职位其实不需要有很强创新精神,而求职者强调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实现目标作了哪些努力是检验求职者回答的真实性,求职者如果说自己对某某行业/职业感兴趣,并以此为目标,但过往的'经历中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甚至是矛盾的,则求职者的答案就很可疑。比方说求职者说自己很喜欢人力资源管理,但简历上显示他考了一个财务管理的证书,并且有三份实习都是和财务管理相关,这很容易被认为他在说谎。你的简历写得清清楚楚,而且一早就投寄给了雇主,面试时怎么和简历相"呼应",是求职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在职业规划方面,需要多大程度"讨好"面试官,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问题。说得似乎生而为该职业/行业,会显得很假,说得与雇主的期待毫无瓜葛甚至相反,会显得很没诚意,寻找"很假"和"很没诚意"之间的平衡点,是求职者的任务。这方面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个人的经历不同,表达能力的高低,对职业认知的差异,注定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平衡点。唯一可以提醒的是,这个问题在面试前需要重视,需要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答案反复推敲,需要找一些有经验的人给予指导。
  
  最保险的方法,是你真的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是第二层次。第一个层次只不过是编给面试官听的,自己都不一定相信。第二个层次是自己相信的真正属于你的职业规划--你真正渴望从事的行业、职业。做真正的职业规划需要相当复杂的过程,不是一篇半篇文章可以讲清楚,需要自己做很多很多功课。推荐两本书和一个网站自己去学习:《选对池塘钓大鱼》,《我的生涯手册》,大醍醐网站()。
  
  第三个层次是人生终极的追求和目标。这个层次有点"不可说"的味道,"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夫子也没有说"天命"是什么,而且孔夫子说的只是自己的状况。人生终极的追求和目标,每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如果有一天你觉得自己有些事一定要去做,"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说明你已经找到了。第一层次人处在无知状态,第二层次人处在挣扎状态,第三层次人处在超脱状态。第一层次是为了生存,第二层次是为了发展,第三层次是为了价值,因此在第三层次的时候,"发展"已经不那么重要,追求的是它对于自己认同的"价值"的贡献。有意思的人生,不只是衣食茶饭、三室一厅、醇酒美人、环球旅行或功名利禄,是为了某些真理、信仰和价值孜孜不倦,不遗余力--我相信这是人和其他生物以及电脑的重要区别之一。
  
  佛家中有一派叫禅宗,讲究顿悟,现在市面上很多写佛学的书,大多写的就是禅宗,各种各种看起来很有智慧的故事和道理。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唐朝有个叫智闲和尚的,人很聪明也很勤奋,熟读佛家经典,他的师父考察他佛学的知识总是问一答十,看看而谈。有一天师父问他在未出娘胎前什么是他的本分事?一下把他问住了,他就问师父,师傅说我的见解只是我自己的,对你又有什么益处。智闲和尚回僧堂把所有的经卷都看了一遍,还是没有找到答案,他很失望。一把火把所有的藏书都烧了,发誓自己这一辈子都不研究佛学中的学问了,做个混吃混喝的粥饭僧。于是他辞别了师父四处云游。后来到了南阳慧忠国师住过的遗址,觉得很不错就想住下来。有一天他在院子里除草,无意一块瓦砾飞起来打中了竹子,竹子发出了"悾、悾"的声音,智闲和尚顿悟,立马说偈: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治;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明白师父当初不给自己答案的原因,是要自己在修行中悟道。一般的佛经故事到了这里,作者就会发一堆感悟,然后完事。(写作手法很像心灵鸡汤)。其实从佛家修行来讲,"顿悟"只是入门,随之是漫漫的修行和传道之路。
  
  职业人生不也如此,没有方向的时候很苦恼,有了方向就是漫漫修行路的开始,而且不是顿悟了之后就再无迷惘,在修行的道路上会不断有新的迷惘出现。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层次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层次】相关文章: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三个层次的支点11-01

企业组织管理的三个层次08-19

员工激励的三个层次区分10-01

项目管理体系的三个层次11-06

高层管理者的三个层次08-22

个人成长的三个层次励志文章11-20

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09-27

三个十年职业生涯规划设计02-08

生态伦理思想三个层次辨析的论文07-29

嵌入式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简介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