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专业”遭遇“冷就业” 法学毕业生就业率倒数第二

时间:2022-12-12 10:38:08 职业规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 法学毕业生就业率倒数第二

  曾经的“热专业”遭遇“冷就业”———在高考刚刚结束、招生咨询即将开始的当口,此信息的发布让不少考生家长颇感“震惊”。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 法学毕业生就业率倒数第二

  信息来自于近日颁布的我国首部就业蓝皮书———《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显示,法学大类毕业生就业率排名倒数第二,仅法学一个专业失业人数在全部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高职高专毕业生法律大类就业率排名也是倒数第一。

  此外,法学大类的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对口率仅为47%,排名倒数第二,这意味着一半以上的法学大类本科毕业生没有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而到了高职高专法律大类,这一比例更是下降到29%。

  面对这样一组数字,很多人在问:缘何会出现今日这般局面?

  法律专业功底不扎实、实际工作经验欠缺、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不够,让用人单位觉得一些法科毕业生“不可用”

  临近毕业,就读于北京一所综合性大学法学专业的肖复告诉记者,全班就业情况确实像那份就业报告所言———不太理想。

  “除了上研究生(论坛) 的以外,全班目前签约的人数不到三分之一,签约的大都是去公司从事服务或文字工作,与法学专业基本无关。”肖复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随着我国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无所不在,对法学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同时因种种原因却导致法科毕业生就业困难。

  王耀是北京一家社会团体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原来没有考虑过要聘请专门的法科专业学生,但后来由于连续引入了几笔规模较大的投资,在运作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我们开始考虑招收几个专门学法律的学生,这样,陆续来了一些人,但都不理想,试用了一段时间后就让他们走了。”王耀说。

  在试用这些法律专业学生时,王耀发现,诸多问题让他觉得这几个毕业生“不可用”:

  首先是本身所学的法律专业功底不够扎实。“来这里的学生包括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没有通过司法考试,很多法律专业上的问题也是似懂非懂。”

  其次是实际工作经验有所欠缺,绝大部分人没有实际处理法律问题的经验。

  再次,法律以外的知识储备不够。“我们这里的法律问题大都是‘管钱’的时候遇到的,很多法科学生的经济知识之匮乏令我感到吃惊。”

  面试了一段时间之后,王耀失去了耐心,他已经不准备再招入法科毕业生了,而是打算自学法律知识,同时也让财务人员学习法律。

  “我们倒是一直想招个学法律的学生,但没人愿意来。”北京一家同性恋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双手一摊,无奈地对记者说,他一直希望招一个学法律的为同性恋人群提供法律服务,但就是没人愿意来。

  “人家一听说干这个,都打退堂鼓了。今年就业形势不好倒是招来了一个人,也挺优秀的,可是干了一段时间,他找到更合适的工作,就走人了。”这位负责人说。

  相对来说,一些看上去“光环四射”的职业却挤满了求职的人。

  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对记者说,他们现在基本上只要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有一次一个本科生被拒绝了之后,径直跑到他的办公室苦苦哀求,无奈之下,他才给了这个学生一个机会。

  找不到工作就读研,读研后还是找不到工作就去刚成立法学专业的学校当老师,从而培养出更多找不到工作的法学学生

  “法科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法学专业的招生的确实太多了,另一方面,法学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得到完全开拓。”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许章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法学毕业生的求职大多还把眼光盯在律师事务所、政法和国家机关上,但实质上社会工作、企事业单位等等,都应该是法学专业的就业市场,而现在很多市场还呈现一种封闭状态。”

  在外地讲学时,许章润还发现了一个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一些系统独立设置的特殊类型的院校也开设了法学专业。如某铁道医学院开设了法学院专业,对外宣称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铁道医院的医患纠纷”。

  “一些不符合资质的院校大量招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政法名校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像那家铁道医学院,因为它属于铁道系统的一部分,即使教学质量令人生疑,但学生往往还是能够分配到相对不错的工作,这样就进一步挤压了优秀法科毕业生的就业空间。”许章润说。

  “法学教育就业率低已经持续好几年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很多高校在本科阶段所推行的法学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主撰稿人王伯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国外,学生通常是在结束了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才开始进入法学院。

  “而我们现在的状况是什么?法科毕业生一本在培养,二本在培养,三本也在培养,甚至高职也在培养。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能从事法律工作,一个很显著的证明就是对于很多不合格的法科毕业生来讲,通过司法考试比高考还难。”王伯庆说。

  “法学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科,也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当前很多学校设立的法学院的门槛太低,那些不符合条件的院校所开设的法学专业大量招生,使得那些办学条件优越、师资雄厚的法学院毕业生的去向反而成为问题。”王伯庆认为。

  据介绍,近年来,各大高校在大肆扩招时都把法学专业作为主要扩招专业之一。很多学校迫不及待地建立法学专业,力图迅速成为综合性大学。因此,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法科毕业生供大于求的现象非常明显。“各个律所需要的人终究是少数,而进入政法系统如法院检察院则更难。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量的法科毕业生蹉跎在求职路上,最终的结果是,大量的法科毕业生做了文秘等与法学无关的工作。”王伯庆说。

  而法学专业之所以会成为各大高校扩招的重点,王伯庆认为有两点原因:法学听起来比较动人,一提到法学,人们总是和律师检察官法官联系起来,高考生的家长们也按捺不住报考法学的冲动,于是在法学专业的就业已经很不理想的情况下,高考学生们依然是“飞蛾扑火”;而学校对法学的招生也是趋之若鹜,因为相比起理工科来,法学专业的建立无需实验设备,专业师资要求也偏低,扩招很容易。

  在功利性极强的报考和办学思维模式驱使下,法学教育随之陷入了不良循环。

  “很多法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去读研究生,读了研究生还是找不到工作就去那些刚成立法学专业的学校当老师,从而培养出更多找不到工作的法学学生,形成自我繁殖、自娱自乐的局面。”王伯庆说,这样的自我繁殖,对于法学教育整体上的损害是致命的。

  从长远来看,法科毕业生就业低迷的状况会改善,但前提是,那些粗制滥造的法学教育必须被清理掉

  曾经辉煌一时的法学教育如今已经褪去光环,走下神坛。未来的法学教育又该如何发展?

  “应该努力开拓法学教育的就业空间,不要把眼光只盯在律师和政法机关上面。法科毕业生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工作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状态,包括为像同性恋这样一些容易受到歧视的团体提供法律服务,也是很正常的。而且还应该明确一点,并不是每个学法律出身的人都能获得高薪报酬,有高端的高薪工作,也有低端的低薪工作。”许章润说。

  王伯庆对于法学教育的改良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首先,需要适当压缩当前法学本科整体招生规模,法学教育的重心向研究生阶段转移;其次,对现有的缺乏法学教育优势的大学所开设的法学专业,强制其减少招生量;再次,设立一个预警系统,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提前告诉考生当前哪些专业就业形势不好,防止盲目填报法学专业。

  “法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恶化让一些人觉得,中国的法学教育已经饱和了,应当‘砍’。事实上,在中西部的很多城市,法律人才非常欠缺,一些县城甚至连一个受过正规法学教育的人都找不到,但这些地方恰恰是法科毕业生不愿意去的。”许章润说。

  许章润还认为,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法科毕业生目前就业低迷的状况将会不断改善,“但前提是,那些粗制滥造的法学教育必须被清理掉”。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 法学毕业生就业率倒数第二】相关文章:

“热专业”遭遇“冷就业”09-24

“热专业”为何遇上“冷就业”?07-15

2011年“冷”专业突变“热”就业07-27

就业率高专业介绍08-14

专业就业率每年的变化08-06

就业率高的专业分析08-14

新西兰就业率最好的专业05-16

山东高校毕业生专业就业率情况06-28

专业冷就业好的专业08-08

辽师就业率最好的专业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