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分析报告(2)

发布时间:2017-02-19 编辑:茜萍

  舆情热度集中,关注不平衡

  人民网“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统计,舆情热度最高的10所高校与高校体育竞赛的成绩排名基本成正比,同时非常明显的是这些学校本身也是国内备受瞩目的名牌高校,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厦门、杭州、长沙等核心城市,这些城市往往具有媒体资源和本身受关注程度较高的优势,尤其是清华、北大两所高校的总热度远远高于其身后的其他学校。一方面说明媒体关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超过了别的大学;另一方面也说明,一流大学的“体教结合”本身就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因此包括报刊、网络媒体、微博、微信等在内,清华、北大的信息数量分别达到11602条和10778条就不足为怪了。

  图五:舆情热度前十名的高校(单位:分)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泉州的华侨大学和位于太原的山西大学在综合排名中分别获得第6名、第7名。前者在体育成绩排名中位居第4,后者在取得名次校队排名中位居第4,但是这两个学校的报道热度都不在前10位,尤其是华侨大学的舆情热度更是排在20名之后,新闻报道的数量与受关注程度相对较低,可见,舆情热度不止与体育竞赛成绩有关,也与学校所在地以及本身知名度相关,这也说明舆情和社会对于体育竞赛的关注集中在大城市和名牌高校中,存在关注不平衡现象。

  新媒体宣传平台有待加强

  图六:普通高校官方微博微信数量分布

  人民网“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显示,高校中校队及体育竞赛的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数量非常有限,有待进一步增加。其中,平台数量最多是清华大学,共有9个微信和微博平台。438所高校中,没有任何相关官方微博、微信平台的高校达到了352所,占到了总数的80.4%。

  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区域分布不平衡

  图七:排行榜TOP50的高校地区分布

  在人民体育、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发布的“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前50所高校中,有35所高校来自东部地区,占比高达70%,与此相对西部地区高校则只有5所,占比10%,中部地区则位于二者之间。东部地区高校的体育竞赛竞争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这与高校本身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了不同地区高校间在体育竞赛能力方面的差距,更反映出高校体育观和健康观的认识差距。

  从“结合”到“融合”,大学体育任重道远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系统形成了从“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的运动员培养模式。这套体系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运转较为顺畅,并对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这一体系的弊端开始显现,其培养出的专业运动员因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缺失,退役后就业困难。

  1985年,原国家体委和原国家教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学校开展业余训练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通知》,其目的就是要摸索建立一个除传统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外,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体育人才培养“一条龙”新体系。中国的“体教结合”之路也由此出发。

  2003年,国家将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外联和组团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移交给教育部,使得推行近20年的“体教结合”有了一个支撑点。此后,高校成为中国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一支有生力量,涌现出“眼镜侠”胡凯等一批文武双全的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但同时,由于体制方面的不完善,“体教结合”的推进与理想目标相距甚远,“体教结合”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近年来,教育和体育从“体教两台戏、各唱各的调”向“同谱一首曲、同唱一台戏”转变,“体教结合”正朝“体教融合”迈进,提升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完善人格成为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大学生体育健儿在取得优异竞赛成绩的背后,却是大学生体质的总体下降。据教育部2015年底发布的《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组长邢文华认为,有的学校只在运动会、体育节等特殊时期对体育给予重视,对校园体育的认识较为单一,只注重发展自身优势项目,并未建立合理的长效机制,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大学生体育的科学发展。

  期待“2015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的出炉,能够为今后的大学体育提供参考,理清大学体育思路,使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的习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最新“中国普通高校体育竞赛榜”分析报告(2)相关推荐

栏目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