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篇」

时间:2022-12-31 09:46:34 古风句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精华篇」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精华篇」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月 (苏轼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 (齐已 )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

【中秋节的诗句 古诗「篇」】相关文章: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古诗05-17

中秋节思念家乡的古诗句子05-21

夏天古诗句子11-07

友情的古诗句子11-29

简短伤感的古诗句06-19

伤心忧愁的古诗句06-19

爱情伤感古诗句06-19

伤心忧愁的古诗句精选06-20

描写立冬的古诗句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