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就业去向

发布时间:2017-04-18 编辑:张莉

  2017年的考研已经开始了,你们有选好了为之努力的目标院校了吗?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去向,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媒体

  目前传统纸质媒体和广播电视媒体是我国传媒市场的中流砥柱,担当着“群众喉舌、新闻宣传”的主流角色,是新闻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就业去向。传统媒体的类型多样,不同的传统媒体对人才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报业

  最近几年,中国报纸彼此之间竞争激烈,人才需求量极大,南方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都举办过大型招聘会招兵买马。电子媒介强大的时效性迫使报纸媒体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优势,着力于调查性报道和分析性报道,因而对应聘者也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要求。例如《经济观察报》要闻部招聘记者要求:“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和采访突破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具有宏观经济与政策、区域经济和调查性报道经验者优先。”

  依据事业化程度强弱以及企业化经营运作的成熟度,可简略地把报业依次分为高端党报、机关报、行业报、品牌度高的报业集团、各地都市报。

  高端党报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每年的校园招聘名额有限,适合于重视身份认同、希望工作稳定的名校研究生。

  行业报纸例如一些国家部门的机关报纸,其待遇有高有低,与所在行业的关联度较大。对某一行业有浓厚兴趣的研究生,可考虑加入。

  总体来看,事业单位化的媒体虽然其待遇与地位有保证,但对于有新闻理想与事业追求的研究生来说,并不一定是最优选择,尚需结合自身情况酌情考虑。

  具有全国知名度的报业集团,其待遇优厚(如《南方传媒》与《广州日报》的录用者一般能在3年内达到年薪10万左右),且具有较大的事业成长空间,当然由于名额有限,竞争程度非常激烈。

  其他区域性报业集团的待遇一般处于所在城市薪资的中上水平,尤其是一些在当地市场处于垄断地位的都市报(如郑州《大河报》、四川《成都商报》、湖北《楚天都市报》),其待遇也比较可观。

  应聘报业方向的研究生应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招聘信息,而且应提前做好准备(实习经历、发表的新闻作品都会有所帮助)。多数报纸偏重于招收有知名报社实习经验且发表了一定新闻作品的应聘者。

  ◆广播电视业

  作为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传播媒介,广播电视节目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要求从业者能够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熟悉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流程,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善于同听众、观众交流沟通。

  目前广播电视业多采取市场化运作,每年都要引进大量的人才。虽然各电视台招聘人数众多,但一般待遇较低,有较长的项目实习期,因此实践竞争压力比较大。适合真正对广播电视业有热情,并且在制播技术上有突出能力的研究生加入。

  ◆期刊业

  期刊媒体强调个性,市场定位“窄众化”,针对性强,一般要求记者、编辑兼具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同时有较强的文字表达力。相比573家出版社,1037种报纸,我国拥有9468种期刊的期刊业,无疑是吸纳新闻传播学人才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国的期刊分多种类别,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有4713种,哲学、社会科学类有2339种,综合类有479种,文化、教育类有1175种,文学、艺术类有613种,期刊业的繁荣发展,每年需增加数十万采编人员。时政类、财经类、时尚类杂志是我国杂志业的主流,此类杂志长期需要一批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记者和具备强烈个人风格的编辑来形成杂志风格,参与市场竞争。

  总的来说,传统媒体,尤其是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羊城晚报》等为代表的“大牌”媒体,在人才引进上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一般在硕士或硕士以上;不仅要求应聘者“采、写、编、评”等新闻专业素质过硬,更要具备法律、财经、科技等其他专业知识背景以适应受众需求分化的趋势;同时还要有深刻的分析能力和强大的策划能力,以独特的视角和观点来评论新闻、传播信息。

  就业秘笈:在读研期间,广泛涉猎其他专业学科,可选修一些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市场营销、产业研究等),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将自己打造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尽可能进入强势媒体实习,有质量的实习经历不仅会使你得到应聘部门的赏识,也会打开你的视野,使你认清自己在媒体行业中的优势和劣势,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扬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