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7-07-18 编辑:bin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硕士点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17人,博士导师1人,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高、研究力量强的学术队伍,已与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多名。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中心为学科的试验与研究基地,拥有90年代先进水平的3×3米模拟地震振动台、电液伺服加载系统(3个作动器)、隔震支座压剪试验系统等实验设备和测试仪器,拥有SAP2000N、STRAND及ANSYS等大型分析软件,设备、仪器总价值4146万元。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中心为建设部抗震办试验基地、广州市重点实验室。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隔震技术顾问、国际地震工程学会(IEEA)单位成员代表、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常务理事、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内权威刊物《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副主任委员。

  学科带头人周云教授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结构控制协会中国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城镇防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标准化协会砌体结构委员会委员、中国钢协钢—砼组合结构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理事,全国现代结构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广东省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与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内权威刊物《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副主编、《华南地震》编委。

  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结构减震控制、结构抗震抗风与加固,交通土建结构振动评价与加固维修、自然灾害与地下工程中的灾害的防治理论与技术等。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美、中日合作项目及地方科技项目100余项。在隔震理论与技术,耗能减震理论与技术,半主动控制理论与技术、地下空间灾害与地质灾害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的,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如夹层橡胶支座技术已转化为生产力,应用工程200余幢。同时紧密结合地方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解决了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厅局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出版专著11部。参加编写国家规范1本、主编行业标准1本、产品标准1本,出版了《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专著和国内第一本《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学》,出版教材(教学用书)10本,发表学术论文338篇,获国家专利9项。

  本学科在结构抗震与减震控制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挂靠我校,周福霖教授为主任委员,5位教师成为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或常务委员,1人为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9人成为相关学术刊物编委。本学科自1993年以来,先后和湖南大学等六所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现已获博士学位5人,获硕士学位18人。2000年本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