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管理学院概况

发布时间:2017-07-14 编辑:张莉

  为加深考生们对南昌大学管理学院的认识,小编特意搜集整理了南昌大学管理学院相关简介,供大家阅读查看。

  学院简介

  南昌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2014年5月,学院设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信息管理系2个系;系统工程研究所、资源科学与管理研究所2个研究所。

  学院现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管理科学等4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江西省品牌专业;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图书馆学、情报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授权点;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十二五”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在职人员48位,其中专任教师3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0人,副教授14人;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20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61.1%,45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58.3%;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委员会1人、中国图书馆学会委员1人,中国索引学会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人,江西省学科评议专家组成员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

  学院师生在“谦逊省身,厚积薄发”的院训引导和“学至精,思至诚,管至精,理至明”的院风熏陶下,科研创新蔚然成风。目前学院教师主持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软科学重点招标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江西省重大战略产品科技专项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6项、国家文物局项目1项、各类省厅级项目50多项;发表SCI、EI、CSSCI收录论文130余篇。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西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学院现承担了中西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参与了中西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物联网与现代物流”学科建设与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学院设有系统综合仿真、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等3个专业实验室,配有ERP管理、电子商务与物流等模拟教学软件。学院现有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地1个,校外科研教学基地3个。学院教师现主持省级教改课题6项,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省级本科生优质课程1门,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1门。学院坚持把学生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学院实际和专业特色,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海峡两岸暨大陆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江西省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百度全国高校搜索营销大赛、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等。学院建立了电子商务竞赛、创新创业基地,学生连续多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络创新应用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多次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工作踏实、治学作风严谨、在科学研究中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掌握坚实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与技术专业知识、并能自我发展、开展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具备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实际工作技能的高级人才。

  学制: 学制2.0年,最长不超过 5.0年。

  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

  应修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60.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7.0 学分(必修学分不少于22.0) ,必修环节 8.0 学分,学位论文 15.0学分 ; 跨一级学科培养的课程学习不少于42.0学分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基本学制、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坚实宽广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信息管理专门人才。掌握系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使用第一外国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全面了解所从事的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能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能胜任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或在大中型文献情报机构的中高层管理工作,也可在各类企业、政府部门从事信息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学制: 学制3.0年,最长不超过 5.0年。

  培养方式: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课程学习环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努力体现“尊重的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的自主和个性化发展。在充分发挥导师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拓宽硕士生的学术视野。

  3.充分发挥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学习计划和研究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关注实践、立足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的态度和能力。应进一步丰富实践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将实践教育贯穿于硕士生培养全过程,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5. 论文工作环节应侧重于对硕士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训练,培养硕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通过指导硕士生制订论文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尽早进入论文研究状态。

  6.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硕士研究生到其他名牌高校或科研院所修读部分课程。

  应修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60.0 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7.0 学分(必修学分不少于19.0) ,必修环节 8.0 学分,学位论文 15.0学分 ; 跨一级学科培养的课程学习不少于42.0学分 。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