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专业介绍

发布时间:2017-08-29 编辑:bin

  一、学科简介

  宁夏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农业水土工程是农业工程一级学科中一个覆盖范围较广的二级学科,是以土壤学与作物学、水文气象学、水力学、工程力学为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应用学科。它是研究水及相关的溶质运行规律与水土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创造良好的农业水土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新兴边缘科学。其重点研究内容是农业节水理论、田间节水灌新技术与节水灌 设备、中低产田改良技术、水资源持续利用理论与工程技术、灌区用水管理、农业高效用水的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其学科覆盖范围较广、交叉性很强。

  农业水土工程是由农田灌和农田水利工程学科发展起来的,并以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环境工程等学科为相邻学科。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于200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1996年获得水利水电工程和2003年获得水文学及水资源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获得水利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 授予权;在2006年获得宁夏第一个二级学科水利水电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基础上,于2011年3月获得宁夏第一个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在 2009年获得宁夏第一个工科水利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的基础上,于2010年申报成功宁夏土建与水利工程院士工作站;在2009年获批 “旱区节水灌与水资源调控”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的基础上,于2011年申报成功“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 育部创新团队;在2005年获得宁夏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基础上,于2006年获得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于200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8年获得宁夏自治区科学技术杰出贡 献奖;在2008年获批宁夏节水灌与水资源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于2009年获批旱区现代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旱区节水灌新技术、压砂瓜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灌区用水管理系统开发、灌区用水耗水及节水潜力评价及南部山区水土保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 了大量研究成果,本学科已成为西北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基地。

  本专业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农业水土工程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二、培养目标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应达到能够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应具有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的实践能力;应具有参加完整科研过程的科研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硕士研究生应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 身心健康。

  三、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取政治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并重,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研究生指导教师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指导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研究生指导小组,鼓励聘请实际部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作为研究生的副导师联合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以加强对研究生的综合培养。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四、学习年限

  (1) 精准节水灌与信息系统新技术

  五、研究方向

  针对宁夏降雨稀少、水资源奇缺、风大沙多、土壤渗漏严重的特定生态环境,搞精准节水灌与信息系统研究,已形成如下研究特色:精准灌技术研究,滴灌和喷灌等节水灌新技术研究,节水灌信息系统研究。特别是把节水技术、节水装置、节水管理、农业栽培与3S技术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为节水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2)水资源优化配置

  针对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的特点,以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综合运用水资源系统工程理论与技术、GIS技术、信息系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旱区农业多种水源综合运用、联合调控模式,节水型灌区用水管理模式,为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3)水土保持理论和技术

  针对干旱半干旱黄土地区和风沙区水土流失理论问题,以天然草场和旱作农业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为突破口,把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学习水土保持原理、土壤水动力 学、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及水资源评价、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知识。掌握干旱地区生态恢复与建设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能够通过区域水土保持工程的 科学规划与设计,达到土壤水分和水资源 高效利用,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原则

  (1)以能读懂本专业学术论文为目的,设置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

  (2)以能熟练运用本专业常用的实验方法、计算方法、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为目的,设置本专业必需的案例分析与专业课程。

  2.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按类别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见附表)。

  课程 17学时计1学分,实验课34学时计1学分,补修课不计学分。

  总学分控制在40—42学分以内,其中课程学分为33—35学分(学位课课程不少于25学分),实践环节学分为7学分。

  跨学科、专业和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 3--4 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为必修环节。 共7学分。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