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介绍

发布时间:2017-07-02 编辑:bin

  学校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青岛,背依浮山,面向黄海,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也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追溯历史,青岛大学几经学科分流和多源汇聚。

  学校最早的历史源头是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创建于1909年。随着历史的变迁,学堂的医学教育独树一帜,先后经历了青岛医学校、青岛医科大学、青岛医学专门学校等不同办学时期。

  学校的另一历史源头是私立青岛大学,创建于1924年,后来又经历了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等不同的办学时期。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合并了青岛医学专门学校,设置了医学院。1956年,医学院从山东大学分出,成为青岛医学院。山东大学于1958年迁往济南。此后,青岛大学于1985年恢复重建。

  建于1950年的青岛纺织技术学校,曾经历了青岛纺织专科学校、山东省纺织工业学校等办学时期,1978年更名为山东纺织工学院。

  建于1951年的青岛教师进修学院,曾经历了青岛工读师专、青岛师范学校等办学时期,1981年更名为青岛师范专科学校。

  1993年,由当时的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和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为新的青岛大学。至此,青岛大学完成了历史的衔接,继承起优良的办学传统,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发源于不同时期的各类特色学科的教育,相继汇聚到现在的青岛大学,就像一些蜿蜒曲折的支流,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伴随着历史的流淌,汇聚成一条气势壮美的大河,浩浩荡荡,一往无前。

  学校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才,应国家之需要”的宗旨,实施“育人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战略,倡导学术包容,汲取多元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探索人文真谛和自然真理,承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培养引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经过多年的建设,青岛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规模较大,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大学。学校以优良的育人质量,较高的学术水平,赢得了社会的赞誉。青大人正肩负着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怀揣着希望和梦想,阔步走向新的辉煌。

  学校基本数据(2014年9月)

  【学生规模】

  在校生43000余人,其中研究生8600余人,本科生34000余人,留学生1400余人。研究生、本科生和留学生人数均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2354人。

  教授357人,副教授801人;博士719人,硕士1174人。

  【学科专业】

  学科门类11个: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理学、工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

  本科专业100个。

  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涉及10个一级学科。

  一级学科硕士点3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5个。硕士学位点总数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博士专业学位类型1种,是全国108个专业博士培养单位之一。

  硕士专业学位类型20种。专业学位类型总数列全国第10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高层人才】

  两院院士2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

  长江学者1人。

  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8人。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3人。

  泰山学者18人。

  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

  山东省教学名师13人。

  学校学科首席教授8人,特聘教授120人,青年卓越人才150人。

  【创新团队】

  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

  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2个。

  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1项。

  青岛市重点支持的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2个。

  【教育教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5个。

  国家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51门。

  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9项。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华文教育基地。

  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教育部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教育部与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山东省首批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学术平台】

  国家重点学科2个。

  省级重点学科20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

  国家示范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与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7个。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山东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

  【科学研究】

  国家级项目包括“973”、“863”等计划项目650余项。

  2014年国家社科项目10项。

  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4项,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2013年发表SCI、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1078篇,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位。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