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5年12月(1984年在数学系建计算机专业),1995年3月,计算机科学系和计算中心合并成立信息管理学院,2005年9月更名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乘势而上,加强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各方面都取得突出成就。现有教职工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9人,教授26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5人,13人具有博士学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397人,硕士研究生188人,博士研究生17人。

  学院办学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下设计算机科学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部和软件工程研究所,设有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培训基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山东省高校计算机公共课考试中心。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校级重点学科,通信工程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增设三个招生方向“信息技术方向”、“软件工程方向”、“软件服务外包方向”。拥有“管理工程与工业工程”和“网络与网络资源管理”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软件工程”和“计算机技术”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办学条件良好,建有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十一五”省高校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分布式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实验室”, 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高性能集群运算、软件工程与数据库、WEB信息技术、无线网络通信等12个专业实验室。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2006年以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及横向课题等80余项。山东省金旅工程、山东省自考办信息管理系统、支持进化计算的多agent协同设计环境、基于国产SOC芯片和EMV2000规范的金融税控一体终端产品研制等项目已经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300多篇。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学院重视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先后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承担省、部、校级教学改革课题20多项,出版专业教材20多部,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精品课程2项,校级精品课程多项。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形成了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其中“软件服务外包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团队”成为山东省优秀创新教学团队,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学术影响。

  学院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中科院计算所、山东省科学院计算中心、浪潮集团、中创软件等建有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建有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先后与香港科技大学、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6所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教授为特聘教授。近十年来,学院成功主办3次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国内外访学20余人次。

  学院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绩突出。近年来,3次被评为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基地建设单位。多个班级被评为省级先进班集体。

  学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开展分类指导。利用学院优越的办学条件和资源,开展大学生专业和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学生先后获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4项;获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及外语大赛特等奖1项,一等奖多项;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省级二等奖等。学院资料室藏书丰富,有计算机、通信技术、管理等中、英文学术期刊上百种。近年来我院本科生考研率超过30%,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9%以上。学院已为社会培养出本专科毕业生(含成人教育)及硕士研究生近万人,主要分布在省内外高校、中等学校、部队、机关、软件和通信企业等单位,成为各行各业中的信息技术骨干力量。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