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介绍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国际法学院是在经济全球化、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重庆市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时代背景下,以省部级重点学科—国际法学科为依托而组建的。学院通过国际法专业人才培养和国际法学研究,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和平发展”服务、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服务、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

  学院设有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三个教研室;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务谈判等两个试验室;国际法研究所、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内陆开放型经济法制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机构。

  学院依托的国际法学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国际法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国际法专业博士学位点。学院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和留学生等完整的人才培养层次,是中国西部地区高端国际法律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规模适度、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全院现有校内专兼职教师30名,其中专职教师26名,兼职教师4名,教授7人、副教授10人,法学博士16人,在读博士5人,40岁以下博士化率达100%,海外留学归国人员11人。12人担任全国性学术组织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先后有3人为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有4人担任重庆市政府参事、人大立法咨询委员、政府立法评审委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等。

  学院以培养具有法学综合素养、法律实践能力、国际理解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为目标。学院每年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180名左右,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80名左右。已为教学、科研单位及实践部门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有的已成为实践部门的领导或业务骨干,有的已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梯队成员。以国际法专业学生为主组成的辩论队,两次夺取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并代表中国赴维也纳参加由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主办的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还曾荣获由台湾理律基金会资助的首届“理律杯”全国高校模拟法庭辩论赛亚军。2009年和2010年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两年位居全校法学专业前列。

  学院在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课程的设置上,注重专业基础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相结合。除了开设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外,还开设有涉外经济法律实务、涉外婚姻家庭法、国际商事仲裁法律实务、海商法、海关法、外交商务礼仪与谈判、世界贸易组织法(双语)、国际贸易法成案分析(双语)等专业特色课程。其中,《国际贸易法成案分析》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为市级精品课程,《国际私法》教学团队为市级教学团队。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与理论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自成立以来,获得各类课题立项25项,其中,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16项;教师共发表论文40篇,其中校定D类33篇,国外英文期刊2篇。在人民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3部。打造了《西南国际法评论》和《西南国际法文丛》两个成果发表平台。教师共获各类奖项5项,其中,教育部2009年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法学类)三等奖一项;重庆市首届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的“建国60周年重庆高等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一等奖一项,2010年第五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论文三等奖一项。学院建有3个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科研创新团队,即:“WTO法”创新团队、“中国—东盟法律冲突与协调”创新团队和“南海争端解决法制”创新团队。支持学生成立了两大学术论坛和一大电子出版物,即:以硕士生为主的“青年国际法论坛”、以博士生为主的“西南国际法论坛”以及“国际法学苑”网络版。今年11月,由中国法学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涵盖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企业和法律界的“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将在重庆召开,届时由中国法学会主管的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将亦落户学院。

  展望未来,国际法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宽阔的胸襟和更加鲜明的特色,立足重庆,服务西部和全国,面向世界,为国家对外开放法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介绍相关推荐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