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大学农牧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17-11-26 编辑: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为青海大学二级学院,是青海省唯一一所培养农牧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211”高等院校。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院恪守“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发扬高原牦牛精神,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为青海省农牧业建设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师资队伍:农牧学院有专任教师119名。其中:正高职称49人、占专任教师的41.2%,副高职称48人、占专任教师的40.3%;硕士学位63人、占专任教师的52.9%,博士学位22人、占专任教师的18.5%,硕博比占专任教师的71.4%;在青海高校学历提升中实现了局部突破。唐道城教授这被誉为省级“教学名师”光荣称号。
  学科和专业设置:学院目前拥有农学、动物科学、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园艺5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草业科学是国家级第四批特色专业;有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林学等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作物学2011年获批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作物学、林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开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农学、畜产品加工与国际贸易、食品卫生检验、动植物检疫、林学、草地生态与花卉、植物保护、园艺、动物药学等11个本科专业和11个专业方向。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凝练了学科发展方向,突出了优势特色,汇聚了人才队伍,组建了十个校级教学科研团队,构筑了学科基地,优化了结构布局,完善了管理机制,为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实验教学条件:学院现有动物医学实验中心、兽医公共卫生实验中心、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动物科学实验中心、草学实验中心、农学实验中心、林学实验中心7个实验中心和昆虫植物标本馆,涵盖青藏高原动物疾病研究室、草地生态环境实验室和青藏高原观赏植物研究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森林培育与经营管理、植物与植物生理生化、高原草地资源与生态和基础兽医学4个省部共建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95.29万元。并有17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有力的保障了教学实践和科研活动。目前,已形成由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农牧学院中心实验室、系教育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等层次合理、学科专业、覆盖全院农林、草业科学、动物医学、动物科学四个系的构架体系,成为青海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人才培养: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079名,硕士生48名。50多年来,农牧学院代代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培养出畜牧、兽医、草业、农学、林学等专业的本专科学生近3万多人,硕士研究生127人,为青海农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农牧业专门人才。他们为青海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科技支撑作用。
  科学研究和成果:学院紧扣服务“三农”主题,紧紧围绕高原农牧业和青藏高原独特的生态环境办学,始终坚持走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一体化的办学道路,坚持“凝集团队、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服务社会”的科研指导思想。在高寒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高原动物疾病防治、高原农作物栽培及病虫害防治、黄沙化土地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成为我省培养畜牧、兽医、草业、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为青海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三年,农牧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9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教育部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项目5项,省科技厅各类项目24项,省外专局项目2项,省农牧厅项目11项,省四厅支持高校项目4项,厅局级项目26项,横向项目18项。获得科研成果8项;发表学术论文320篇,其中SCI4篇,核心期刊论文282篇。
  对外交流与服务社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上,学院广泛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推广交流和合作。利用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支援西部高效政策以及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国际援助和合作项目等为我院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师资队伍,并合作攻关多项高深层次研究项目。同时,学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适时提出了“组建教学科研团队,服务全省‘三农’大局”的教学科研工作改革思路。作为“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承办了青海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培训任务,共培训全省15个示范县主管农业的领导、高级、中级和其他技术人员1554人次;在生态畜牧业建设连点工作上,为海北州培训牧民群众500多人次。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