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英译汉考试分析
一、考试内容分析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我们对1990年~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译汉部分的文章内容加以概括总结:
年份 文章类别 具体内容
1990 社科 个性形成的教育
1991 科普 能源与农业
1992 科普 智力评估的科学性
1993 科普 科学研究方法
1994 科普 天才、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
1995 科普 标准化教育与心理评估
1996 科普 科学发展的动力
1997 科普 动物的权利
1998 科普 宇宙起源
1999 历史 史学研究方法
2000政治与经济科学家与政府
2001 科普 计算机与未来生活展望
2002 社科 行为科学发展的困难
2003 社科 人类学简介
2004 社科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2005 社科 媒体在欧洲一体化中的作用
2006 社科 关于知识分子
2007 社科 新闻与法律
2008 社科 关于达尔文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译汉部分的选择是有一定范围的。英译汉内容大体上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科普、文化等方面的一般常识或社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常识的题材。体裁多为议论文。科学常识性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该部分时,能够有所侧重,多选择一些与上述内容相关的文章来练习,但同时也应该兼顾到其他类型文章的练习。要想在英译汉考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在基本训练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考生如果熟悉试题内容,将有助于对短文的深入理解,增强信心,提高翻译水平。考生应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大量浏览中、英文报纸杂志,扩大相关的知识面。
二、考题特点分析
从题型改革后,特别是1996年以后的试题,命题组更侧重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难度加大。考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把语法、词汇的意思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表面看上去画线的句子语法不很复杂,词汇似乎也不陌生,但翻译时很多考生觉得难以动笔。难度增大体现在:不能采用就词论词、就句子论句子的简单直译方法,而要求把词和句子放在篇章里去理解,还强调英语习惯用法、语感和翻译技巧的掌握。这样仅靠熟悉语法规则和孤立地背单词已远远不够了。这也是考生得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英译汉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科学类和报刊评论文章占很大比例;
2.考题难度加大;
3.语法现象难度有所降低;
4.突出简单翻译技巧,如:词、词组的省略及补译,译出it,they,this,that等代词的真正代表的含义,词义选择、引申、词性转换,长句的拆句与逆序翻译法等。考生应针对这些特点认真做好适当的准备。
三、考生考试情况分析
对近年来的考生试卷分析表明,考生在英译汉部分表现出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缺乏。因为大多数考生是非英语专业学习者,他们在翻译技能方面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训练,对翻译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在考前复习和考试过程中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于长句的翻译。
2.脱离上下文的语义支持而出现的胡译、乱译。上下文为译题提供重要的背景和参考信息,特别是对某些词意的理解至关重要。例如“subject”这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分别有“课程”、“主题”、“对象”、“使遭受”、“主语”等意思,如果不参照上下文而盲目地翻译,就会造成意思上的曲解。一般来说,我们把这样的词称为翻译中的“小词”。事实上,小词的活用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重点之一,这在试题的各个部分都有体现,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
3.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够透彻。为了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往往选择那些语法结构错综复杂的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于翻译练习的句子,要仔细分析它们的语法结构,尤其是要注意那些具有分割定语从句等复杂语法现象的句子,在分析好句子结构并真正理解之后,再动手翻译。
4.指代词的误译。语言在使用时,总会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文以简为贵”,为了避免重复,往往需要使用一些代词来代替前面所提到的人或物。在考试的过程中,考生应该仔细阅读全文,找出画线部分中代词所指代的人或物,并尽量明确地把它们翻译出来。
5.由于汉语表达能力的欠缺而使译文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是双向的,既考查理解能力,又考查表达能力。“理解”是对原文的深刻领会,“表达”是用顺畅的汉语再现原文的内容。如何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用准确完整的汉语表达显得尤为重要。
【考研英语英译汉考试分析】相关文章:
考研英语英译汉常见句型翻译技巧10-08
考研英语:读透新大纲 拿下英译汉05-18
考研英语命题分析12-27
考研英语考纲分析05-21
英语考研大纲分析05-26
2017年考研英语分析06-29
考研英语新大纲分析12-29
考研英语长难句分析11-25
英语翻译资格考试英译汉技巧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