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备考策略
在考研政治的马原版块中,规律这个概念是经常出现和考察的,也是同学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版块的一条重要线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规律的相关概念在大纲中出现的次数以及考研政治真题对这个知识点如何考察的。
首先,同学们需要把握的是规律的概念,同学们要把这个概念放到整个辩证法的体系中加以理解,“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换句话说,规律首先是一种联系,但不是一般的联系,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第一,本质,规律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要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任何规律都是实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是本质的或本质之间的联系。第二,就是必然的,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第三,规律是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
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某种合乎规律的现象就会重复出现。接下来的,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唯物主义,所以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所以在考研政治的真题中经常是利用人与规律的关系给同学们制造做题的障碍。首先,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规律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藐视、创造、消灭改变,”这几个词只要和规律搭配,同学们一定要清楚,就一定不能选择。可以和规律搭配的是“认识、发现、利用、遵守”,但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同时,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
规律的种类有哪些呢,规律可以分为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2014年的考研政治真题的一道真题就是根据这个知识点来命制的,我们一起来看下:
2014.2 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同学们要清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联系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人们队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的认识。所以这道题目的答案是A选项。
在2005年也考过一道非常经典的关于规律的题目,那就是
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 是有层次的 B 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 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创造的规律 D 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这道真题是一道非常精彩的讲马原和毛中特结合的题目,非常有亮点。首先同学们可以判断的是无论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属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存在并实践与人的活动之中,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肯定是有层次的`,同时他们也是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而C选项就如我上文所写,规律是不可以被改变的,故排除,此题正确选择项为ABD
同学们还要注意的是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给大家总结出来一个简单好用的版本:1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何正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呢: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物质的力量,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最后在理清了概念问题之后,来给同学们梳理一下马原的概念模块。建议同学们加强掌握大概框架,熟悉科目的重难点。
模块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人类社会影响和制约自然界。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
2.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实践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分化开来的历史前提,又是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链接
人与自然、环境破坏、环境保护、污染治理、垃圾处理、可持续发展、雾霾天气、生态文明等等。
模块二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1.原理:
原因和结果揭示的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范畴。
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
2.方法论意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二)现象和本质
1.原理:
现象和本质揭示的是事物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的范畴。
现象是人可以通过感官感知的外部表现,本质只能通过理性认识把握。
任何本质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只是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即便假象也表现本质。
2.方法论意义: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模块三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考点如下:
核心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裂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核心考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
方法论: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特殊性------不同事物矛盾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矛盾不同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模块四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一:人与规律的关系
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
人不可以创造、消灭、改造、改变规律
核心考点二: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①充分尊重客观规律
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合理发挥主观能动性
模块五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二)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地创造性的过程。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同一个客体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三)认识的两次飞跃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两个条件:一是要勇于实践,获取感性材料;二是进行理性思考,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
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统一起来。
第四,理论必须被群众掌握,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3.认识的反复性——由于认识过程中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经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模块六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之矛盾不平衡性原理重点如下:
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1)构成事物的多个矛盾中,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
(2)在一个矛盾的多个方面中,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那个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
(1)构成事物的多个矛盾中,影响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
(2)在一个矛盾的多个方面中,影响事物发展方向和性质的那些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这样的模块切分法,是不是让同学们的复习变得省力多了呢?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复习中注意提炼学科要点,进而直击要点,赢得高分。今后老师还会继续为同学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备考策略】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后备考任务及策略06-29
2017考研政治大纲变动及备考策略06-12
考研政治备考各阶段的策略简析01-22
考研政治怎么备考12-19
考研政治复习的策略01-23
暑假考研政治复习策略06-29
考研政治的备考误区01-26
考研政治备考复习要点01-23
2018考研政治暑期备考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