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
大型文献电影纪录片《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讲诉的是池煜华用一生实践了“我等你”承诺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3篇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一)
说出来,许是一件会被批判为“大逆不道”的事情。
对于从小就听着那些英雄战士们奋勇杀敌的故事的我来说,其实红军战士们在长征中所经历的苦,他们的那些牺牲、流血、信念……在很长在一段时间里,我都很茫然。
不是不感动,只是不真实。
不是不懂事,只是不理解。
清楚地明白,这些伟大战士们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
安定生活。
歌颂的`诗词曲赋,堆得比天还高,这是应得的,理所当然的。
战士们一瞬间的牺牲,凝就了不朽的灵魂。
通过屏幕,看着那些流着鲜血的躯体,断壁残垣,废墟硝烟,明明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成千上万的人正在死去,甚至是即将死去。只是,心中没有任何感触,没有感动。
自认为,不是多愁善感、情怀纤细的人。当初,学校要求参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时,还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对于那些已经讲烂的传统叙事结构的编年史没有兴趣。
然而,却被此片深深打动。
现代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传递着图文声画的信息。
我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池煜华老人。她是一名红军战士的普通妻子。
“我等你。”这是池煜华老人和自己丈夫离别时最后的话语,最后的承诺。
等待。
他们的新婚,不过短短的三天;而这守望,这等待,却足足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整整70年的蹉跎岁月。
命运和池煜华老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实际上,她的丈夫在1935年,便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然而,他牺牲的消息却直到1985年才得到确认。
历史的天空下,岁月的脚步轻快地流走,刻下属于自己的烙印。
正值妙龄的少妇,不知在何时,青丝变成了银发,玉颜已然沧桑。一弹指之间,已是垂暮之年的老妪。但是池煜华老人始终相信丈夫没有死,她用自己守候的一生实践了“我等你”的承诺。
风沙驻守,空缘回首朱颜凝;咫尺天涯,红尘飞逝梦已断。
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二)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长征是他们的苦难,苦难是他们的信仰。
——题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934年,一场变被动为主动的战略大转移揭开了帷幕。
突破国民党军的一道道封锁线,抢渡湘江,连续苦战,8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四渡赤水,南渡乌江,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终于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长征。直到今天,我们犹能看到那为了挽救一份函件沉入水中的战士,那决定民族命运的遵义会议,那困境中相互激励的温暖眼神,还有那“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磅礴气概。
草黄了又青,雪下了又融,八十年过去,长征或许被记忆的浪花湮没,长征精神却是不可磨灭的,那是一种“东方魔力”,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忠诚。或是年轻的小战士,或是多年的老兵,在那时毅然踏上了长征的路。艰苦的环境、十数倍的敌人追击没有拖垮他们,是坚定的信念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支撑着他们。他们明知前方是一条荆棘的路,却依然遵守纪律,奋然前行;他们明知未来生死难料,却前赴后继,勇往直前;他们明明物资已匮乏,却仍然纪律严明,不索取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他们明知困境中食物是多么稀缺,却还要让给战友;他们……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乃至生命阐释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仰望神十天宫对接,俯瞰蛟龙深潜七千余米,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我们的中国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寻求精神支柱。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长知识,踏实做事;志存高远,锤炼意志。
我们会在学校完成一个学生的本分,认认真真;我们会在课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储备各种能力;我们会关注时事政治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慷慨激昂;我们还会关注社会问题,批评社会中存在的冷漠现象,立志去改变世界……我们会做很多很多,在新时代发扬长征精神,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去,让那些可亲可敬的红军战士看到,他们用生命换来的盛世太平,我们年轻一代会守护好,祖国会像他们想象的一样,那样强大,那样繁华。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前辈们浴血奋战胜利的笑颜激励着我们。中国梦,是我们的梦,为了那许许多多人的笑颜,让我们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绽放更加绚丽的青春!
【不能忘却的长征观后感】相关文章:
不能忘却的长征征文07-27
忘却经典语录11-14
长征日记07-04
长征观后感07-01
长征的观后感06-16
精选长征胜利作文07-12
我的长征日记03-22
我的长征观后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