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

时间:2020-10-14 12:54:47 励志电影 我要投稿

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

  长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和动词,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下面是由yjbys小编为你精心编辑的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欢迎阅读!

  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一)

  不能忘却的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八十年前,我们伟大的革命先辈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这不仅仅是我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全世界革命征程的不朽传奇。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代表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精神领域的宝贵财富。 严谨自律、艰苦奋斗的乐观主义。科学的发展、文化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标志着我们已经进入了更高品质的生活。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好吃懒做、胆小怕事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放纵自己,不想做就不去做,缺乏自律和他律。比如,像“早起”一样,每天晚上都调整好7:30的闹钟,但是到了第二天早晨却是7:35分才从被窝里爬起,往往就是因为这短短的五分钟成为了我们约束不了自己的原因,把握不住尺度导致我们离长征精神越走越远。 团结互助、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湘江战役中,一排排战士倒下,又有一排排战士如潮水般冲上去。无论是年近花甲的老人,还是胸怀鸿鹄之志的青年学者,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放牛郎,都被凝聚到这样一支红色队伍里,环境低劣,我们的战士用身体为身后的人抵挡寒风,炮火连天,我们的战士用遗躯变成路标指引身后的人继续前行,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秉承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最终走出死亡沼泽,迎来生的希望。“一根筷子折得断,十根筷子更难折”,我还记得,小学校门口的石碑上刻着八个大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这不正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么。 意志坚定,勇往直前的英雄主义。

  长征路上不乏坚持不懈的事迹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现代人常做的“打井故事”:一个人想要打一口井,每次挖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他觉得没有水便换了一个位置继续挖,这样反反复复几次他都没有挖到水,最后他彻底地放弃了,因为他的半途而废导致他空手而归,当代社会有很多人像挖井人一样,遇到阻碍便选择避其锋芒绕道而行,他们是阻碍我们进步的“胆小鬼”,是被社会搁置的“寄生虫”。

  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二)

  长征是对人在黑暗中坚定信仰的考验。

  长征是对红军、对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考验。

  70年的岁月早已让长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和动词,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漫长而短暂的70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长征精神没有变;崭新的21世纪带来了太多的冲击,但长征作为一种信仰,牢牢扎根在人们心中。

  惨烈悲壮的长征缘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当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西窜”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向何方去,会遇见什么。8万人离开了瑞金,湘江一役,近5万人没有再走下去,血染湘江;飞夺泸定桥,战士们和饥饿赛跑,和时间赛跑,和火魔赛跑。打突击的22名战士只有1名看到了新中国的太阳;爬雪山,红军走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无数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成为永久的丰碑;过草地,红军用7天7夜战胜了自然,然而也有很多人无声无息的就被沼泽吞没了,连战死沙场的激昂都没有。红二方面军的很多女红军因为指挥的失误,不得不三次横穿草地,吃了更多的苦。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长征过程中红军们还要与敌人战斗,和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流,赢取他们的信任。困难程度不亚于唐僧西行。

  毛主席曾说过,长征过程最黑暗的时期是爬雪山过草地的日子。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红军来说,每天都有可能是最黑暗的,因为他们不知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我曾不解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走下去。影片中的一个片断告诉了我:为了能让一个女红军产下婴儿,将军要求一个团作阻击。事后,有人不解为什么为了一个孩子要做这么大的防御,将军严肃地说:“我们不就是为了孩子吗?”1918年,有一位伟人向全中国呼吁:“救救孩子!”20年后,在另一位伟人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用自己的脚掌丈量了两万五千里路,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共产党对“为了孩子”的承诺。

  为了孩子,四个简单而凝重的字,只有真正为了人民着想,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和政党才说得出。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毛主席和贺子珍为了能顺利行军,忍痛将出生不久的小儿子送给了老乡。能如此“舍小家为大家”的领导者,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吧。也正因为对党的信任,对革命的希望,对未来的向往,使得红军战士们克服了无数困难,用双脚丈量两万五千里。在黑暗的日子里,红军战士们不可磨灭的信仰,造就了长征,也迎来了光明。

  影片结束时,破天荒的,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这不仅是对不能忘却的长征的崇敬,更是对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革命前辈们的崇敬。我们不会忘却长征,因为它早已深深烙进了我们的血液中,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愿,在将来我们也能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孩子,为了人民,勇敢的奋斗。

  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三)

  70年的岁月早已让长征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和动词,它已经成为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信仰。漫长而短暂的70年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但长征精神没有变;崭新的21世纪带来了太多的冲击,但长征作为一种信仰,牢牢扎根在人们心中。

  惨烈悲壮的长征缘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当中央红军被迫开始“西窜”时,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向何方去,会遇见什么。8万人离开了瑞金,湘江一役,近5万人没有再走下去,血染湘江;飞夺泸定桥,战士们和饥饿赛跑,和时间赛跑,和火魔赛跑。打突击的22名战士只有1名看到了新中国的太阳;爬雪山,红军走了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道路,无数人走着走着就倒下了,成为永久的丰碑;过草地,红军用7天7夜战胜了自然,然而也有很多人无声无息的就被沼泽吞没了,连战死沙场的激昂都没有。红二方面军的很多女红军因为指挥的失误,不得不三次横穿草地,吃了更多的苦。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长征过程中红军们还要与敌人战斗,和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同胞交流,赢取他们的信任。困难程度不亚于唐僧西行。

  毛主席曾说过,长征过程最黑暗的时期是爬雪山过草地的日子。而对于大部分普通红军来说,每天都有可能是最黑暗的,因为他们不知能不能看到明天的太阳。我曾不解于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走下去。影片中的一个片断告诉了我:为了能让一个女红军产下婴儿,将军要求一个团作阻击。事后,有人不解为什么为了一个孩子要做这么大的防御,将军严肃地说:“我们不就是为了孩子吗?”1918年,有一位伟人向全中国呼吁:“救救孩子!”20年后,在另一位伟人的带领下,中国工农红军用自己的脚掌丈量了两万五千里路,用生命和鲜血证明了共产党对“为了孩子”的承诺。

  为了孩子,四个简单而凝重的字,只有真正为了人民着想,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人和政党才说得出。与此成鲜明对照的是毛主席和贺子珍为了能顺利行军,忍痛将出生不久的小儿子送给了老乡。能如此“舍小家为大家”的领导者,在世界上也不多见吧。也正因为对党的信任,对革命的希望,对未来的向往,使得红军战士们克服了无数困难,用双脚丈量两万五千里。在黑暗的日子里,红军战士们不可磨灭的信仰,造就了长征,也迎来了光明。

  影片结束时,破天荒的,全场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这不仅是对不能忘却的长征的崇敬,更是对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革命前辈们的崇敬。我们不会忘却长征,因为它早已深深烙进了我们的血液中,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但愿,在将来我们也能为了理想和信仰,为了孩子,为了人民,勇敢的奋斗。

【观《不能忘却的长征》有感】相关文章:

观长征有感12-31

观《长征》有感(15篇)01-10

观《长征》有感15篇01-10

观《长征》有感7篇01-04

观《长征》有感13篇12-22

观《一个都不能少》有感4篇12-27

观《后天》有感12-19

观《网》有感12-18

观冰灯有感01-11

观八佰有感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