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
第七期了,每次看《朗读者》还是泪目不能自己,下文是为大家收集的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敬请关注励志网!
篇一: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主题—告别,“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婉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告别。
我想到了,我第一次跟至亲的人-我的爷爷,告别的场景。我爷爷去世的时候,口不能言,体不能动,只有眼睛可以动,只能吃流食。我记得那天晚上,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在老家,因为第二天有个婚礼,我们晚上提前去新娘家看看。等从新娘家回来的时候,听到我妈喊我爸,让我爸快来,爷爷好像不行了。那一瞬间,站在院子里的'我们,眼泪不停地流,都一股脑跑到屋里,看着爷爷哭。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腾姐说要吸痰、打120急救,即使她是一位icu的护士,见惯了死亡,她知道爷爷要走了,也不愿意放弃,大人们在说,让爷爷去吧,给爷爷换衣服,让爷爷干净、体面的走。当一切准备好,穿好衣服,爷爷那刻好像神志清明,看过了我们每个人,安心的走了。我跟我爷爷的告别,没有一句话,我曾经幻想,爷爷会嘱托我们什么?可是,没有机会,一次告别,就是一次永久的告别,留一下一辈子的遗憾。面对告别,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告别,好好告别是什么?也许是一句话,最后的遗言,也许是一个眼神,在说,我很好,你们别难过.
篇二: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
李立群忆母亲:妈妈影响了我一生的表演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两种告别无可回避,那就是离开故乡和与至亲的生离死别。节目中,著名演员李立群坦言自己之所以常来内地拍戏,就是因为母亲的故乡在北京,那种对故乡的情节对自己影响很深。
而回忆起已故的`母亲,身为老戏骨的李立群笑言自己的表演其实很大程度上受了不是演员的母亲的影响。1984年,李立群与赖声川一同成立“表演工作坊”,先后推出了《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这一夜,谁来说相声》以及单口相声《台湾怪谭》,全新相声表演方式在台湾风靡一时。而李立群对于相声的最初启蒙就是来自于母亲,他说:“因为我妈妈说个事,常像是在说相声,生动,准确,哪怕是用错了字,都错得无与伦比。我的相声段子里,内容到表演,有太多无形的她在里面,在里面影响着我的思想,感情和语言。我无法举例,也举不全,因为那往往就是一段即兴的 ‘相声 ’,只可当时意会,无法事后言传。”
当母亲离世时,李立群没有陪伴在她身边。面对主持人董卿问道是否会认为这是一次遗憾的告别,李立群却坦言“不遗憾”。究竟为何这位公认的孝子面对母亲的离世会说出“不遗憾”三个字,他与母亲的告别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篇三: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
姚晨感恩陌生人:求学时曾被收留睡木板
在我们的一生中,要告别的人有太多太多,大部分人印象最深的都是与至亲的告别。但对于姚晨来说,提起“告别”,她首先想到的却是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
14岁那年,姚晨就独自一人北上来到北京求学。二十多年来,在火车旅途中、在小影楼勤工俭学的过程中、在刚生完孩的那段时光里,姚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遇见与告别,结识了一波又一波陌生人。这些在姚晨生命中短暂出现的'面孔到现在都时常出现在她的脑海中,现场姚晨坦言:“我觉得可能没有这些人,我的人生轨迹会被改写,会是另一番景象。”
当年报考北影之前,姚晨曾有一段时间无处可去,好在之前勤工俭学时认识的一位“胖姑娘”收留了她。直到现在,姚晨还记得那个名叫王栋的“胖姑娘”的小屋在北京六环外的一个远郊小村里,当时一进门,姚晨直接吓了一跳,“我觉得那个房间的宽度可能就这一张沙发这么宽吧,摆了一个木板,下面用一些东西垫起来,就是一张床。” 在那个现在看来甚至“不太适合人居住”的小屋里,姚晨和“胖姑娘”一起挤了一个月,“基本她睡就占了三分之二的床,然后我占了三分之一,趴在墙上睡。”虽然时隔多年,但谈起那段经历姚晨依然记忆犹新。对于这些虽是萍水相逢但却给她过无数温暖的陌生人,姚晨会选择为他们朗读怎样的文字呢?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相关文章:
朗读者第七期观后感告别09-23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08-19
CCTV朗读者告别观后感第七期07-08
朗读者告别观后感第七期800字08-08
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1000字06-12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07-12
CCTV综艺节目朗读者第七期告别观后感11-03
朗读者开场白第七期09-22
第七期《朗读者》开场白及串词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