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电影走出来的80后千万富翁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0-12-20 11:56:03 励志电影 我要投稿

从微电影走出来的80后千万富翁励志人物故事

  从手执DV的“游击队”发展成拥有多个拍摄团队的“正规军”,公司的年营业规模也从最初的区区几十万元一路飙升,董松岩的创业历程,既有大时代背景下行业利好的驱动,也有他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敏锐观察。如今,公司的业务范围横跨影视广告制作、微电影拍摄、营销策划等多个领域,年营业收入进入千万元阵营。

从微电影走出来的80后千万富翁励志人物故事

  初执导筒

  2004年,在上大二的董松岩由于影视课堂作业的拍片要求,头一回拿起了DV机。连他自己也不会想到,9年后的今天,他能成为一家文化艺术公司的老板,靠拍片安身立命。

  2005年,不需要再交短片作业的董松岩,拉着合作伙伴开始独立拍片。《灯火阑珊》是董松岩拍的第一部长片,整个投资费仅用了800元。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自娱自乐的长片,竟然被一家出版商看中,并向董松岩支付了一笔3500元的版权费。尽管版权费并不高,但对董松岩来说,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已是一种莫大的鼓励。随后,他一鼓作气,连续拍摄了多部青春校园题材的片子。其中,一部名为《第一次》的短片,在网络上的点击率达到了数百万次。

  在网络上的成功,让董松岩在学生中名声大噪。2005年年底,他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影片展映会,能够容纳1000多人的学生礼堂,被塞得满满当当。

  当时间的拐点来到2006年,董松岩依然没有创业的打算,大学时期的拍片经验让他发现,自己在专业技术上的积累还远远不够。然而,影视专业方面学习的成本实在太高,董松岩决定投简历找工作。

  广告&原创

  2006年年初,机会来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找到了董松岩,要求投资拍片。面对天上掉下的“馅饼”,他牢牢地接住了。

  4月,他再次拉起了大学时期的拍摄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各项工作。从剧本创作、海选演员、正式拍摄、后期制作,直到最后的影片展映,董松岩和他的团队只用了半年的时间。这部完全以商业模式操作的影片,给了董松岩极大的创业信心,他发现,拍片子也能养活自己。

  同年11月,董松岩在团队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天堂映画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了避免开业即倒闭的悲剧发生,他在公司发展初期业务框架的搭建上,花了不少心思。和大部分同类企业不同的是,董松岩不仅做原创短片,还兼做广告短片的拍摄。

  在董松岩看来,一家文化企业,首先是要存活下来,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于是,他一边发动朋友帮忙拉广告业务,一边不停地向视频网站上传高质量的原创短片。“两条腿”走路,果然比别人快一步,靠着拍摄广告的收入,他不但维持了生计,还为原创短片的质量提升赢得了空间。

  2008年,由董松岩指导拍摄的短片《八点差十分》,成功登陆央视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并借此与电影频道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他与央视、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知名媒体的合作,为公司树立了品牌效应,由此带来的广告业务,更是成倍增长。

  微电影时代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董松岩的成功,除了自身努力以外,还得益于他遇到了一个视频交互网站高速发展的蛮荒年代。在公司初创阶段,网络短片的质量基本还停留在业余玩票水平,这给董松岩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然而,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对于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公司来说,当大投资的制作订单纷纷找来,公司则面临着生产能力滞后的问题。为了找出路,董松岩开始着手搭建平台,以入股小型专业制作团队和分包业务等多种形式,尝试资源整合,以公司接单,再向小制作公司发放任务的方式,试图扩大公司的生产能力。

  在董松岩看来,微电影将是继电视剧、电影之后,又一个全新的文化影视产业,谁能在发展初期打好基础,谁就能决定未来的市场地位。因此,在竞争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初期,先建立起良好的运作机制,这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如今,公司大部分营收仍然来自于广告制作,但他相信,在未来3~5年的时间里,收费观看微电影的时代将会到来。而那时,才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黄金时代。

【从微电影走出来的80后千万富翁励志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青春励志电影推荐:《80后》08-02

中国青春励志电影《80后》介绍07-26

80后必看青春励志电影09-07

80后励志的创业成功故事08-12

80后女孩励志创业故事09-23

“80后”农村小伙的职场励志故事12-19

关于80后女性创业的励志故事08-21

80后博士四万元创业成就千万富翁08-21

中国最新关于成长青春励志电影80后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