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故事

时间:2024-08-26 21:43:14 励志故事 我要投稿

励志人物故事13篇

  励志人物故事 篇1

  永远别叫我电影明星

励志人物故事13篇

  63年前,37岁的费雯丽优雅地在电影《欲望号街车》里说:“他们告诉我搭乘一辆欲望号街车,再转一辆墓地号街车,坐6个街区,到天堂乐土下车。”只有昏暗的灯光才能掩盖这张绝美脸庞上的抬头纹,这是她饰演的布兰奇,也是她自己。

  这句开场台词和片尾结局都像是一场寓言。电影的结尾,布兰奇拒绝跟陌生人离开,但当对方举止温柔,绅士地伸出胳膊,她便信任地挽住说:“我一直依赖陌生人的慈悲。”然后她被带去了精神病院。而现实中,电影拍摄结束,患有躁郁症的费雯丽也被送去医院精神治疗。

  对于费雯丽来说,演戏便是把自己的灵魂全都糅进角色里。投入太深,出戏便难。

  26岁,她演《乱世佳人》时说:“差不多有6个月的时间,我天天从早到晚地只想着郝思嘉。我希望我的每一个举止、每一个手势都纯粹是郝思嘉的。我应该感到,甚至郝思嘉那些令人鄙视的行为也都是我干的。”她承受了难以想象的情感负担。她的脸上出现了皱纹。摄影师不得不改变照明和光圈,以掩盖她的疲惫。有一次,导演的一个助手替她整理帽檐,她突然跳起来大叫:“劳驾,别碰我好不好?”她恼火男主角克拉克·盖博每天下午6点按时离开拍摄场,像个法律咨询处的小职员。此时,她的工作时间是每天16个小时,经常放弃休息日。

  许多年后,克拉克·盖博的好友大卫·尼文在回忆录中写道,盖博看透了好莱坞的游戏规则,知道自己的盛名只是暂时的,“这些人把你的油榨干了,就会一脚把你踢开。一旦你开始走下坡路,他们就会把你塞到一些劣等的影片中去跑龙套。如果你不接受,他们就停止你的工作,甚至把你的名字勾销。”所以他的应对方法是,“准时上班,谈天说笑,阿谀奉承,领薪水,6点钟回家。”

  其实费雯丽也不喜欢好莱坞。她说:“永远别叫我电影明星。我是舞台演员,我讨厌电影!”“做一个演员,应该是每天晚上到剧场登台为观众表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当我在剧场工作时,我的生命才有意义和目的。我喜欢通过戏院工作人员走的门,到自己的化妆室去,在那里我感到温暖和安宁,这种感觉在电影制片厂从来没有过。我喜欢读自己的私人信件、化妆、穿上演出的服装,思考有关演出的问题。我喜欢剧团和在后台工作的人们。在好莱坞我却感到孤独得可怕。”

  她太喜欢小说《乱世佳人》和女主角郝思嘉,尽管演出这部电影,所得的报酬比她近两年在英国所拍的任何一部电影都少。小说刚出版时,她正在伦敦首演一部现在没人记得内容的话剧,她给参加演出的每一个人都买了这部小说。那时,她已经因为演出戏剧《道德的面具》声名鹊起。30年代的英国舞台,大批有才华的演员和戏剧创作危机同时出现,一戏成名的费雯丽没有好剧可演时,就接下二等剧作,朋友们警告她,那些毫无光彩的角色对她自身发展是危险的,可她执意称:一个演员就是要演戏,利用一切机会演戏。她依然卖力地投入那些角色,因为马马虎虎工作不符合她的性格。

  炼制名剑就得献祭灵魂

  1940年,因为《乱世佳人》,费雯丽第一次拿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迅速誉满全球。制片人塞尔兹尼克的对外宣传词成了:挑演员时他一眼就看出了费雯丽最适合郝思嘉。其实,当初选谁来演这个全好莱坞精英都在争夺的角色,可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问题。

  层层选拔到最后,费雯丽和其他3位女演员的试拍镜头在制片人面前放映了30次,每次放映都使他确信,只能选择费雯丽。但他担心,南方人怎么会受得了这个角色居然给了一个英国人呢?另外,费雯丽还未跟第一任丈夫离婚,就跟劳伦斯·奥利弗在一起了,这可能引发的风波也许会给电影带来麻烦。

  人选宣布后果然遭到反对。右派女记者撰文称,塞尔兹尼克的选择侮辱了所有美国女演员。但塞尔兹尼克最担心的南方组织“邦联之女”居然通过了一项支持费雯丽的决议,因为南方妇女很高兴这个角色没有被北方佬抢去。

  剩下的惟一障碍是费雯丽能不能说好南方话。她自幼讲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曾因为演戏学习了俄语。她精通音乐和绘画,爱读书,知识面广,向来认为演员应该受多方面教育,还有着令朋友们惊讶的猜《泰晤士报》每日纵横字谜的速度。几天之内,她便掌握了南方话。

  电影上映后,《纽约时报》评论:“费雯丽所扮演的郝思嘉如此美艳动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员有什么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华横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美貌了。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女演员这样符合她所扮演的角色。”

  这一年也许是费雯丽最幸福的一年。2月,一直希望她回归家庭、不大支持她外出演戏的丈夫霍尔曼,终于同意离婚。而她深爱和崇拜的著名戏剧演员劳伦斯·奥利弗也终于离婚。8月30日,两人结婚。

  不幸的.种子几乎在最幸福的同时埋下。拍摄《乱世佳人》时,美国南方的红土让费雯丽从小衰弱的肺部患上了结核,日后反复发作,并最终让她的寿命停在了53岁。

  更糟糕的是,1944年,电影《凯撒与克丽奥佩拉》里,她在寒冬身着薄纱拍埃及艳后的夏日戏,导致流产。这可能诱发了她的第一次躁郁症(狂躁和抑郁交替,中间会有间歇期,间歇期时与常人无异)。在某天的晚饭桌上,她突然对奥利弗歇斯底里大发脾气,之后又完全想不起来这些。

  没人能说清这种病来自何处。也许是她内在自我长年的剧烈冲突?她从小被母亲送往一家家刻板的教会学校,总想逃离,却又做不到太离经叛道;她十多岁便定下当演员的人生目标,却早早嫁人生女,丈夫只希望她回归家庭,她不甘心。孩子生下来,她只在日记里写下“生了个女孩”。还有流产、肺病、失眠、战争带来的痛苦,还有一次次忘死投入角色,好像要炼制名剑就得献祭灵魂。

  看得见她痛苦的少数人

  费雯丽接受了电休克治疗(以一定量电流通过患者头部,导致全身抽搐,使患者产生暂时性休克,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多次陪伴她去接受治疗的凯瑟琳·赫本大概最知道她的痛苦。当费雯丽骤然去世的消息传来,凯瑟琳·赫本说:“谢天谢地。”这也许是一种解脱。

  但大部分朋友看到的费雯丽,是一个曾经美化过他们的生活并教会他们热爱生活的人。能看到费雯丽痛苦一面的只有少数人,比如奥利弗。他在自传中写道,他们后来遇到的问题是因为费雯丽的疾病:“尽管她会突然脾气暴躁、沮丧,并且越来越糟糕,但她还是保持了特有的谨慎——一种在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面前掩盖她真实的精神情况的能力,在我面前,她不必如此费心。”

  72岁时,奥利弗被记者问起,他曾在费雯丽最需要他的时候离开了她,他回答:“事情可以发展到这个地步,就好比一条救生筏已经不能再上人了。你见死不救,因为这会搞得同归于尽,死一双而不是死一个。”“问题还不仅在于我要活下去。我担心我会杀了她……”

  1956年,费雯丽的又一个胎儿夭折了。之后,她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多,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她的病总是在与奥利弗关系恶化的时候发作。

  她仍做许多事情。比如为了保护戏剧,在上议院违背“礼仪”,抗议拆除英国戏剧发展史中重要的圣詹姆斯剧院。她为此组织游行,甚至得到了丘吉尔给她的一封信,上面写着:“祝您成功,虽然,我作为一个议员不能对您这种扰乱社会治安的做法表示支持。”最终,她失败了。戏剧评论家麦基英·波普说:“现在只剩下回忆了。值得回忆的是费雯丽的英勇斗争。一切热爱圣詹姆斯剧院的人都会以爱戴之情记起丽小姐。由于她的努力,剧院是以战斗的姿态从生活里消失的。”

  她晚期扮演的角色不再是郝思嘉那种勇往直前的类型。导演彼德·格伦维尔写道:“后来,费雯丽不得不忍受着日益衰弱的病体和风云多变的命运带给她的一连串打击,她反而成了具有深沉激情和魅力的人物。在这个时期,她向全世界奉献了几个光辉灿烂的作品。我个人认为,在这些年代中,她所着意刻画的女主人公心灵上的创伤和精神苦闷,要比她在青年时代塑造的那些能够支配自己命运和主宰那些围着她转的人们的命运的聪明女人更值得赞美。”

  她还保有自己的幽默,比如把演《乱世佳人》所获得的奥斯卡奖放在客厅门后挡门用,演《欲望号街车》获得的奥斯卡奖放在盥洗室里。像电影剧本作家格温·兰伯特认为的,她尖锐的幽默感后面总隐藏着绝望的情绪。

  1960年,费雯丽应邀到百老汇演出《复仇天使》。她哭了一整天,不肯上台。大家想,她又要犯病了。她猜到奥利弗要和别人在一起了。7月,她对记者发出声音:“奥利弗夫人声明,劳伦斯爵士提出离婚,以便与琼·普洛瑞特小姐结婚。当然,奥利弗夫人将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即使如此,费雯丽后来依然说:“如果我有可能重新度过自己的生命,那么有两件事我是确信不移的:在青年时代我一定会成为一名演员,而晚些时候我一定会嫁给劳伦斯·奥利弗。必要的话,我自己会向他求婚。我愿意把这一切都重复一遍,只是与拉里(费对奥的爱称)相处的那最后几个月除外。”

  德克·博加德(曾获英国电影学院奖,费雯丽生前好友)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有一天,费雯丽给我送来两棵玫瑰。她对我说:‘种花人把第一棵命名为费雯丽,另一棵是给您的,叫‘超级明星’。我开玩笑说:‘这就是说,两棵都是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好极了!’她没有作声,眼睛湿润了。突然,她像一只小熊那样把我抱住。我们站在寒冷的花园里,站在静悄悄的玫瑰花丛中,直至她恢复了平静。后来她说,所有的花都应好好施肥……”

  励志人物故事 篇2

  多米尼克·邓恩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浮华世界》专栏作者,其作品多次荣登《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是美国家喻户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家。与许多作家不同,他曾是好莱坞一位制片人,之所以走上写作的道路,与他所经历的一次悲惨遭遇有关。

  1982年10月31日早晨5点,一阵电话铃声把正在熟睡的邓恩惊醒,他拿起话筒的同时,预感到发生了灾难。洛杉矶刑侦局的一名警官告诉他,他的独生女儿达米尼克被她5周前分手的男友约翰·斯威尼扼颈窒息,生命垂危。邓恩一分钟也没耽误,立即乘上飞往洛杉矶的飞机。当他在医院的急救室看到身上插满管子、剃光头发、脖颈肿胀、昏迷不醒的女儿时,浑身战栗,几乎晕厥过去。她是那么年轻美丽、神采飞扬,此前正在拍摄一部电视短片,准备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播放。但是现在看来,一切都已经不可能了。

  4天后,达米尼克停止了呼吸。年仅22岁的她,就这样离开了挚爱她的父母,离开了她刚刚涉足还未来得及发展的表演事业。邓恩满怀痛苦,埋葬了爱女。然而,灾难并没有结束。

  葬礼之后,对杀害达米尼克的凶手——约翰·斯威尼的审判开始了。地方检察官以二级谋杀罪对约翰·斯威尼提起公诉,这项罪名通常被判以25年徒刑直至终身监禁,且25年内不得假释。应该说,这是一桩证据确凿、没什么悬念的凶杀案,但是,由于被告律师的“雄辩”和主审法官的袒护,陪审团在没有获知全部证据的情况下,做出了不公正裁决:约翰·斯威尼因过失杀人罪被判6年监禁,如果表现好再加上做工,犯人在服刑一半时会自动获得假释。这太不公平了!邓恩怒火中烧,陷入深深的痛苦与激愤之中。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心涌起雇个人把凶手杀掉的冲动。但是最终理智战胜了情感,邓恩意识到,自己不能永远活在复仇的阴影下,女儿若天堂有知,也不会同意他这样做。于是他放弃了。但是内心的愤怒需要宣泄,复仇的情感需要出口,最终,他拿起了笔。

  1984年3月,一篇题为《呼唤公正》的文章发表在《浮华世界》杂志上。邓恩饱含感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儿的被害经过、自己的心灵创伤以及审判的全过程。文章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一些法学院将其作为教学资料,使学生了解审判的公正是多么重要。邓恩为此感到自豪,他意识到文字的力量,自此迷上了写作,迷上了审判。

  就这样,女儿的悲剧,使父亲开始了写作生涯。邓恩怀着追求司法公正的激情,参加了全美几乎所有重要的'审判,从辛普森命案到对克林顿总统的弹劾案,以及震惊世界的摩纳哥疑案,一篇篇带着浓郁“邓恩风格”的审判纪实也随之见诸报端。他用犀利的文笔、敏锐的洞察力和诙谐的文风,揭示出可能导致陪审团做出不公正裁定的各种潜在因素,真实记录了司法制度下的种种社会问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疏通着两百年来美国法律之河的河道。

  励志人物故事 篇3

  1.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话题:“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家教教育”

  2.海尔的启发

  在许多国人眼里,海尔这个成功企业已经很强大,很了不起了。然而,一位跟踪报道海尔多年的记者却说,在他接触到的诸多企业中,海尔的“忧患意识”是最强的。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个16年平均年增长速度达用81.6%、年销售收入已突破400亿元。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能有这样的意识,很值得我们深思。按照张瑞敏的说法,他们进军中国的战略非常简单:赢家通吃。他们的目标就是不给你留任何一点市场和地盘。毋庸讳言,我们的许多企业,不要说弱势企业,就是像海尔这样的佼佼者与世界500强相比也还有一段差距,也不敢有丝毫放松和懈怠。实事求是地正视挑战的严峻性,充分估计到竞争对手的力量和困难的一面,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这样才较为有益,而较少有害。

  分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没有忧患意识,不努力进取,就等于自取灭亡。

  话题:“忧患意识”“知己知彼”

  3.为失败做准备

  在美伊战争中,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扬言,他已摆好城市游击巷战的阵势恭迎美国大兵。在摩加迪吃过巷战苦头的美军不敢掉以轻心,他们在苦练怎么打胜仗的同时,也在苦练打败仗后如何当俘虏。战俘训练课程的名称是“超压力灌输”,包含四大科目——野外生存、躲藏逃脱、积极抵抗、保命要紧。训练以近乎残酷的方式进行,但却是必要的。它可提高人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一旦身临绝境,就可以从容应付。

  分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数事实说明,谁能为失败做准备,谁就能化险为夷,反败为胜。

  话题:“忧患意识”“成功的因素”

  4.爱迪生的灾难

  1914年12月,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万美金,他多年的'科研成果也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当儿,爱迪牛24岁的儿子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爱迪生在灾难面前,表现出了惊人的冷静。他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分析:①灾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能给人带来创新的动力,关键在于你应该怎样对待它。

  ②不幸,是天才的晋升阶梯,信徒的洗礼之水,弱者的无底深渊。

  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

  ④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泰戈尔

  话题:“挫折与成功”“坚守与放弃”

  5.不达目的不罢休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个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的。

  分析:语言大师候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话题:“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成就天才”

  励志人物故事 篇4

  “时间是用来流浪的,肉体是用来享乐的,生命是用来遗忘的,灵魂是用来歌唱的。”看到吉卜赛人的这句歌谣,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古龙。

  古龙的稿费加版税一度很多,可以买豪宅,可以追美女,可以豪爽地赞助朋友,可以一掷千金地花天酒地、引吭高歌——我这里,给他概括为“稿费是用来挥霍享乐的”,似乎也不为过。

  “他已坐下来,坐在鲜花旁,坐在美女间,坐在金杯前。琥珀色的.酒,鲜艳的蔷薇。蔷薇在他手里,花香醉人,酒更醉人。他已醉倒在美人膝边,琥珀樽前。”《天涯·明月·刀》里的这段文字也许就是古龙成名后的生活写照。巨额稿费,使得古龙可以把自己也打造成他小说里的公子侠士。

  古龙是为生存而写作的,对这一点,他毫不讳言。他对待自己稿费的态度,处处流露出真性情,今朝有酒今朝醉,拿到了稿费,就去喝酒玩乐,常常是今天才拿了几万元稿费,第二天,兜里就剩下不到1000元了。有朋友来借钱,碰巧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古龙二话不说,从书房里翻出一部手稿的卷首,递给朋友说:“你去找某书商,就跟他说是我叫你去拿定稿款的,20万元,够了吧?”朋友将信将疑,到了书商那里,书商看了看书稿,当即就给了他朋友20万元。古往今来,把文章写得很大气的,为数不少,而在文章之外又能保持大侠风范的,着实不多。古龙算是一个!

  他在外人眼中活得足够潇洒,然而他自己却说:“我靠一支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励志人物故事 篇5

  乔布斯在有生之年创下惊人佳绩,虽说与他的天才和能力有关,但更得益于他精心打造的一支“噪音”团队。

  乔布斯小时候,街上有个70多岁丧偶的老人,经常花钱请乔布斯帮他除草。有一天,老人对乔布斯说:“到我的车库来,我有好东西给你看。”

  老人拉出一台老旧的磨石机,架子上只有一个马达、咖啡罐和连接两者的.皮带。他们到后院捡了一些石头,然后,把石头丢进罐里,倒点水,加点粗砂粉,把罐子盖起来。老人打开马达,机器发出非常刺耳的噪音。老人对乔布斯说:“明天再来看看。”

  第二天,老人打开罐子,拿出来的是令人惊艳的石头。

  老人对乔布斯说:“这些普通的石头,经由互相摩擦,互相砥砺,发出些噪音,却变成美丽光滑的石头。”

  这件事乔布斯深深记在脑海里。在苹果公司,他就打造了这样一支“噪音”团队。每有新产品推出的时候,就让各有想法的团队成员据理争执、激烈碰撞,制造一些“噪音”。因为这种智慧与思想的碰撞,会让双方的点子变得更棒,最后就会生产出受顾客欢迎的尖端产品。

  励志人物故事 篇6

  我是最棒的,我甚至在我知道我已经是最棒的之前就这样说了。

  在家里,我是一个乖乖男,但我不想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发现,低声下气的人不会走得太远。

  比赛的.输赢并不在于裁判裁定的时候,而是在拳台之下,在健身房内,以及在外面的道路上,比我在彩灯下表演要早很多。

  如果一个人50岁时看到的世界与他20岁时所看到的是一样的话,那么他已经浪费了30年的生命。

  服务他人,是你为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支付的房租。

  昨晚,我的动作真快,我按下了酒店客房的电灯开关,爬上床之后房间才变暗。

  这只是一份职业而已。草生长,鸟飞翔,浪淘沙,我打人。

  重复的肯定导致相信。而相信一旦成为一种深刻的信念,事情就开始发生。

  我对每一分钟的训练都感到讨厌,但我对自己说:“别放弃。现在受苦,将来你就能作为一名冠军过完你的余生。”

  做人就要像蝴蝶般飞舞,像蜜蜂般蜇人。

  励志人物故事 篇7

  她天资聪颖,曾就读于著名的拔萃女书院,是香港第一届十大杰出学生。中学毕业后,她考获奖学金,到意大利进修,后到伦敦大学主修意大利文学,除了国语、粤语,还精通多国语言。她才艺俱佳,活跃于课外,征文、朗诵等奖项不胜枚举,舞蹈、钢琴、古筝、双簧管都达到专业水平。

  她,不是哪个著名的学者,而是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莫文蔚。

  1994年,莫文蔚大学毕业,当时刘镇伟正在筹拍《大话西游》,剧中白晶晶一角找不到合适的扮演者,他想起了好友莫天赐的女儿莫文蔚,便让助手找到了莫文蔚,征询她的意见。莫文蔚此时正在求职,已有多家大公司向她表达了录用意向,可她答应了刘镇伟。

  莫文蔚家乃香港的名门,祖父是威尔士人,在香港一手创办了圣约翰救伤队及英皇书院,父亲是政府官员,母亲则是香港电视台高级管理人员。家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都说她读了多年的书,从事演艺可惜了,再则演艺的路荆棘丛生、遍布陷阱,读书人难以适应。她对家人说:“读书只是训练人思维的过程,以为单靠读书就能装备整个人生,这也太可怜了。无论那路怎样的艰险,我也要尝试一下。”

  在剧中,莫文蔚扮演的'白晶晶外表泼辣、凶悍,内心却充满了柔情,时常被至尊宝几句情话就忽悠得头晕目眩,是一个傻乎乎的形象。这与平时干练的莫文蔚反差太大,而且《大话西游》没有剧本,所有的台词都由演员和导演在现场自由发挥。刚摄演时,她因设想过多,很难进入到剧情中。但她听取导演和周星驰的意见,收敛了自己的聪明,甚至很多时候,将自己的想法去除得一干二净。最终,白晶晶这个角色获得了成功。

  此后,她对装傻扮丑这事,似乎百无禁忌乐此不疲,拍摄的多部影视作品中,她扮演的角色有剃光头的,有装龅牙的,还有粘胡子的,怎么搞怪怎么来,让人觉得她像梅超风,银幕角色都是剑走偏锋的诡异人物。她以她独具个性的表演,走进了观众的心里。

  如果说收起了聪明让莫文蔚在表演上获得了成功,那么在演唱上,她则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极致。

  她的嗓音平淡,略带沙哑,并不出色,第一张大碟销量只有800张。1996年第二张唱片销量仍只有3000张。这一度让她自己都觉得不适合唱歌。在一段时间的沉寂后,莫文蔚机灵地将擅长的表演加入到演唱中,不管老歌新歌,她用她那有点沙哑、有点慵懒、有点漫不经心的声音唱出来,别有一番意趣。20xx年她夺得第14届金曲奖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20xx年在第19届金曲奖中一举夺下最佳专辑奖。

  娱乐圈是个江湖,风云变幻,有时候甚至退隐了山林,也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相随。多少人中翘楚,倒跌在这里,身心俱伤,只能暗暗流泪,恨当年自己太傻太天真。莫文蔚对自己16年的演艺路做的总结是:“聪明要刚刚好。不聪明让人憎,太聪明让人嫉。”

  每个人的人生像一幅画,而那人的智慧就如画上的色彩,过多地炫耀色彩,吸引了人的眼球,却流于平庸和艳俗;色彩单调了,画面苍白而空洞,缺乏了韵味。莫文蔚正是凭借刚刚好的聪明,在表演和唱歌上收获丰硕,在演艺路上一马平川。

  励志人物故事 篇8

  1836年达尔文结束环球航行回到伦敦,但直到1859年才出版《物种起源》,中间20多年,他磨磨蹭蹭,就是拖着不动笔。不过从1858年到1859年,仅仅一年时间,他就把这本书给写出来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就牵扯到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1858年,冒出来一个叫华莱士的英国人,这个人比达尔文年轻十几岁,是个科学疯子。他先后跑到亚马孙丛林和马来群岛搞科考,记录了大量资料,又搜集了几万种标本。

  1858年他得了疟疾,非常痛苦,在丛林中养病期间他灵光乍现,自己琢磨出了一套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然后又用三天时间写出了一篇论文,寄给了达尔文。达尔文还在家一边养病,一边琢磨怎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论呢,一看这篇论文,顿时傻了。为什么?因为这篇论文中几乎所有的思想跟他正在酝酿的这个《物种起源》几乎一模一样,几乎就是这本书的提纲,连里面的用词都一样。

  老人家陷入了长时间的痛苦思考。怎么办呢?他有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是帮华莱士发表这篇论文。因为华莱士把论文寄给他就是希望他帮忙推荐发表。但是如果发表了,自己这二十多年算是白忍了。可是他又不能不让人家发表,作为一个英国绅士,怎么能够让自己的论文先发表呢?更何况这个时候他还没开始写。

  他非常痛苦,就给一些朋友写信,说咋办?我是个英国绅士,可我又实在是不甘心。后来,他的一些朋友给他出了个主意,说这样吧,你赶紧写一篇提纲,把你要表达的思想都写出来,然后和这篇文章一块儿发表在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杂志上。

  最后达尔文接受了这个建议,然后又写信给万里之外马来群岛上的华莱士,问他这样行不行?华莱士不仅同意,而且他觉得能跟达尔文这位老前辈想到同样一个理论很荣幸。所以,虽然这本杂志发表了两篇差不多的论文,但并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达尔文在这20多年里,已经跟他的一些科学界朋友表达过这些思想了。

  从此达尔文就觉得这事儿不对了,时不我待,从这一天开始,他奋笔疾书,用一年时间把《物种起源》写了出来,并于1859年12月发表出版。这本书一出版就立即成为当时的畅销书,第一版几千本当天卖光,几年之内又迅速重印六次,达尔文暴得大名。

  再回头看看这位华莱士,他的.心态非常好,他说他非常荣幸能跟达尔文想到一块儿去,而且他认为,从此以后他就可以称自己为“达尔文主义者”,他绝对不会跟达尔文去抢这个理论的发明权。后来华莱士为了证明这一点,自己又写了一本专著,这本专著的名字就叫《达尔文主义》,意思就是他是达尔文主义的信徒。这件事情是科学史上的一段佳话,道出了两个英国绅士是如何推让一个理论发明权的。

  这又让我们想到了也是英国人的牛顿,关于他与德国人莱布尼茨谁拥有微积分发明权的问题,几百年来人们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引发了英国和德国两个国家的民族主义的对决,显得很不绅士。而达尔文主义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影响,跟它所在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它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科学家群落,这个科学家群落不仅是大家能够推让功劳,而且在互相批判的时候,也能够保持一种绅士般的态度。

  我们都说“进化论”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实际上它并没有引发什么迫害,无数的人批判达尔文,但是达尔文基本上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其中最极端反对达尔文的是一个叫欧文的动物学家。他反对达尔文最激烈的方式,也不过就是当他后来当上英国自然博物馆馆长后,把自己的塑像放在了大厅的中间,而把达尔文的塑像放在了咖啡馆里,仅仅用这种非常微弱的方式对达尔文进行了报复。

  我们都说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就要拿得出对得起人类历史的创新作品。这种创新所需要的第一个条件是勇气,第二个条件就是必须有一个好的创新环境,否则创新又从何谈起呢?

  励志人物故事 篇9

  吴作仁,本来只是郑州市的一位普通的退伍兵。1992年他辞了职,到北京闯天下。吴作仁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高学历,但他有力气,他决定用自己的力气来做第一笔投资———他当了一名送奶工。很快,他靠自己的努力,成立了自己的“鑫丹妮”送奶公司。由于他坚守诚信,服务优质,至20xx年初,他的公司已有了20万个家庭订户,而且,他们的客户还以每月近万户的速度递增。这在北京近20xx家送奶公司中,应该说是个奇迹。

  20xx年8月,吴作仁偶然听到开广告传播公司的朋友抱怨生意不好做,网络成本太高,而客户出价太低。他突然想到,公司现有的20万个家庭订户,不就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这张网只用于送奶实在是太浪费了,为什么不以此为载体,在送奶的同时,兼做广告传播呢?于是,鑫丹妮广告传播公司正式成立了。公司的广告传播人员几乎全由送奶工兼任,吴作仁就这样利用不变的资源,转眼之间让业务由一拓展为二。

  接到第一笔业务后,鑫丹妮的网络优势便显现出来了,那部做了广告的公司的电话几乎要被打爆,滞销的产品不到半个月就销售一空。很快,许多人都知道了“鑫丹妮”这家“新传媒”的传播影响力,找上门来的`客户与日俱增。

  初战告捷,吴作仁决定以送奶网络为载体,兼营更多业务。随后,鑫丹妮公司与一些商场合作,进行电子商务配送;创办了《e生活广告》杂志以及鑫丹妮网络技术公司。这些新业务,都是依托于鑫丹妮公司的奶品递送这张巨型大网铺开的,但这些建立在送奶的基础上的业务,其利润却远远超过了送奶的利润。

  由于鑫丹妮公司的业务越拓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市场影响力也日益强大,市民也因此更加信赖鑫丹妮公司,越来越多的订奶客户加入到“鑫丹妮”这张巨网中,整个公司因而形成良性循环,订奶客户已近30万户,员工也从1997年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800余人,资产由最初的20xx元猛增到现在的1.5亿元。

  20xx年12月,鑫丹妮公司被评为第三届全国文明社区贡献大奖,吴作仁也荣获“北京市十佳外来青年”称号。

  吴作仁能够走向成功,首先在于他能从送奶这一低微的行业中发现了其中蕴藏着的巨大商机。但如果他仅是守着送奶公司做下去,那么他到现在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名百万富翁。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发现了送奶这一网络的其他用途,并将之利用到了极限,谁能不佩服他的智慧?

  一艘船,除了用它载人,还可以用它运货;一张网,除了用它捕鱼,还可以用它网鸟。物尽其用,发挥极限,成功的秘诀,就这么简单。

  励志人物故事 篇10

  四川芦山发生地震后,有人想请著名歌唱家韩红创作一首抗震救灾的歌曲来演唱。正在北京鸟巢广场募捐的韩红接到电话,生气地对对方说:“难道唱歌比救援、比抢救生命还重要吗?我不创作这样的歌曲,并且坚决不演唱!”韩红的话被网友传到微博上,引起了网友的共鸣。其实,慈善不需要歌声,因为,大善本身就是一首歌。

  韩红是一位苦命的女孩儿。她的母亲是著名藏族歌唱家雍西,父亲是相声演员。韩红6岁那年,父亲就悄然离世。母亲忙于演出,顾不得照顾韩红。韩红是与奶奶一起长大的。苦难和孤独让韩红备尝艰辛。不过,让韩红感到欣慰的是每次遇到挫折,总会有好心人出手相助。这在韩红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慈善的种子。

  真正让韩红决心献身慈善事业是在1997年。那时候,韩红刚刚出道不久,打算出一张个人演唱专辑。可是,出版个人专辑需要一大笔资金,韩红没有钱。在央视《半边天》栏目中,作为普通嘉宾的韩红透露了自己这一想法。节目播出不久,韩红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一位爱心大姐愿意出资10万元,帮助韩红圆梦。

  韩红问:“你叫什么名字?”对方说:“你不需要知道我的名字,你只需要把你的地址或者银行卡号给我就可以了!”韩红又问:“你要什么回报?”对方说:“我什么回报也不要,只希望你成名后能够回报社会!”韩红诧异: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呀!她将信将疑地把自己的地址给了那位陌生人。韩红没有想到,对方很快就把10万元汇了过来。就这样,韩红的第一张专辑《雪域光芒》出版了。韩红一夜成名,她的歌声飞遍了大江南北。

  韩红成名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恩人。韩红只知道那位大姐是潮汕人,可是,当韩红来到潮汕寻找,那位爱心大姐始终不愿意露面。韩红决定兑现自己的诺言,把自己对恩人的爱转化为对社会的爱。为了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韩红成立了“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面向社会募捐,把更多的温暖送到那些陌生的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2010年11月28日,韩红到舟曲灾区运送过冬物资。由于路面情况复杂,车子在撞上转弯隔离墩后连续翻转多圈儿,最后翻到路边。韩红被压在车内底部的位置。她自己解开安全带,打开了车顶天窗,逃出了出事车辆。事发后,韩红感到头晕、胸胀、站立不稳。但是,韩红咬着牙,坚持前往舟曲。活动结束后,韩红到当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所幸身体没有大碍。在一次节目现场,韩红谈起这场灾难,眼里满含泪水地说:“俗话说,好人一生平安。我不是生意人,但是,我用7年做公益帮助了别人,最终赢得了这条生命。”

  芦山地震发生后,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立即行动,兵分两路,一路由北京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前往芦山开展救灾和赈灾活动;一路由韩红带领,在北京开展募捐活动。韩红自己带头捐款50万元人民币。经过三天募捐,韩红筹集到了2000多万元人民币、5万港元的`善款。4月24日,韩红购买了三卡车物资,亲自送往灾区,其中有灾区急需的发电机、奶粉等物资。然而,让韩红没有想到的是,不幸再次降临到她的头上。

  4月25日,前往灾区赈灾的韩红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继父与世长辞。韩红接到电话,禁不住泪流满面。继父虽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但是,韩红与继父的关系一直很好。作为长女,韩红有责任第一时间赶往成都奔丧。

  韩红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先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因为,她觉得灾区更需要她。就这样,韩红坚持按照原定计划赶往芦山县龙门乡。直到活动结束,韩红才匆匆赶往成都为继父料理后事。在疾驰的汽车里,韩红发了一条感性的微博:“阿妈拉,您别哭!不孝的孩子回家来奔丧了!”这条微博,让无数网友为之落泪。

  大善如歌。韩红拒绝为灾区唱歌,但是,她用自己的爱心、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赞歌。这首歌,超越了孝心,超越了生命,超越了悲伤,让网友动容,让世界动容,让天地动容!

  励志人物故事 篇11

  松下幸之助收到一封信件,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镜商人,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配戴的眼镜不大适合脸型,希望我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这是松下幸之助某篇随笔中的一段。读到这里,我猜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借名人来自我炒作一番。

  松下幸之助没有答应对方,时间一久,他把这件事忘了。后来那位写信人竟找上门来,是个60来岁的老人,松下幸之助才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那家眼镜店位于最繁华的地段,一切检验装配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那里的店员训练有素,一切迹象都显示出那里的品位很高,实力很大。

  松下幸之助问对方:“您的用意看来不只是为了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老板笑着说:“因为您经常出国,假若戴着那副眼镜出国,外国人会误以为日本没有好的眼镜行。为了避免日本受到这种低估,所以我才写信给您。”

  其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对行动有什么样的解释。

  励志人物故事 篇12

  从16岁出道至今,他在万众瞩目和此起彼伏的争议中,获得了数不胜数的头衔和奖项,或许没有哪一个标签可以为他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义,因为他的成长如此与众不同,他总是在给人们一个既定形成的概念中重新以崭新的身份回归。他是音乐人、制作人,是超级偶像,是亚洲天王巨星,是新生代领军人物,是80后首位金像影帝,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是PO朝霆公司的CEO,他叫谢霆锋。

  谢霆锋从出生之日起便是香港娱乐业头版头条的常客,但是他进入娱乐圈却是为了给投资失败的父亲谢贤还债,尽管他被媒体誉为天生的明星,可是走入演艺圈亦是他当初的无奈之举,这种无奈在很多年后,当他作为一名父亲,在给大儿子Lucas庆祝一周岁生日的一份视频中显露无遗,这份视频的结尾用英文写着:Ifight,soyoudon’thaveto,liveabetterlife!(我拼,所以你不用拼,活得更精彩!)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给予孩子最好的承诺与祝福。

  曾经的他愤怒叛逆、年轻气盛、我行我素、针锋相对,不会讨好成人的游戏法则。他在香港唱“无声仿有声”这首歌,被喝倒彩被扔易拉罐;他被媒体评价不会唱歌,借着父亲和母亲的娱乐影响力混日子;他与比自己大11岁的天后级人物王菲牵手,不顾世俗眼光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很多时候,所谓的年少轻狂,只是因为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而衍生的一种保护色。当走过了这段时光,谢霆锋诚恳地剖出自己的内心,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在家庭生活中,希望男的出去拼搏,女的在家,压力肯定会有,但更是一种责任。这段话,无疑证明他已成长为一个可以担当的男人。这种担当,更体现在他接拍动作片的努力工作上,拼命的态度为他带来了行业内的良好口碑,于是,成龙赞誉:他是未来华语影坛的大哥大,刘德华说:‘谢霆锋’时代无可替代,周润发更是在第30届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公开称赞道:香港电影未来30年就靠你了,霆锋,我撑你的。这些大佬级人物的评价,比任何一个媒体头条讲得更中肯,比任何一个奖项鼓励来得更真切。

  是的,他也曾肆意地挥霍着青春,也曾深深地伤过谁的心,也正是如此的敢爱敢恨,所以他在26岁那年,携手分分合合的张柏芝,走进婚姻的殿堂。她曾是作风大胆的豪放女,他曾是形象摆烂的负心汉;她曾在夜店中不屑地竖着中指,他曾在演唱会中愤怒地摔着吉他。这样倔强的两个人,为生变的婚姻留下了伏笔,果然,“艳照门”事件爆发,在瞩目睽睽的压力下,他顶着昭然若是的绿帽子,把事件硬生生地吞在心里。我们知道后来的故事是,他选择了原谅,选择了对张柏芝的理解,却在五年后,从这场婚姻的解体中明白,原谅了不一定是宽恕,理解了不一定是认同,原谅只是原谅,而理解也仅仅局限于理解。

  这一场散了的爱,让他们两人再次伤筋动骨。他的剑锋藏锐,她的克制内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质疑。也正是这场散了的爱,引发了媒体对于二人财产分割的揣测,更曝出了谢霆锋的另一个身份,PO朝霆公司CEO。

  如果你还记得,22岁时的.谢霆锋因为“顶包案”经历了人生的一场轩然大波。他被送往香港壁屋惩教所关押,14天监禁,强行社会服务240小时,他成为全民的反面教材,公众形象大跌,同年7月份,他宣布暂别娱乐圈,并表示会做到一个大家更喜爱的谢霆锋再回来。也正是这一年,因为工作关系,他发现了中国后期制作的市场空白,于是变卖房产,把当时所有的钱都用来投资,买了一些二手设备,成立了PO朝霆公司。这是他人生的一次低谷,也是一次机遇。这的确是放手一搏,但却不是盲目的,在投资前,谢霆锋有准备地跟一些出品人签订了一些协议,有3部电影,2个广告,3个音乐录影带,以保证可以提前支付公司一年半的日常开销。

  22岁,你,你,或者你,在做什么呢?在和新交往的女朋友风花雪月,在寝室趴在被窝里看武侠小说,在电脑旁关注魔兽世界游戏的发行与攻略,或许,在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的22岁还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在校园中穿梭,还从来没有自己挣过一分钱,或许还就着谢霆锋和张柏芝的关系茶余饭后的大肆评论。

  而22岁的谢霆锋,正在为他所热爱的东西付出努力。近十年的努力,他完成了多次的蜕变,对自己有自知之明,也能坦然承认自身的弱点。他说,只有经历了失败,才开始成长;他说,没人能阻挠你追逐梦想,你应该阐述你的梦想;他说,最重要的领袖品质是把对的人才放在对的位置上。

  正像谢霆锋自己所唱的那样,“越动荡越勇敢,世界变更要我闯,一身坦荡荡到四方,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是的,谢霆锋,一生只靠我双手,不到极限不离场,四面八方,在等着你做王。

  励志人物故事 篇13

  傅斯年素有“大炮”之称。在北大时他就眼高过顶,目中无人。“史语所”就是傅斯年一手策划的,大师云集,成果惊人,影响深远。他一生所服不多,其一是亦师亦友的胡适,其二是史学大师陈寅恪。对于同辈,能得他礼遇的不多,暗地里遂被称为“学阀”。

  在李庄时,甲骨“四堂”之一董彦堂,学术到了厚积薄发期,为著作《殷墟文字乙编》和《殷历谱》,不避寒暑,不舍昼夜。傅斯年为助其一臂之力,从重庆特批煤油灯和洋油,以供其“开夜车”,并严令其他任何人不得“揩油”。

  董氏写作《殷历谱》,“全书之写印,实系初稿。有时公私琐事猬集,每写一句,三搁其笔。有时兴会淋漓,走笔疾书,絮絮不休;有时意趣萧索,执笔枯坐,草草而止……觉大不妥者,则贴补重书,故糨糊剪刀不离左右。个中甘苦,只有自知。”

  傅斯年是看在眼里的。他不仅是管理者,也是学者,其间辛苦,焉能不知。那时候没有娱乐——也幸亏没有。略休息时,董氏踽踽独行,行色枯寂。向来端严的傅斯年,怕这本书的沉重把好友压垮,竟想到了一个娱乐妙方——辩论。但董氏心在学术,让他停下来,去参加“毫无意义”的辩论,他肯定是不干的。于是傅斯年邀董氏好友,“强与之辩”。辩论的论题没人记录下来。那时候是1945年,国难当头,民族水深火热,我想关于民族出路、抗战方略以及甲骨学研究方法等,应该进入了他们的话题,或者我猜想的全然不对,论题可能只是不远处山梁上的玉米、这一餐的伙食等,但是在这一群饱学之士的`口中,无论是什么,引经据典,引古援今,必然都趣味盎然。

  友人力有不逮、不能为继时,傅氏亲自上场,故意反说,当然漏洞百出,结果被正方辩驳得体无完肤,大败而去。这样的“每日一辩”,成为李庄的一道风景。当时人皆奇怪,直到《殷历谱》书成,傅氏作序时,将其苦心孤诣和盘托出,人们才知道,傅氏强辩,只是为了“以破寂焉”。原来熊虎一般的傅斯年,也有一颗温柔的心。

【励志人物故事】相关文章:

[古代成功人物励志故事]成功人物励志故事鲁迅04-13

励志人物故事03-01

励志人物故事05-20

著名人物的励志故事07-09

现代励志人物谢霆锋的励志小故事04-14

名人励志成功故事经典人物励志成功故事04-13

外国励志人物达尔文的故事(精选28则)04-28

中国励志人物巴金读书的故事06-26

[经典]励志人物故事15篇10-25

历史人物励志小故事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