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1
这次代表中国出战的10位跳水运动员中,有9位是世界冠军。唯一一位没有名号的,是年仅14岁的全红婵。
她进国家队还不到一年,就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谁也没想到她竟是这次最大的黑马。
8月5日,女子10米跳台比赛,全红婵五跳三次满分,把水花压得完全看不见。
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全程掌声就没断过。
最后,她断层第一夺冠,直接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新的历史。
教练更是无比雀跃,一把将她高高举起。
就在大家挨个拥抱全红婵时,一旁的外国教练们默默看着,等着和她握手。
其中一个忍不住了,先伸出手,摸摸她的头,似乎在感叹着,天降奇才。
她不仅刷爆了中国的`热搜,也轰动了外网。
美国维密超模贝拉-哈迪德,都禁不住大赞全红婵。
赛后,记者问全红婵想赢的原因,她软绵绵地说:“我妈妈病了嘛,我想拿奖金给她治病。”
为了这个目标,她每天跳水300次,头发因为长期泡水,还发黄了。
每天,她都会称三次体重,保证它浮动在1斤以内,这样才能跳出最好的状态。
有时不小心吃多,涨了一点,她便自觉加大训练量,减到正常为止。
就是这个善良又勤奋的小姑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奇迹。
纵观本次奥运会,有马龙延续传奇,巩立姣21年圆梦,老将告诉我们,宝剑未老,突破永远没有极限。
也有杨倩夺得首金,全红婵创造奇迹,小将告诉我们,新生力量,不容小觑!
还记得马龙夺冠后,在采访时对樊振东说,虽然这次我赢,但未来是你的。
这就是中国的传承精神!老将再造佳绩,小将未来可期。
中国崛起的路上,是无数奥运健儿用血与汗拼下来的。
正是因为有你们,我们得以见今日之强国。
也因有你们,未来的中国,还会升起无数面五星红旗,书写出无数个神话!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2
东京残奥会第四个比赛日。中国残奥代表团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刘静经过连续作战,战胜多国选手,摘下东京残奥会乒乓球女子单打W1-2金牌,蝉联四届残奥会女子单打WS1-2冠军!
今年33岁的刘静出生于徐州市邳州市农民家庭,现为中国和江苏残疾人乒乓球队队员,南京财经大学大专学生,也是镇江恒达包装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
刘静十个月大时就被儿麻病魔击倒,独立行走、上学都成了问题。到她六岁时,万般无奈的父母只能将其背到邳州市“希望之家”,盼望孩子在得到照看的同时,学点文化。
令家人意外的是,刘静入学后不仅学习很用功,课余时间还痴迷上了学校的乒乓球桌,一有空就霸着台子打乒乓球。日也打、晚也练,对运动的'喜爱和不轻易服输的劲头,被教练衡新看到,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队中。
从此,刘静练得更加带劲,由于长年蹲坐在轮椅上打球,以致腰部老伤复发。有一年,光手术她就做了五次。可是,一回到学校,她又捡起球拍舍不得放。
作为江苏残疾人乒乓球队中伤残程度最重的女队员,她不仅顺利读完小学、初中和高中,还和同批队员一起,入选国家残疾人乒乓球队,走上系统的训练之路,并逐渐在国内、国际赛场摘金夺银。通过数年征战,她在2008年前首次攒足残奥会所需积分和排名。
2008年9月,万众瞩目的北京残奥会上,刘静一举获得女子TT1-TT2级单打、TT1-TT3级团体两项冠军。伦敦残奥会她再获女子TT1-2级单打金牌、TT1-3级团体金牌。
这些年,她在国内参加了所有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残疾人乒乓球比赛。这样的行程、这样的战绩,就是对一个健全人运动员来说,也是十分辛劳和突出的;更何况还是一个从腰部以下即瘫痪的重残姑娘呢。她所承受的不便是健全人难以想象的,她也因为超人的意志获得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江苏省残联为帮助刘静解决后续保障问题,联合镇江市残联为其落实了工作单位,还帮她请了装修工程队。如今,这位残奥冠军在镇江的小家不仅温馨,还是完全无障碍标准的。
国家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刘静运动征途上的不竭动力。“是乒乓球弥补了我的人生缺憾!”2021年的夏天,这位轮椅上的乒乓球手再次激情满怀地踏上东京残奥会的征程。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3
东京残奥会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视觉障碍)决赛重赛中,中国选手马佳以29秒20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李桂芝以0.52秒之差获得银牌。时隔两天,两位中国姑娘重新包揽这个项目的金银牌,即便是重赛也没有阻止她们争金夺银的霸气。
就在两天前,马佳在该项目决赛中以29秒46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刷新世界纪录,李桂芝紧随其后获得银牌。不过就在比赛后不久,两位选手的金银牌被取消,该项目的决赛需要重新进行,原因是是荷兰选手投诉自己被中国运动员碰撞,从而被迫改变了游泳方向。
当决赛重新开始,第3道的马佳和第5道的李桂芝从出发之后就一路领先,延续着此前的好状态。马佳更是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将自己在两天前游出的成绩进一步提高。
1998年出生的马佳是石家庄人,23岁的她第一次参加残奥会。马佳患有先天性视力残疾,尽管她从不曾看到过这个世界的样子,但是她也从来都没有让自己沉沦在黑暗的世界里,反而从小就比同龄孩子都更加成熟、更加懂事。12岁那年,马佳在当地一次参加人运动员的选拔活动中被盲人门球队教练看中,但是因为年龄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因素,她并没有从事门球运动,返回学校继续读书。两年后,马佳再一次参加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被召进省残疾人游泳队,这是当时的'她从未触及过的项目,克服了训练初期的恐惧,马佳在教练的指引下正式成为了一名游泳运动员。
日复一日的训练自然是枯燥且辛苦的,尤其是对于盲人运动员来讲,难免经常出现磕磕碰碰,身上的伤疤也是一茬又一茬。只有十几岁的马佳就这样咬牙坚持着,直到2013年的全国残疾人(22岁以下)游泳锦标赛,她第一次站在了正式比赛的赛场,一举赢得了S13级50米、100米、400米自由泳和100米蛙泳、仰泳五块金牌。那一年的马佳,只有15岁。后来,马佳在各项国内赛事中越来越突出,直到她进入到国家队,来到了东京残奥会。
李桂芝比马佳大5岁,她在本届残奥会上还获得了一枚女子100米仰泳S11级的铜牌。早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李桂芝就开始了自己的奥运之旅。李桂芝的双目失明是因为家族遗传,和马佳一样,她也是自幼双目失明,2008年开始学习游泳,她有着很强的悟性和毅力,很快就学会了非常规范的泳姿。2012年,李桂芝在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中获得银牌,在女子S11级100米自由泳中获得铜牌;4年后的里约残奥会,李桂芝在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比赛中以创造世界纪录的成绩夺金,此外还在女子100米自由泳S11级比赛中获得一枚银牌。
命运虽然夺走了两位姑娘的光明,但是她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演绎着精彩的人生。就算是决赛要重新上演,她们也没有让金银牌旁落。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4
要说这次奥运会的传奇人物有谁,必有马龙。
上一届里约奥运会,马龙夺冠那刻,看台上欢呼声、鼓掌声,如炸开锅似的,沸腾着。
马龙倒颇为平静,他终于等来了自己第一个奥运会冠军,那之后呢,要不要退役了?毕竟在巅峰时期离场是多么漂亮啊。
可他还是很挣扎,反复问自己:你还想继续战斗吗?心里那团熊熊燃烧着的烈火给出了答案,当然!你太爱乒乓球了,你太爱为祖国争光了!
于是,他踏上了东京奥运会的.战场。
决赛时,32岁的马龙对上24岁的樊振东。
只见马龙耸拉着大大的黑眼圈,完全不似之前那个“精神小马”。许是有些紧张,没休息好,毕竟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参加奥运会了。
而对手樊振东呢,虽是个小将,但当前世界乒乓球排行榜上,他可是荣登榜首。
比赛开始,第一局,马龙凭着娴熟的技巧,大比分胜出。但第二局,樊振东便赶超了。两人连战到第五局,比分还是咬得死死的。
所有人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不知谁能胜出。但无论如何,谁赢了都是祖国的光荣。樊振东赢了是传承,马龙赢了便是传奇。
到了第六局,两人显然很累了。马龙及时做了战术上的调整,全程都进攻得异常猛烈,兜兜转转,最后11-8,马龙赢了!
他成功卫冕奥运冠军,成为首位双圈大满贯得主,也就是说,所有世界级乒乓球赛事,他把冠军都拿了个遍!
国人起立大声鼓掌,马龙紧握拳头,大吼着。
凭着对乒乓球深入骨髓的热爱,马龙战到了现在。若问什么是奥林匹克精神,马龙便是最好的象征!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5
到中国的奥运冠军,我们会想到刘翔、林丹、女排众人等;提到中国的残奥冠军,我们也会想到很多项目夺魁的运动员,再提到何军权,许多人会给其竖起大拇指——何军权,残奥会冠军,棒。
如此励志的人物,我们就为大家讲述下这位残奥会冠军的故事。
3岁时,因不慎触碰高压变电器,何军权失去了双臂,成为了一名残疾人。
7岁时,热爱游泳的何军权,被荆门市残联推荐他参加湖北省残疾人运动会,首次参赛便斩获两枚金牌。从那时起,何军权开启了自己的冠军之路。省级、全国、世界大赛,以及后来的奥运会,何军权一次次刷新自己的奖牌记录,职业生涯共拿到97枚奖牌,金牌就占了67枚。
而最高光的时刻,则来自于04年雅典奥运会,当年的雅典残奥会上,何军权在参赛的项目中拿到4枚金牌,3次打破世界纪录,由于跟索普、菲尔普斯等人在游泳赛事中夺冠自如,被许多人称为“无臂飞鱼”。
为了能够在残疾人运动项目中出人头地,何军权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刻苦、耐心和执着。据了解,何军权的训练常态是每天5个多小时,一万米距离,相当于正常人每天跑30公里。由于自己双臂尽失,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只能用头去触碰终点计时板,多次头上被碰出包、碰出血。
也是这样的坚持,让他在雅典残奥会赛场上,一鼓作气拿下4枚金牌,将所有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而在夺冠的同年,何军权的孩子也来到了人间,为了纪念在雅典残奥会的经历,他给自己的孩子起名“典典”。
多年过后的今天,已退役多年的何军权如今在荆门市残联党组工作,也是省残疾人游泳队的主教练。
在2019年的第十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何军权培养的`湖北省残疾人游泳队的14名运动员,拿到了1金3银4铜的好成绩。在何军权的系统化训练和鼓舞指导下,运动员们变得更加自信从容,成绩也愈发出色。
从游泳赛场,到游泳赛场边的教练员,残奥会冠军何军权,也成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转型。这一步,迈得踏实且自信。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6
常熟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李桂芝出生于1993年7月,视力残疾一级,是中国和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队员。现为江苏东盾木业集团有限公司员工。20xx年入选江苏省残疾人游泳队。她在全国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相继摘得了女子SB11级100米蛙泳,S11级50米、100米自由泳和S12级100米仰泳“两金两银”,成为江苏省第一位在该项赛事中夺冠的盲人游泳运动员。20xx年伦敦残奥会,她获女子S11级50米自由泳银牌和女子S11级100米自由泳铜牌,实现了常熟残奥会奖牌零的突破,并成为第一位夺得残奥会奖牌的苏州运动员。
今年5月8日,李桂芝与国家残疾人游泳队队友一起前往昆明,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训练。日前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游泳馆见到她时,她正在进行恢复性训练。“虽然高原缺氧,有点喘不上气,但你咬牙坚持下来后,明显能感觉到肺活量增强了,耐力也提高了。”她说,“肺活量和耐力增强后,游泳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前面快、后面慢,速度提上去了。”在今年3月游泳队进行的队内测验中,她100米自由泳的成绩达到了1分08秒,不仅比她之前最好成绩提高了2秒,更在当时的世界排名中名列第二。不仅如此,她50米自由泳的成绩也提高了0.01秒,100米仰泳比她在20xx年全运会游出的成绩快了3秒多。
对于这座游泳馆,李桂芝并不陌生。从20xx年11月3日起,她就在这里集训。之前,她在这里备战过20xx年世界残疾人游泳锦标赛、20xx年亚洲残疾人运动会、20xx年伦敦残奥会。
在这里,她每天要进行两堂训练课,上下午各一堂,上午的训练从10点到12点,下午从4点到6点。其中,每周一三五下午是陆地训练,内容包括跑步、腰腹力量等训练,每周二四六下午进行水上训练,项目有“短间歇”和“包干时间”等。以李桂芝的.主攻项目50米自由泳为例,“短间歇”是指游完第一个50米后稍作休息再游下一个50米,不过,休息的时间很短,每次只有5秒钟。“包干时间”则是要在泳池里来回不间断地游上20次,整个过程必须在教练规定时间内完成。
李桂芝说,备战的这段日子想明白了6个字:“我要练”“要我练”。4年前备战伦敦残奥会时,感觉是教练“逼”着练,自己并不想练,但现在是自己想练,很期待比赛。虽然在主攻项目上国外选手给她造成了不小压力,但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她始终坚信自己能游得更好。
展望里约,李桂芝表示,不会让伦敦残奥会50米自由泳决赛时,与冠军相差0.07秒、与金牌失之交臂的遗憾重演,对参加的每一个项目,都会全力以赴。能拿第一绝不拿第二。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7
刚刚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但从未改变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备战北京冬残奥会的努力。拼搏与汗水,只为一年后在家门口的舞台上,交出一份出彩的答卷。
刚刚过去的春节,许多集训队在全封闭的情况下度过,其中就包括在北京顺义集训的'中国轮椅冰壶队。
“大年三十,大家一起组织了年夜饭,互祝春节快乐,然后晚上各自在宿舍观看春晚。”轮椅冰壶队常务副领队胡俊福说,“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叫作‘抓防疫,人人有责,保备战,个个争先’。”
这并不是疫情第一次影响到这支队伍。队伍本应在哈尔滨集结,但因黑龙江出现疫情,临时转移至秦皇岛。缺乏场地条件,队伍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改为主抓体能。训练恢复正常后,他们每周训练六天,每周还有一次心理辅导课。
应对无常,是他们在人生中早已学会的课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各参赛队伍全时段开展训练备战。目前,6个项目的124名运动员、42名教练员(含7名外教)正在北京、河北5个基地展开训练。
“我希望在北京冬残奥会上勇夺奖牌,为国争光!”身着球衣,胸前印着五星红旗,正在河北承德训练的中国残奥冰球队队员汪之栋声音洪亮。领队王建斌介绍,中国残奥冰球队2016年正式组建,目前有运动员23人。灵活、快速是队伍的特点。“我相信在全队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团结一致,一定能够完成我们的既定目标,保六争三。”尽管队伍成立较晚,2018年,残奥冰球队首次参加世锦赛就获得C组冠军,2019年又获得B组第三名。
同样在2019年,中国单板滑雪首次获得2枚世锦赛金牌,高山滑雪首次获得3枚世界杯金牌。
中国残联体育部竞赛训练处处长勇志军介绍,北京冬残奥会共设6个大项78个小项。几年来,全国冬残奥运动员由不足50人发展至超过1000人,技术官员从无到有发展到上百人,开展的冬残奥项目由2个扩展到6个,实现大项全覆盖。2016年以来,中国参加了59项冬残奥系列国际赛事,获得38枚金牌,多个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每一枚奖牌背后都是一个拼搏的故事。其中,2018年中国轮椅冰壶队在平昌拿到中国冬残奥会历史首金,也是首枚奖牌。2019年,他们又在世锦赛夺冠,达成该项目“大满贯”。
在轮椅冰壶队的训练馆里,墙上的一条横幅格外显眼。
“平昌夺冠,已成历史,从零开始,奔向北京”。北京姑娘闫卓每次训练时都会看看这16个字。对在家门口争得荣光的渴望,让她不知多少次地掷出近20公斤重的冰壶,在一度身体不适需要插尿管时,训练也未曾懈怠。
“我们愿意让五星红旗在冰立方再一次冉冉升起,这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胡俊福说,“我们必须从头再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奋斗。”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8
“乒乓球改变了他的人生”,从最初偶遇曹宁宁到他成为一名优秀残乒运动员,曹宁宁的教练衡新娓娓道来。
“像曹宁宁这些残疾孩子在没有打乒乓球的时候,由于条件差,很多人连轮椅都没有,是在地上‘爬’的,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他们都是‘仰视’人家。”
“乒乓球改变了这一切,改变了他们的体能,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衡新教练说,他们现在坐在轮椅上,无论从心态上还是视野上,好多健全的孩子都赶不上他们。
“他们虽然是坐在轮椅上打乒乓球,但参加各种规模的大赛不比健全人少,残奥会、亚残运会以及专为残疾人举办的各种国内国际比赛应有尽有,跟健全人的机会一样多。无论你跟哪位残乒选手交谈,你都会发现他们的内心很阳光,有一股积极向上的劲头。”
赛场上的.曹宁宁“三下五除二”,很快就以3∶0战胜了据说实力不错的一位黎巴嫩选手。衡新教练介绍说,曹宁宁目前在TT5级乒乓球的世界排名第一。赛后,曹宁宁也向记者讲述了他在接触乒乓球运动前的心路历程。
“身为残疾人,当时想唯一出路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考上大学,能有份工作。”
“那时,整个人生活在强烈的自卑当中,很多时候不愿意面对生人,尽量‘封闭’自己。上小学时感受还不那么强烈,因为是义务教育,但是到了中学以后越发感到自卑,不知道人生的出路在哪里。”
“乒乓给了我一切。”曹宁宁说,“从我现在自身感觉来说,我不比任何人差,反而有些同龄人比我差得很多。面对社会也好,面对公众也好,我的自信心好很多。”
曹宁宁告诉记者,他打出了成绩后,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他有了一份工作,可以安居乐业。他说,他很知足,“知足者常乐”,因为还有好多残疾人的境遇远远不如他,他要加倍努力去打球,通过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
曹宁宁的韩国妻子也带着一岁多一点的小女儿来到赛场观看比赛,曹宁宁的父母也从江苏赶来看儿子比赛。一家三代五口其乐融融。
关于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9
100米短跑半决赛现场,放眼望去,除了苏炳添,清一色全是黑人。
所有人都知道苏炳添是亚洲的骄傲,却没想到,这一次直接封神了。
当天,裁判枪声一响,苏炳添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去,他和两位黑人几乎同时到达。
跑完,他大口喘气,眼睛一直死死盯着公布栏。等待成绩发布的那短短几分钟,恍如隔世。
终于,成绩出了,他和其中一位黑人一样,9秒83,但他的身体稍靠前,他是第一名!
这一下,他直接创造了新的亚洲历史!
全网沸腾了。这是黄种人的奇迹!是整个亚洲的`奇迹!
苏神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跑到镜头前,展示胸前的“China”。
又身披国旗,在场边狂奔。
知乎上,曾有人问他,100米短跑提高0.1秒有多难,苏神说他用了三年。
奇迹背后,是日复一日不停歇的努力,才得以逆天改命。
苏神,你是我们的骄傲。你创造历史的那一刻,我们永远为之尖叫。这就是中国速度!
【残奥会中国运动员背后励志的故事】相关文章:
励志故事:光头的背后 孟非的故事06-20
励志故事背后的精彩人生课05-28
中国励志名人故事06-15
中国女性励志故事11-10
卢梭背后的故事08-08
酒干倘卖无背后的故事08-29
“加班”背后的故事04-20
职场励志小故事:吃亏背后,吃亏是福07-26
关于运动员邓亚萍的励志故事08-15
中国名人的励志故事02-18